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 觅母 (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
欧文 D.亚隆(Irvin D. Yalom)作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享誉全球的畅销心理小说作者。本书是他个人的回忆录,从私人的角度回顾了他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和故事,让我们看见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移民家庭的爱恨与梦想。不管是对父母的遗憾、对妻子的爱恋、对亲友的思念、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尴尬的旅行经验他都一一道来,令人动容。
本书是美国一流高校中使用量*大的心理学教材之一,由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卓越教学奖得主韦登教授撰写。本书从整体性和多样性方面展现了心理学的研究主题,阐述了研究过程及其与应用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强调了心理学家知道(或不知道) 什么,而且强调他们如何试图解决问题。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检验他们关于行为的假设,把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心理学值得我们学习的原因除了它的实用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思考方式。作为探索心理学之旅的开始,这本非常实用的入门书一定会让大家对心理学这门科学着迷且满怀热情。
在这本系统而全面的经典著作中,作者不仅以生动、清晰的风格论述了移情和阻抗这两大基本技术,而且论述了与精神分析环境相关的主题,为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作者在书中也明确区分了来访者与分析师的“真正关系”“工作联盟”和移情关系。 对系统学习过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计划从事或正在从事心理咨询的人,以及心理咨询专业的师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统计学经典入门教材,两位作者有几十年应用统计和实验设计的教学经验,作者根据读者和学生的反馈,追踪统计学新发展,对本书进行了多次修订。自出版以来,本书一直是全球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应用统计学教材。 本书非常大的特色在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超越公式之外的统计学原理,有技巧地展示了统计分析的过程,循序渐进,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统计学的本质。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逻辑推演,向读者展示了每个统计概念的含义,帮助读者理解每种统计方法适用于何种情境,以及运用每种方法的关键点。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课后练习,以帮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真正理解统计思想。 如果你想真正学习一门社会科学,那么统计学基础知识是你必须了解的。如果你觉得统计很难,觉得自己数学不够好
这本书是作者三部曲的顶点,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转移焦点心理治疗的治疗手册,第二部针对轻度人格障碍的治疗,本部是新出版的全面概述。理论上,本书整合了当代精神动力学方法和精神病理学模型,介绍了治疗自我和人
行为矫正是指通过系统化应用学习的原理和技术,来评估和改善个体的隐性或显性行为,以达到提高其适应日常生活能力的目的。 本书是一本全面、实用的行为矫正原理和应用指南,首次出版于1978年,曾在14个国家的众多大学中作为教材使用,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韩语、中文等版本。它从行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解释说明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和程序,介绍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技巧,如观察和记录,识别强化、消退与惩罚及其可能的长期影响,根据行为原理和程序来解释行为案例,设计、实施、评价具体的行为矫正程序等。 本书对强化过程、刺激物的选择、代币问题、伦理问题等行为矫正中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进行了解答,不仅适合学习行为矫正、应用行为分析、行为治疗、心理学和相关领域课程的学生,对各种助人专业(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译本在国内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行50余
作为意大利格式塔治疗之母,玛格丽塔 斯帕尼奥洛 洛布从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教学中提炼出知识,并结合大量临床实例,首创性地提出了心理治疗中 朝向未来的此时 ( now-for-next )这一典型的现象学取向。本书也展现了将格式塔治疗与社会、与 后现代社会 的近期发展联系起来的努力,将五十多年前创立的格式塔治疗,更新到我们这个时代。本书将带领我们进行一场冒险,不仅是求智的,在情感和美学上也是引人入胜的。无论是个体治疗,还是夫妻工作,或在团体之中,我们都能在本书中听到犹如信念一样的东西,特别是对场的可能性的信念,对关系和整体性的信念,对在接触边界上进行创造性调整的信念。 我们已经从一种建立在精神分析诞生时生效的调节原则基础上的文化,转移到20世纪50年代自体调节的主体性范式,然后到真理范式,它从来都不是发
本书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治疗流派重要代表人物加里 扬特夫关于格式塔治疗的论文集,分为四个部分收入他在从1969至1991年间合计十五篇代表性论文,作者同时为每篇论文撰写了评论。这些论文从格式塔治疗的历史、格式塔治疗理论、场理论和格式塔治疗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这一心理治疗流派的历史渊源和热点问题。 在心理学中出现了第三种势力,它拒绝接受通过条件作用去除负面行为,以及通过精神分析导向的心理治疗去除精神病理学。 格式塔治疗是第三势力运动的一部分,尝试对此时此地的行为进行非操纵性观察并强调觉察的重要性。这种人本主义的环境下行为与觉察的结合使得格式塔治疗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模式。 三个原则限定了格式塔治疗。 原则一:格式塔治疗是现象学的,它的目的是觉察,它的方法论是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近期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