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 觅母 (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译本在国内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行50余
作为意大利格式塔治疗之母,玛格丽塔 斯帕尼奥洛 洛布从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教学中提炼出知识,并结合大量临床实例,首创性地提出了心理治疗中 朝向未来的此时 ( now-for-next )这一典型的现象学取向。本书也展现了将格式塔治疗与社会、与 后现代社会 的近期发展联系起来的努力,将五十多年前创立的格式塔治疗,更新到我们这个时代。本书将带领我们进行一场冒险,不仅是求智的,在情感和美学上也是引人入胜的。无论是个体治疗,还是夫妻工作,或在团体之中,我们都能在本书中听到犹如信念一样的东西,特别是对场的可能性的信念,对关系和整体性的信念,对在接触边界上进行创造性调整的信念。 我们已经从一种建立在精神分析诞生时生效的调节原则基础上的文化,转移到20世纪50年代自体调节的主体性范式,然后到真理范式,它从来都不是发
本书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治疗流派重要代表人物加里 扬特夫关于格式塔治疗的论文集,分为四个部分收入他在从1969至1991年间合计十五篇代表性论文,作者同时为每篇论文撰写了评论。这些论文从格式塔治疗的历史、格式塔治疗理论、场理论和格式塔治疗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这一心理治疗流派的历史渊源和热点问题。 在心理学中出现了第三种势力,它拒绝接受通过条件作用去除负面行为,以及通过精神分析导向的心理治疗去除精神病理学。 格式塔治疗是第三势力运动的一部分,尝试对此时此地的行为进行非操纵性观察并强调觉察的重要性。这种人本主义的环境下行为与觉察的结合使得格式塔治疗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模式。 三个原则限定了格式塔治疗。 原则一:格式塔治疗是现象学的,它的目的是觉察,它的方法论是
《荣格心理学手册》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分析阐释荣格心理学的著作,由荣格心理学领域卓越的专家或分析师共同撰写而成,系统而权威地阐释了荣格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实践和应用,具体论及荣格心理学中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心理类型、原我、移情与反移情、个体化、主动想象、荣格式释梦、炼金术,以及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宗教和艺术等各个主题,并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这些晦涩的理论概念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迅速全面地把握荣格心理学的整体框架和脉络,从而为读者打开进入荣格心理学的大门。 本书系统阐释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心理类型、自性、移情与反移情、积极想象、荣格式释梦、炼金术、荣格与艺术等内容,而且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
在这本系统而全面的经典著作中,作者不仅以生动、清晰的风格论述了移情和阻抗这两大基本技术,而且论述了与精神分析环境相关的主题,为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作者在书中也明确区分了来访者与分析师的“真正关系”“工作联盟”和移情关系。 对系统学习过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计划从事或正在从事心理咨询的人,以及心理咨询专业的师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心理咨询导论 (第4版) 》是心理咨询专家麦克劳德教授的又一力作。新版增加人际沟通分析等四个关于咨询关键问题的新章节,拓展在线咨询、户外治疗、残障人士咨询等方面的技术在治疗中的应用,每章包含导言、结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拓展阅读,帮助读者更深入学习。
雷诺斯·K.帕帕多普洛斯编的《荣格心理学手册(精)》是 部全面系统地分析阐释荣格心理学的著作,由荣格心理学领域 的专家或分析师共同撰写而成。 本书系统而 地阐释了荣格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实践和应用,具体论及荣格心理学中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心理类型、原我、移情与反移情、个体化、主动想象、荣格式释梦、炼金术,以及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宗教和艺术等各个主题。 作者们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这些晦涩的理论概念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迅速全面地把握荣格心理学的整体框架和脉络,从而为读者打开荣格心理学的大门。
本书以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反思为主要研究线索,将自我、理性、情感等诸多现代性因素纳入动态发展的社会思想史视域中,在厘定并反思现代社会理论中有关“结构-行动”这一经典命题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展开日常生活与历史时间两个人文向度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反思,为当代情感社会学研究提供反思性理论的研究探索。
自我伤害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病理现象。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自伤的多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其组合虽然能从群体水平上预测自伤行为,却不能解释这样的现象:两个遭遇同样困难情境、有着同样危险因子的青少年,一个选择了攻击他人,一个却选择了自伤。 本书遵循现象学的理念,“回到事物本身”,即回到自伤者的生活经验本身,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自伤行为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详细刻画;并针对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检验,以进一步验证质性研究的结果。 ,针对这些研究发现,提出可参考的自伤干预思路,以期能进一步提高自伤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