本书是日本心理学大师、畅销书作家和田秀树撰写的关于自我意识过剩以及如何摆脱自我意识过剩的心理学通俗普及读本。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容易被他人的评价束缚,这种心理被称为 自我意识过剩 。我们为什么总是陷入自我意识过剩?我们又应如何摆脱自我意识过剩?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活得更加从容,心情变得更加愉悦,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本书围绕8种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人们的心理,阐释自我意识过剩的概念,告诉读者如何摆脱自我意识过剩,如何从容、快乐地活着。
1944年,由于我的父亲佩里 贝尔德在医学方面的特殊天赋,他取得了哈佛医学院有史以来极高的荣誉。 之后,他开始变得紧张、敏感、虚弱、失眠,大脑总在无边无际的神游,没有目的,没有方向。 但是他的存在对世界来说极其重要 他被关在一家州立社会福利院中,被无数人同情、鄙视。却不知,这只是他向着深重的个人灾难迈进的开始
《荣格心理学》收录了荣格的经典之作《心理类型》与《荣格自传》。《心理类型》是人格类型理论的源头,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发展出了社会人格学、威尔莱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科尔斯人格气质量表、艾森克个性分类、NEO-PI-R等多种人格理论;《荣格自传》中,荣格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一起探讨他那精彩的一生和他毕生研究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后,读者能够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本选题通过对美学史的考察和对现代美学的批判,在重建存在论和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美学体系。首先,本书区分了审美本质的发现方法和证明方法,前者是现象学,后者是存在论。其次,对现象学作了新的规定,认为现象即存在的显现。现象学有缺席现象学和充实的现象学之分,缺席现象学通过存在缺席的生存体验而建立推定存在论,充实的现象学是审美现象学,可以发现美的本质进而领会存在的意义。再次,对存在的性质作了规定,认为存在是我与世界的共在,具有同一性;是生存的根据,具有本真性。然后,运用存在论证明审美是自由的是生存方式和的体验方式,具有主体间性(存在同一性的体现)和性(存在本真性的体现),从而回归存在,显现存在的意义。复次,审美以性和主体间性了现实生存,沟通了我与世界,从而领会了存在的意义、回归了
《政治哲学丛书·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分别探讨了中国是否具有独具特色的权利思想,以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中西方进行权利对话是否可能的问题。《政治哲学丛书·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结合宋明以来中国儒家思想与19世纪后中国权利概念和权利话语的发展历程,以大量的思想史材料证明,中国始终存在一种与自身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并且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独特权利话语,但这种特色并不会也不应妨碍中国与西方在权利话语方面进行密切交流和对话。《政治哲学丛书·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认为,跨文化的权利话语对话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只有具有各自独特权利话语的中西方国家都对此持开放态度,权利对话才能成为跨越彼此观念隔阂的桥梁。
唐纳德·W.温尼科特著的《抱持与解释(一则精神分析的片断)》是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对一位来访者不同时间两次分析过程的真实记录。这场漫长的分析过程充满曲折,分析过程中也出现诸多的艰难时刻,读者可充分体会到温尼科特分析过程的精妙以及治疗双方感人至深的互动。
在现代心理科学的助推下,西方心理学近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市面上太多西方心理学著作和通俗读物,读者们阅读的时候有这样的疑问:那些基于西方人群的令人震撼的心理学实验,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关系?看似充满了逻辑和科学,可是真的适用于5000年来思维体系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吗? 根植于传统中国的阳明心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人人津津乐道。可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那些经典阳谋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永远奏效吗? 作为读者,我们多么渴望这两类让我们醍醐灌顶的真理,到了我们的手里,能真正从知道变为做到。 是否有这样一个对两类心理学都烂熟于心,东西真实融会贯通的学者?有没有对上述两方面比较全面了解之后,提出了的创造性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学者? 如果有这样的学者,他能否用中西无缝兼容的方式、读者可以接受
黎鸣先生认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智慧,因为在人类历史中,只有智慧,才真正是永垂不朽的;除此之外,无论权力、金钱、名望,都是会随着肉体一道速朽的。有三:坚定地信仰真;顽强地求知善;敦厚地仁爱美;任何人,只要遵循这条“坚定”、 “顽强”和“敦厚”的人生之道,才不至于“白活”,才可能真正上承祖先,下启后人,才可能真正提升和光大中华民族,并最终有利于整个人类世界建立文明社会。 本书把著名思想家黎鸣先生的重要的大约240万字的七部书(《问人性》上下卷、《问天命》三卷——《命运的诅咒》、《道德的沦陷》、 《悲剧的源流》、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和《西方哲学死了》)的精华;汇萃为仅40余万字的一册,向中国青年讲述他对世界的看法。凡欲自知、自信、自尊、自强者读之。
这位的思想家,他一生中写下很多不朽的著作。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融会了他毕生的精华,查拉斯图拉其实就是尼采本人的写照。《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是尼采唯意志哲学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高喊“上帝死了”,来宣布他对世界的预测和断语。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尼采开创了用诗的笔法和警句格言的文体撰写哲学著作的先河,使原本是枯燥而深奥的理论学说显得诗意盎然,充满活力。正是在本书中,尼采提出了诸如“上帝死了”“超人”等对后世思想界和社会影响深远的思想。尼采的妹妹曾撰写过长文回忆尼采创作本书的过程,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中的思想,出版方特将该文选译出来,附在正文后,希望它能对大家阅读该书有所助益。
《社交天性》是社会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解读人类“社会脑”的之作,它告诉我们为什么在充满合作与竞争的智慧社会中人们喜爱社交又相互连接,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得以发挥,书中处处充满了令人惊喜的洞见。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善于社交,而有的人总是充满障碍? 为什么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 心痛对人的伤害甚至超过头痛? 慈善组织如何激发人们的捐赠行为? 比金钱更有效的激励员工的方式是什么? 针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如何与他人合作,到如何帮助孩子高效学习、如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社交天性》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建议,为我们讲述人类社交的驱动力。 这是一本兼具科学性和通俗性的读物,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研究者们如何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还可以借助本书的内
《哈耶克论自由文明与保障》不仅涵盖了人类超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哈耶克论自由文明与保障》内容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是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也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
《新华博识文库:40堂哲学公开课》是一部生动的西方哲学小史。作者选取了50多位重要的思想家——从“提问的人”苏格拉底到“现代牛虻”彼得·辛格,介绍了他们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概括出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如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上帝是否存在,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等。这里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思想家们那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的人生故事,但并没有失去哲学的本质,那就是引导我们像哲学家们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
1978年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们再度直接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中国人的观念冲突外化为文化虚无主义、复古式的国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在不同的阶段各领风骚。而这些思潮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然而,在种种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议论中,有一种视角值得我们关注,即海外和港台地区的华裔或中国学者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看法。 这种视角之所以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原因和教育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分析中国人和中国问题的独特切入点,与纯粹的西方学者相比,他们与中国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情感纽带,因此他们既置身事外又身在其中,别有深意。其二是台湾和香港地区又是东亚现代化奇迹的创造者。它们的成功丰富着现代化的模式,在丈化
客体关系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今最为重要的发展,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的“”。《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当代精神分析理论)》(作者大卫·萨夫)是继《客体关系入门》之后的又一力作,具体阐述了客体关系理论在性关系及其治疗上的应用,为我们理解性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就能找到影响两性关系的原动力。《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当代精神分析理论)》简单、清晰、易懂,是一部能让人喻快阅读并容易消化吸收的著作,也是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性关系及其治疗的著作。作者一如继往地在本书中使用了治疗中的实例来补充抽象的概念,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对于家庭与婚姻治疗师,以及试图了解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都会成为重要的参考。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很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很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很长,思虑很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很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很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