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 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 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的心灵励志书。
《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很重要的作品。在本靠前卷中,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他区分出了四种行动类型:目的性行动、规范调节的行动、戏剧式行动、交往行动。四种行为侧重于世界的不同方面,并得出结论,交往行动比其它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因为它考虑了所有这三个世界。交往行动组成的世界也是由日常语言支撑的世界,即生活世界。 交往行动也是一种言谈行动。言谈行动又分为三种有效的断言(陈述):在"命题内容"或涉及外部或主观世界方面,陈述是真实的;在关于现存的规范关系或社会界方面,陈述是正确的;在表明经验者的意图与其主观感受方面,陈述是真诚的。在现实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这三种有效断言能被提出、
客体关系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今最为重要的发展,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的“”。《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当代精神分析理论)》(作者大卫·萨夫)是继《客体关系入门》之后的又一力作,具体阐述了客体关系理论在性关系及其治疗上的应用,为我们理解性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就能找到影响两性关系的原动力。《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当代精神分析理论)》简单、清晰、易懂,是一部能让人喻快阅读并容易消化吸收的著作,也是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性关系及其治疗的著作。作者一如继往地在本书中使用了治疗中的实例来补充抽象的概念,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对于家庭与婚姻治疗师,以及试图了解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都会成为重要的参考。
论述唯物史观的书,好像有很多,然而一旦我们去稍作列举说明,却会发现出乎意外的少。即便这些较为少数的书,当其与近年来马克思研究的急速发展相对照时,最终也只有作为“经典”的意义存在。我想,要真正实现唯物史观原像的体系再建构,还需要相当长的年月。虽说如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关心愈发广泛高涨的今天,至少,大家都希望能够出现基于近年马克思研究的成果的哪怕是概述也好。 虽然笔者并没有写作概说式论著的能力,只是在外界的不断怂恿下才不顾才疏学浅,对时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中显露的唯物史观的原像加以素描,依照其粗线的轮廓作了如下描述。 在阐发前人学说的时候,与其摘录各个基本的命题,莫如致力于凸显支撑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和范畴的构想。为此,虽然这不能不是纯粹介绍性的记述,可是,我打算将自己大胆的
本辞典为《心理学大辞典》一个分册,是部比较完整的“比较心理学”专业工具书,由万传文、任仁眉、邵郊、林园彬等参考国外经典教科书和同类辞书编写而成。 本辞典收集了比较心理学和习性学两方面的内容。在当前的学术界,“行为”一词用得很宽泛。本辞典所包含的内容:动物个体和物种的心理能力、心理水平及各种行为模式,动物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交往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动物的生存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还有动物个体与自身生理活动交互作用所表现的行为等。
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有关历史和城市理论做更具确定性的解释,是哈维一直坚持的学术抱负,《东吴城市哲学译丛·资本的城市化:资本主义城市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就是哈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标记。 在《东吴城市哲学译丛·资本的城市化:资本主义城市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中,作者回答了资本如何变得城市化、这种城市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哈维认为,资本主义城市化理论全面的建构,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的理论化建构。
本词典所收录的术语均是经过欧洲精神分析联盟及其下属的“语言委员会”逐条审定的,不仅包括了弗洛伊德时代所使用的(部分是所创造的)全部基本术语,而且也包括了后弗洛伊德时代,以及精神分析在此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术语,可谓既具有权威性,又具严谨性。就译者的体会而言,其中的每一条目都是学习精神分析者所必须掌握的。 本词典分别按汉语、德语、英语、法语等语种为索引进行编排,尤其是还接受了Dr.Alf Gerlach的建议,在汉语的条目后面均附上了拼音,使得中译本也具有了“发音功能”,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以不同的语种作为母语者之间的交流和使用。除此之外,本词典保留了一个空白栏,以便使用任何一种语言者加注自己的母语,或者在此栏中加注自己对某词条的理解和注释。这是一本为从事精神分析,包括从事心理学工作者所
毫不夸张地说,绕过弗洛伊德来谈论20世纪的心理学史,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弗洛伊德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莫过于提出了精神分析的理论与疗法。但具体说来,这类理论及相应疗法会涉及各式各样的心理或行为的主题,比如梦、记忆、各种原始欲望、本能、自残倾向等等。 意识分层论 是弗洛伊德划分不同精神现象的早期典范。他认为,人的心理现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意识 (conscious)的层次、 潜意识 (unconscious,又译 无意识 )的层次,以及作为二者之中介的 前意识 (preconscious,又译 下意识 )的层次。
“没有问题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然而这却成了中国哲学界的窘状:大多数学者有的是观点,而恰恰没有问题了。作者选择了“问题”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无疑显示出其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强烈的哲学使命感。他不仅从心理学、语言一逻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一般哲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观等多学科对于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察、梳理,而且对于问题是什么、问题的结构、问题的基本特征、问题的基本功能、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评价、问题的选择、问题的解决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
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省政府决定编修地方志书。从1949年《新纂云南通志》刊印后,30多年间云南没有撰修过地方志书。参加撰修《新纂云南通志》的老一辈学者都已仙逝,30多年间,没有培养过方志学的专门人才。要编修中华人民共和国部云南省志及各地州市县地方志,急需培养方志人才。为此,1984年6月,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与云南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云南省首届方志主编培训班。
《自我分裂与自我整合(精神分裂个案的实践与挑战社工理论与实践)》以香港理工叶锦成教授的理论框架为依据,逐一分析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个案,包括成年男性、成年女性、老年、青少年精神分裂的个案,也包括弱智精神分裂的个案,以及情感的精神分裂个案;反映了社工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务操练,使精神分裂案主逐渐复原,获得人性化的关怀、理解、沟通和接纳,完成了自我整合。《自我分裂与自我整合(精神分裂个案的实践与挑战社工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精神分裂案例的分析有突破性进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是精神分析专业的参考书目和社工的实践指南。
《精神分析与佛学(展开的对话)》简介:精神分析起源于100多年前维多利亚时期的奥地利,它的目的是帮助人达到心理上的自由;而佛学起源于2500年前的印度,其目的是破除我执,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是破除自我中心的种种亲附、攀援,明见心性。精神分析与佛学,两门对人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刻探索的学问。《精神分析与佛学(展开的对话)》原著作者杰瑞米·D.萨弗兰是一群在其中研究和实践了好多年的禅师或精神分析师,倾其精华而为著,每一个章节的主题都引人入胜,每一段阐释都发人深思。文章的风格也恰当地反映了精神分析和佛学这两门学问的共同点——在体验中理解和品味心灵。既然是品味,就不可能是快餐,它需要你用一种放松下来的生活态度和阅读方式去徜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