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 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 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译本在国内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
爱欲是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 爱欲与他者密切相关,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 爱欲以超验性、彻底的独一无二性为前提。当今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同质化的地狱,而爱欲的经验不在其中。 个体的内在危机在于,一切事物均成为被消费的对象,从而毁掉了爱欲的渴望。吸引自我的、被自我所渴望的他者,无处可栖。 这是一个没有了爱欲的社会。 爱欲之死,是自我反思之死。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 M 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 Die Errettung des Sch nen
畅销书作者斯蒂芬妮 斯塔尔(Stefanie Stahl)根据迈尔斯-布里格斯(Myers-Briggs)的类型指标(MBTI)列出了16种基本的人格类型。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四个心理维度进行解析,并提供与不同维度的人的相处之道。第二部分包含性格测试和性格解析,基于性格测试结果,可以从工作、爱情、友谊、为人父母、问题与发展机遇等视角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他人,并提供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相处的小技巧。对于自己和他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缺少的手册,它让人们生活在一起变得更加容易,甚至有助于选择正确的伴侣。
在现代心理科学的助推下,西方心理学近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市面上太多优秀西方心理学著作和通俗读物,读者们阅读的时候一定有这样的疑问:那些基于西方人群的令人震撼的心理学实验,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关系?看似充满了逻辑和科学,可是真的适用于5000年来思维体系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吗? 根植于传统中国的阳明心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人人津津乐道。可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那些经典阳谋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永远奏效吗? 作为读者,我们多么渴望这两类让我们醍醐灌顶的真理,到了我们的手里,能真正从知道变为做到。 是否有这样一个对两类心理学都烂熟于心,东西真实融会贯通的学者?有没有对上述两方面比较全面了解之后,提出了国际领先的创造性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学者? 如果有这样的学者,他能否用中西无缝兼容的方
《理解人性》旨在使普通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也对这些原理在日常关系处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这里所说的日常关系不仅包括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同伴的关系,还包括人的生活模式。本书的目的在于:首先,指出个体的错误行为在如何影响社会和公共生活的和谐;其次,教会个体认识自己的错误;后,指导个体如何融入社会生活。《理解人性》是阿德勒的重要著作,里面涉及了阿德勒思想的关键概念,从中也能看出这时他已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分道扬镳,而发展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对现代人仍有重要意义。
本书全面易懂地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克莱因学派、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当代弗洛伊德主义修正者等,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同时介绍了不同的流派之间在理论和临床技术上存在的争议。作者在阐明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时,常常结合案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本抽象的理论概念,行文生动活泼,有很强的可读性。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 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 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 觅母 (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
《荣格心理学》将带领你结识20世纪伟大的治疗师荣格。从被弗洛伊德看做精神分析的"王储"到另创分析心理学派,从探寻自己的梦境到探察人类的无意识构成,从游历文明古国到将多种思想融入心理治疗,从对发妻埃玛的深情到与身边的红颜的厚谊,本书呈现了分析心理学之父--荣格光影交织的一生,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思想菁华。此外,本书采取了图解的编辑手法和"左文右图"的版式,将荣格晦涩、神秘的理论以富有亲和力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相信这种方式可以给你带来快乐、高效的阅读的体验。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美妙的一种体验,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伟大文学作品有许多,但从心理学角度对两性关系进行科学而系统总结的专著尚为数不多。 《亲密关系》从一出现,就立即获得读者的普遍喜爱,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读者的高度评价。作者综合了心理学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用饶有趣味的论述,总结出人们在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注重专业性,又强调可读性。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中得到学习和参考;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只要他(她)想获得一份满意的亲密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2013年,《心理学导论》的第13版在全球正式面世。在美国,该书的使用者已超过280万人,堪称心理学入门的经典教材。 新版不仅融入了*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而且对各章内容的表述方式、组织架构、案例材料等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 本书的特色是以读者为本,利于学习。两位作者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他们在书中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系统地讲述了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动态。在撰写方式上,他们力求将一门严肃的学科赋予生动活泼的表达,同时指引人们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您把书本里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活的体验,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将是那么轻松快乐,不失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您会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学知识终身受用,引导自己生活得更加
《心灵的母体: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对话》既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著作,同时又具有ji佳的临床应用性,对于和早年发展严重受损的困难病人/来访者工作的专业人员尤其有参考价值。作者以清晰易懂而又极具创造性的方式解读了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尤其是克莱因和温尼科特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念。无论是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还是熟悉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的思想进行了整合,并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早期心理发展和治疗理念。此外,作者还用自己提出的这些理念来重新解读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核心概念,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过程。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教材、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系统介绍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技术和思路,旨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他们具备开展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理解实验范式、实验技术是如何推进科学心理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在结构上,本书首先阐述了实验心理学的由来、科学属性、方法学地位,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反应时技术和心理物理学方法,其次分别探讨了注意、感知觉、记忆与学习、思维、情绪等心理学领域的实验研究的相关问题。在内容上,本书既反映了当代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进展,又注重凸显以基本实验操纵、经典实验范式为核心的主线。 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参考。
南希 麦克威廉斯博士的心理治疗著作,受到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心理治疗从业者的认可,至今已被翻译为15种语言,被广泛用于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学治疗师的培训及督导。2004年,《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的中文版出版后,立刻成为国内心理治疗培训的公认优质教材。十年后,她的另外两本著作《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和《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第二版)》亦翻译出中文版,由此三本著作的精装版本共同出版,希望为心理治疗领域的学习和工作者们提供便利。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本书阐释如何为长期心理创伤幸存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作者总结他们在过去65年中治疗长期心理创伤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经验,以及十九世纪以来大量丰富的心理创伤文献,指出创伤的本质就是人格的结构解离 人格中各个心理-生物子系统过分僵化,彼此封闭,导致幸存者的人格作为整体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作者把人格结构解离理论和行动心理学结合起来,发展出阶段取向的治疗模式,聚焦于识别和治疗人格结构解离和相关的适应不良的心智行动和行为行动。治疗的基础是,支持长期心理创伤幸存者学习更有效的心智行动和行为活动,使他们变得有能力适应生活,有能力解决他们的结构解离。
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伊森 沃特斯享誉心理学界的非虚构著作。他以一个心理学记者的独特视角, 通过采访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心理疾病案例,生动展现了关于厌食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和抑郁症在不同文化中的 地貌 ,强有力地说明了美国的心理学范式是如何在其医药商业利益驱动下输出全世界,潜移默化地改变本土心理疾病的现象。作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已经在源源不断地以全球工业化的方式输出他们自己的心理疾病定义和治疗方法。由此, 美国的心理学在不知不觉中将全世界如何"疯狂"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相似, 越来越同质化。
本书作者在督导心理治疗师的过程中,总结了诸多心理治疗课程中没有涉及,但对治疗师的实践工作又非常重要的难点问题。本书将这些难点一一剖析,力图帮助治疗师在工作中可以更顺畅。其中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分析师的敏感性、信仰、主观情感、好奇与敬畏;治疗师对治疗的准备;如何帮助来访者做好治疗的准备;治疗的边界问题、两难的境地;职业倦怠与满足;还有治疗师的自我照顾。作者也呈现了两个完整的精神分析案例,帮助治疗师读者理解精神分析内涵。
本书内容非常清晰明了,涉及俄狄浦斯情结中男孩的情况、女孩的情况,还有答疑环节等,非常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甚至零基础的读者阅读。对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来说,本书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而对于初学者,本书又可以作为一本初级的教材,难怪本书被纽约大学读书协会评为 大学生***的100本书 之一。
《学习心理学》(第8版)是美国畅销多年的经典教材。共有16章、7个部分,从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观点、社会认知理论、认知观点、情境视角,以及复杂的学习和认知、动机等方面做了总体阐述。完整的框架、突出应用的取向、迷人的文字风格构成了本书的独特魅力。它可以作为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等课程的参考用书。另外,由于作者在写作方面深入浅出的风格和技巧,即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也能理解书中的理论观点。因此,这部作品的阅读对象不限于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任何对教育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实用青年心理学:从自我探索到心理调适》(第11版)以 心理调适 为主线,涵盖当代生活中与青年人心理调适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人格的构成及影响、压力应对、自尊与自我调节、人际沟通、友谊与爱情、心理障碍等,并为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及行动方案。 在内容的编排上,各章均以个人探索练习为引。这部分由自我评估(心理测验)和自我反思(相关问题)组成。正文主要介绍相关的、基于实证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比如在压力及其影响一章中,作者介绍了压力的本质、主要来源、对压力的反应、压力的潜在影响、影响压力耐受性的因素等。后,每章以 应用 结尾,讲述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提高学业成绩、有效利用时间、提升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等等。
心流 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 心流 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和《发现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更是提升幸福感和效率,获得积极人生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