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拉康的主体性理论。在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宣布 主体死亡 的浪潮中,作者逆流而上,探讨了作为一个主体诞生的意义,带领读者一步步进入拉康的概念体系,解释了一个人如何成为主体 导致精神病。本书清晰地引导读者穿越拉康理论的迷宫,将他者、对象、作为语言结构的无意识、异化与分离、父性隐喻、享乐和性差异等核心概念拆解开来,结合拉康在临床上的关注点来阐述他的理论,提供了迄今为止对拉康作品最平衡、最精密、最有洞察力的见解,特别适合入门者阅读。
本书是行为研究方法的系统教材,从如何理解行为到研究方法的选取,统计分析到论文的撰写,作者都详细地叙述:用实例讲解,精细到每个语句的表述及注意事项。为你的研究工作和学习提供非常详尽的参考。本书适合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9版)》是作者尼尔 J 萨尔金德35年教学经验的结晶,迄今已是第9版,本书以 简明、谦和的表达方式 以及它深厚的功底颇受美国读者的欢迎。书中深入浅出地全面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有关科学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各种研究范式,到伦理习惯和研究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从选择研究问题到选择被试;从描述统计到推论统计;从测量研究方法到描述与相关的方法;从质性研究方法到前实验和真实验研究方法;从准实验研究到发展性研究;后,从撰写研究计划书和开题报告到撰写研究论文。并且,每章中设计了针对性强的思考题,帮助读者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精要(第9版)》设计了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软件,对在线收集信息的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有更加详细的阐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及相关专业
《生物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它试图从生物学和进化学的角度对感知觉、认知和行为进行解释。 《生物心理学》(第10版,通用教材版)取材广泛,综合了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药物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详细探讨了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解剖、感知觉加工、运动控制、动机情绪、精神障碍、学习与记忆、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理论及观点,着重解释了行为及心理现象背后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詹姆斯·卡拉特擅长用浅显有趣的文字讲解科学道理,《生物心理学》被誉为本领域教材中的“*”,詹姆斯?卡拉特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心理学领域内的“戴维?迈尔斯。《生物心理学》适合心理学、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广大师生和研究者使用。
基思·斯坦诺维奇为“机器人的叛乱”提供了工具——一套认知革命的方法,对提升人类的利益(而非复制者的有限利益)是非常必要的。他表现了来自认知科学的理性思考的概念是如何与进化的逻辑相交互的,为人类创造了组织自己的行为来为自己的福祉服务的机会。他认为,这些可以评估的大脑活动,实现了我们不得不将重要性归属于人类生活的需求。仅仅将我们自己当成机器人,我们能开始建构一个自我的概念吗?这个概念的基础是:人类以多种生活形态中的方式获得了生活的掌控权——通过理性的自我决定。
科普作家萨拉维茨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中产家庭,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不幸对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美国戒瘾制度的阴暗面,此后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改变成瘾治疗的困局。在讲述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她从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药物学等角度,对成瘾的本质、原理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她发现,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每个人成瘾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一种 一刀切 的戒瘾方式。与其说上瘾是一种堕落或心理疾病,倒不如它说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只有了解每个人成瘾背后的不同因素和机制,才能深入成瘾的核心,终解开上瘾之谜。
本书是法国著名学者朱莉娅 克里斯蒂娃从精神分析视角,对 抑郁 与 忧郁 所做的一系列探讨。书名 黑太阳 这个看似悖论、充满张力的意向,指代的是个体遭受抑郁折磨、被无法言说的痛苦吞噬的内心状态。在本书中,作者先进行 抑郁 与 忧郁 的理论阐述,再对四位创作者做详尽的个案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抑郁的根源在于主体丧失了某个他深爱的客体,且无法承受这样的丧失,因而无法完成对客体的哀悼。那么该如何化解哀伤、超越哀伤呢?作者认为,为痛苦命名、颂扬痛苦不失为一种方法。 崇高诞生于忧郁之中 ,抑郁者可以通过文艺创作而克服主体性的精神危机,使主体重塑虚无,从而穿越忧郁、超越分离的痛苦。 作者先以德国画家荷尔拜因的画作、患有癫狂症的法国诗人奈瓦尔的诗作为例,尝试阐释文艺创作如何作为一种 暂时的救赎 帮助创作者
《心理学史 (原书第2版)》按时间顺序,论述了推动心理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社会背景、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生活和所属理论学派。本书作者重视多样性,并从跨文化跨学科视角,探讨了心理学在美德奥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如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每一章节均配备了适量的知识检测和网络学习资料。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文献丰富,内容翔实。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还配了许多图表和人物照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心理学史的相关知识。
基因从何而来?它又将走向何方?理查德·道金斯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对复杂事物条分缕析的能力让我们得以直面这些谜题。《纽约时报》将他的写作风格描述为“那种让读者感觉自己像个天才的写作”。 《基因之河》是理查德·道金斯在继《自私的基因》之后的又一经典作品,一本以现代生物学观点来解释生命进化过程的科普读物。道金斯将生命的进化过程比作一条基因之河,在时间长河中,基因相互碰撞和重组,不断分叉,不断消亡。值得一提的是,道金斯还在书中分析了实现生物信息在宇宙范围内爆炸需要跨越的各个可能门槛,让我们得以对生命未来会走向何方有所想象。 《基因之河》属于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科学大师书系”图书之一。“科学大师书系”精选了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10本经典著作,其作者既是世界一流的思
◎当计算机为你推荐适合你的东西,帮助你达成交易,或通过算法对你进行价格歧视,甚至通过竞价排名将你引流至不好的商家和机构时; ◎当计算机通过模拟为你塑造真实体验,教育孩子少看电视、学会社交、克服恐惧、避免酒后驾驶时; ◎当计算机利用匿名技术放大你心中的恶,让你网暴别人,甚至违法犯罪时; ◎当计算机别有用心地收集个人信息,或诱导你泄露信息,甚至窥探个人隐私时; ◎当计算机通过监测技术规范你的行为,帮助你减肥,督促你戒烟,帮你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时; ◎当计算机通过设计提高网络和产品的可信度,可以培养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时; 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它所说服,被它利用、引导做出行为改变了。 可见,计算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它关乎我们整个人类的整体福祉和未来。它是一
《社交天性》是社会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解读人类“社会脑”的权威之作,它告诉我们为什么在充满合作与竞争的智慧社会中人们喜爱社交又相互连接,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得以发挥,书中处处充满了令人惊喜的洞见。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善于社交,而有的人总是充满障碍? 为什么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 心痛对人的伤害甚至超过头痛? 慈善组织如何激发人们的捐赠行为? 比金钱更有效的激励员工的方式是什么? 针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如何与他人合作,到如何帮助孩子高效学习、如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社交天性》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建议,为我们讲述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 这是一本兼具科学性和通俗性的读物,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研究者们如何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还可以借助本书
本书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文学大师威廉 斯泰隆的自传体回忆录。书中记载了他在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后的真实心路历程。他详细记录了自己从病情恶化,寻求治疗方案无果,企图自杀到后恢复健康,重拾理性的全过程。这本小册子的出版打破了当时舆论对抑郁症的沉默,也改变了公众对于抑郁症的偏见。斯泰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抑郁症患者,这个病是可以治愈的。当风暴过去,每个人都可以重拾平静。 这部作品被公认是威廉 斯泰隆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关于抑郁症写作的经典文本。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本书一度成为美国医学院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一如《卫报》所言: 文学不能替代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或者专业治疗,但却可以留存住个人的经验,使之成为照亮他人前行的光亮。这些黑暗中的火把,让我们在抑郁的幽林中不再孤独。
在《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中,冯特集生理学大成,在生物进论的影响下,创造性地、系统地发明了一个科学心理学来研究人的感觉、体验、意志、知觉和灵感,同时研究了关于科学心理学的对象、方法、内容与体系等问题。本书出版后即受全世界普遍欢迎。不断再版,前后经历六版修订。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心 陷入负面循环的机制、 积极自我 的打造方法、改善 人际关系 的方法、促使人高效工作的方法、营造健全 家庭环境 的方法、让 人生 变得更丰富的方法方面对阿德勒的相关思想和观点进行了阐述。书中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插画,而且还结合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使得本书的内容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本书对存在陷入消极思维不能自拔、对未来感到迷茫、自我肯定感较低、人际交往总是不顺等问题的群体非常有帮助。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理清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脉络、掌握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指导我们追求内在的幸福。
本书以有关荣格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社会建构的医学史观,深入而广泛地探讨精神动力学的演进。作者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医学背景、众多相关人物的性格及处境,去了解精神动力学体系的起源、思想源流及意义,进而带领读者探索人类心灵的基本结构及运作样貌,包括大师们的心灵。
《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本书介绍了心理学的多种研究取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学众多领域中激动人心的内容,如心理发展、意识,学习与记忆、思维与创造等。并从心理学百余年历史上精选了43项"原创研究"作了专栏重点推介,既展示了这些研究对于心理学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心理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人格魅力。 阅读此书,读者将更加了解自己和实践成功人生!
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 人类行为受到的影响,有多少是先天的,有多少是后天的? 在《基因与行为》一书中,著名科学家迈克尔 路特教授深入这类行为遗传学争论的背后,提供了关于基因革命及其对理解人类行为的影响的权威阐述。 在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层面,人们常常从环境入手去探索个体行为的成因。基因对行为的影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迈克尔 路特从争论的矛盾之处入手,通过十一章内容,一一探索与此争议有关的各项因素,包括又不限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他认为,遗传的作用是以概率的形式表达的,而不是绝对的。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讨论了环境对基因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环境确实能够改变基因 。路特将遗传学研究这一复杂的科学领域清晰而利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从事基因研究的人提供启发,同时也能够使
本书揭示了孩子成才的秘密:(1)发现孩子的天赋,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的正确行为激励强化,唤醒他们心中的潜能;学会放手,让孩子走向强大,成为他自己。 作者从 发现孩子智能强项 唤醒孩子的潜能 及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三个维度加以阐述,理论联系实践,并辅以鲜活的案例。对于想要了解育儿体系和育儿智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科学性与趣味性并举,让家长快速领悟和解决育儿关键问题的教育心理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