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非常清晰明了,涉及俄狄浦斯情结中男孩的情况、女孩的情况,还有答疑环节等,非常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甚至零基础的读者阅读。对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来说,本书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而对于初学者,本书又可以作为一本初级的教材,难怪本书被纽约大学读书协会评为 大学生***的100本书 之一。
在本书中,阿玛斯解析了何谓本体,本体的不同品质和面向,以及我们如何借由发现本体来解决许多的内在议题。
客体关系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发展,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的 圣经 。 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权威著作中,作者以回答读者问题的形式提纲挈领地阐述了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将客体关系原本纷繁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本书的特色是作者在讲述自己治疗经验的过程中穿插了许多案例,使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这些治疗过程,将各种概念融会贯通。 本书不仅是客体关系治疗师的入门教材和综合性指导用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介绍客体关系的读物。
数字化信息交流和网络社交平台占领了我们的生活。 被数字化了的生命实际上导致了社群、公共空间的坍塌,也慢慢侵蚀了政治行动的可能,妨害了有意义的政治议程。 数字化交流激发了瞬间的冲动性反应,发送和接收这种信息的民众,变成了一个(个)数字化的(蜂)群。这不是大众,而不过是一些被相互隔离的个体;不足以称为 我们 ,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主导性力量,不能筹谋未来,因为他们深陷当下。 数字群是一个破碎的整体。 当信息胜过思想,一切按照脸书、股市和情报机构的法则运行,民主将受到威胁,自由将受到损害。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 M 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
投射性认同 和 内摄性认同 ,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就是说明人类的心态相互 感染 的机制。 来访者的情绪、感受、欲望会感染到治疗师,治疗师的情绪、感受、欲望也会感染回去给来访者。 作为治疗师,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愿意接受来访者心态的感染,愿意感染对方传递过来的抑郁、焦虑、愤怒、仇恨、绝望、痛苦、悲哀等等,然后在内心通过对这些情绪的投射认同与内摄认同进行正念观察,产生理解接纳,带着悲悯慈爱。 如果是一个完美的精神分析过程,治疗师再把正念观察,理解接纳,悲悯慈爱这三种心态 传染 回去给来访者。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过程。
《心灵的母体: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对话》既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著作,同时又具有ji佳的临床应用性,对于和早年发展严重受损的困难病人/来访者工作的专业人员尤其有参考价值。作者以清晰易懂而又极具创造性的方式解读了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尤其是克莱因和温尼科特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念。无论是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还是熟悉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的思想进行了整合,并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早期心理发展和治疗理念。此外,作者还用自己提出的这些理念来重新解读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核心概念,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过程。
在本书中,阿玛斯将焦点集中在自我及身份认同,从个人性及宇宙性的面向来探讨自我了悟,使人经验到*根本的自我改变。
《让我看见你:临床过程、创伤和解离》在本书的开始,布隆伯格思考了怎样从人际间视角看待分裂疏离。令他意外的是,他发现被病人否认的体验往往需要经由分析师的内部对话才能找到,因为被解离了的自体 他人互动结构先是在分析师那里被引发,然后才在人际间场里展现出来。 这个领悟导致了其他发现,布隆伯格经常在分裂病人及其他人格障碍病人的解离结构之下找到创伤体验 哪怕是在非创伤性病人身上也能找到。这个发现使心理结构的人际间理念得以以新的面貌出现,布隆伯格进而认识到,所有严重的人格异常都暗藏了解离防御,用以避开内部创伤体验,控制外部世界,从而避免再次创伤。这些领悟开启了对治疗过程本身固有的解离过程的全新理解。在布隆伯格看来,病人关系世界里的突发事件,及其对分析师保持治疗姿态的努力产生的冲击,使得*深
本书探讨了开悟的七大元素:能量、决心、喜悦、仁慈、祥和、融入和觉醒。这些元素*后会结合成所谓的钻石意识,使我们的心灵散发出闪亮剔透的光彩!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心理学起源于哪个国家?精神病学、心理治疗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心理学是科学吗 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不仅回答了这些有趣的问题,还介绍了这个学科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它,你可以了解心理学中的主要学派和分支,诸如内省、生理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比较(动物)心理学、认知学派(例如格式塔运动)、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等等。你既能在书中找到那些对心理学至关重要的人物,如弗洛伊德、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皮亚杰、鲍尔比、马斯洛和罗杰斯,也能找到那些虽发现了重要结果但却不为人知的心理学家。 本书为读者推开了心理学之门,展示了心理学的全貌 如果你对人类行为及其想法背后的原因感兴趣,那么这就是你想找的那本书。
作者大卫 沙夫在本书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呈现了他在与来访者心理治疗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共鸣,以及他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运用这些共鸣,从而形成了其对心理治疗独特的观点: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在帮助来访者重寻客体和重建自体的同时,自身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过程,而来访者的成长恰恰见证了治疗师自身的成长,反之亦然。可以说,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都是在关系中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成为自己的人。能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才可以帮助来访者成为自己;而一位可以找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发展自体的人,终将不再需要心理治疗。
在本书中,朗西埃并不是使用弗洛伊德的概念来解读文学和艺术作品,相反,他关心的是为什么这样的解释会在证明精神分析概念的当代价值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为了能用俄狄浦斯情结来作为解读文本的手段,首先就必须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俄狄浦斯的观念,这种观念属于浪漫主义对古希腊的观念的再创造,这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非思之思,以及保持沉默的言说的观念。从此并不能得出,审美无意识已经提前给出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弗洛伊德的 审美 分析反而揭示了两种无意识形式之间的张力关系。在这本短小精悍的书籍中,朗西埃展现出这种张力关系,为我们揭示在两种无意识之间的对抗中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敢举手回答问题了》是一本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自助读物,旨在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建立社交自信。从小学生托马斯的故事出发,讲述了托马斯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社交难题,他在罗丝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很多克服害羞和焦虑的方法,他自己甚至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了一个新方法。这些方法融合在故事中,易学易用,方便孩子理解和掌握。故事结束后,有专门写给父母的话,就父母如何指导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建立社交自信,提出了许多实用性建议。
这本进化心理学著作简明而又引人入胜。作者证明了这一划时代的新科学能为我们揭开人类动机和欲望背后的谜团,诸如为什么年轻的女孩喜欢成熟的男士?撒谎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内疚?在本书中,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阐述了包罗万象的主题: 吸引力的规律 是什么让男人和女人相互吸引的? 上帝的基因 宗教是进化的产物吗? 自私与利他 人类是如何变得具有道德感的? 通过对于 基因视角 和 先天与后天 之争的明确阐释,这本通俗易懂的小书抓住了这一主要的争论,向我们展示了进化心理学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本性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我们虽然习以为常, 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用一些理论来揭示事物 运行的逻辑规律,推演命运发展的因果关系。我们* 需要用一些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使我们 的生活*加美好,工作*加顺利。世界上有许多神奇 的人生定律、法则、效应。运用这些神奇的理论,我 们能洞悉世事,解释人生中的诸多现象;*重要的是 ,这些理论能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命运。 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成功者,都深谙这些定律和法 则的奥妙所在。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 业,我们都需要知道这些定律和法则。 李原编*的《墨菲定律》介绍了墨菲定律、蘑菇 定律、马太效应、二八法则、破窗效应、彼得原理、 帕金森定律、吸引力法则、羊群效应、蝴蝶效应等 100多个人生定律、法则、效应,在简单地介绍了每
青少年也有烦心事。你有时候会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些事情,新的关系都会让你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带给你很大压力。实际上,你拥有非常特别的超能力!这本书会帮助你放慢脚步、关注你的感觉和想法,此外还会有额外的技巧和方法、自我反思的提问、易学易用的工具。如果你掌握了书里提到的方法,你更有可能实现目标,在社交场合更加自信,更容易从挫折中走出来
米歇尔 福柯*,王杨译的《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译文经典》是一本遭福柯厌弃的书,却在今天显示出非凡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书如其人,福柯 1962年于本书再版之际对1954年初版的大量修改,与其同一时期的几个人生决定惊人一致。离职、出国,福柯在寻找人生新路的同时也在开辟思想的新境,再版后的这部作品也从原来传统的并列布置走向了一种 逃逸 的格局。人如其书,福柯在题材的选择以及方法上的努力也使得本书奇妙地变成了他一生思想轨迹的缩影。这亦是福柯的专*,相信读者能从其间为他广为流传的惊人言论、奇思妙想,为他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以及他对禁忌和边缘对象的热衷找到一个答案。简言之,这部作品展示的,是一位思想大师腾飞之前的起步,对今天的学者依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br/
作者贝纳特医师为荣格晚年亲近的两位好友之一,兼具神学、哲学与医学背景,是少数能与荣格全方位交谈的知交。1946年起,贝纳特多次拜访荣格,并当天记下他与荣格的交谈内容,前后历时十四年。这些笔记一字不动地集结成这本《遇见荣格》。 这本书如实描写了荣格晚年的家庭与生活轶事,在与作者惬意的言谈中,荣格毫不保留地说出了对诸多人物、时事、论点的见解──他如何评价弗洛伊德;他独特的治疗哲学 ,不经意的朴实言论,间接说明了坊间许多臆测观点的真伪。对广大的荣格读者来说,本书更难能可贵地捕捉了荣格灵光乍现的时刻,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的好奇与探问精神,见证了伟大思想的孕育,让人惊喜不已。
《选择的悖论》的作者巴里 施瓦茨是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三次登上TED大会演讲台,其著作荣登《商业周刊》《福布斯》畅销书榜,百余篇文章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家》《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等*期刊。 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施瓦茨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究其原因,施瓦茨认为,首先,当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时,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选择总是受到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可获得性启发式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次,即使人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因为适应效应、比较、机会成本等因素会降低我们的主观感受。 50个心理学实验,揭秘影响选择的心理因素; 4大权威测试,了解你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