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内容:自然是构建的,而不是发现的正如真相是制造的,而不是找到的这一思想正是近科学史学术界的主要基调。追溯文化中科学的性别化根源,唐娜·哈拉维关于猿与猴的科学研究在这一传统中可以说是的学术成果。她仔细研究了出版物、论文、通信以及灵长类研究考察和制度的历史,揭示了现有社会关系起源的历史构建种族、性别和阶级的自然化。贯穿全书,她分析了自然创造、现存有机体和赛博格(计算机控制的有机体:包含有机物和技术成分的系统)的原因、叙述和故事。她还批判地把免疫系统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并指出我们的文化假设是多么深入地渗透进所谓价值中立的医学研究中。在其中一些文章中,她探讨并发展了现有的女权主义学术参考中争议性的术语;通过映射“自然”和“经验”这两个有力而又模糊的
《大争论:左派和右派的起源》是系统梳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起源的一本书。两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政治生活由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组成:以托马斯·潘恩为代表的激进党和以埃德蒙·伯克为代表的保守党。法国大革命期间,两位意识形态巨擘在“改革的保守主义”与“重建的激进主义”之间争执不下,左派与右派由此而生。面对社会,我们是首先对运转良好的部分心怀感激,巩固维护,还是首先对运转不畅的部分心怀愤怒,破旧立新?为了减贫,我们是希望通过公共资金补贴穷人的收入,还是帮助穷人掌握技能,从而提高收入?两种可能性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政治哲学:一种通过强势的进步迈向理想,一种对珍贵的遗产加以保留和完善。《大争论》深刻检视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个哲学信仰系统对于自由、平等、人性、历史、理智与改革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待着一本关于科学哲学的新的深刻而清晰的导论书,本书的出版为有关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近乎理想的文本。本书通过富有智慧的例证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 亚历山大·伯德对于诸如科学定律的本质这样一些受到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概念性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把它们同我们关于那些规律的知识这样一些认识论问题相对照并联系在一起。自然规律、自然种类、说明、理论、实在论、说明推论、归纳、反归纳主义、概率、科学方法与进步等问题,都在这样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中获得了清晰的说明,并且被不知不觉地传达给了那些对于由人类最富有智慧的头脑所提出来的问题具有深刻理解力的读者。
《领导干部学经典理论大字版系列:哲学问题二十讲》主要内容包括:哲学范畴的形成和演变、哲学研究的主题是什么、哲学:探求真理的常新智慧之学、抽象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概括和思辨能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是什么、实事求是与民主法治的本质关系:同兴衰、共存亡、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等。
本书讨论哥德尔纲领的历史背景、对数学和哲学的影响以及数学家们为实现这一纲领的重要工作。 哥德尔纲领可以看作是为解决连续统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研究方略。当数学家们知道了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之后,关于这个集合论命题的哲学地位就产生了争论。一派认为独立性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优选解决,连续统假设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这就是很后的答案,因此,这个方向的工作已经完成。而哥德尔则认为独立性不是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加强现有的公理系统以确定连续统假设的真值。这个方向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其核心就是寻找集合论的新公理。在此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合论学家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2010年之后,整个图景逐渐清晰起来。粗略地说,连续统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构造一个包含超紧基数的类似于L的内模
新自由主义是目前西方经济思想的流派之一。这派大致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其代表人物为西德的欧根、奥国学派的哈耶克以及本书的作者弗里德曼等人。新自由主义者颂扬自由竞争下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人格制度,认为它几乎是解决任何经济问题的好机制。虽然如此,他们并不赞成完全不受束缚的“自由放任”。他们主张,国家应该创造条件使市场和人格制度发挥功能。对于他们所承认的市场和人格制度的不足之处,他们也赞同国家进行干预。但是,他们又认为,一方面应把干预限制在少程度;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市场和人格制度来进行干预,以便取得效果。在本书中,弗里德曼论述了大致相似的观点。他宣称,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而对于自由主义者而言,把人们组织起来从事生产活动的,是在没有强制手段下的人们之间的自愿合作并且在自愿合作的基础
《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很重要的作品。在本靠前卷中,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他区分出了四种行动类型:目的性行动、规范调节的行动、戏剧式行动、交往行动。四种行为侧重于世界的不同方面,并得出结论,交往行动比其它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因为它考虑了所有这三个世界。交往行动组成的世界也是由日常语言支撑的世界,即生活世界。 交往行动也是一种言谈行动。言谈行动又分为三种有效的断言(陈述):在"命题内容"或涉及外部或主观世界方面,陈述是真实的;在关于现存的规范关系或社会界方面,陈述是正确的;在表明经验者的意图与其主观感受方面,陈述是真诚的。在现实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这三种有效断言能被提出、
《神圣之间:中西政治哲学比较研究》为二十来篇文章的结集,内容虽分为中学、西学和综论三篇,但实质上都是围绕政治哲学这一主题而讨论的。文章有长有短,有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也有行文随意的所感所悟。
老子《道德经》两千多年来不断被人们所诠释,并流传有多种版本。该书观点认为长沙马王堆帛书甲本其实就是老子祖本,并根据自己修炼的实际体会,完全从修炼的角度解释《道德经》,特别是对老子自创的29个字的解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为了保持《道德经》版本的原貌,凡原文出现的地方尽可能排成繁体。
本书从哥德尔的数学实在论开始,经过奎因、普特南、帕森斯和麦蒂的发展,但遭到古德曼、奎因、贝纳塞拉夫、普特南、千原等人的抵制,这一段是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唯名论对抗的历史。奎因和普特南既是数学实在论的代表也是数学唯名论的代表。在数学唯名论的基础上,菲尔德和赫尔曼各自发展出了数学虚构主义和数学结构主义的思想。
《双剑侈群经新证多诸子新证》主要内容包括:双剑侈易经新证,序,目录,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双剑侈尚书新证,双剑侈诸子新证,双剑侈管子新证,双剑侈晏子春秋新证,双剑侈墨子新证,双剑侈荀子新证,双剑侈老子新证,双剑侈庄子新证,双剑侈韩非子新证,双剑侈吕氏春秋新证,双剑侈淮南子新证,双剑侈法言新证。
《蒙古哲学宏旨研究(蒙)》通过对蒙古哲学研究整体状况的简单考察和蒙古族哲学研究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关于蒙古族哲学研究新突破所需要的两点问题提出的提出了作者初步的见解,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育的境界不是个体生存需要和世间幸福,而应是追求人文精神、直面永恒生命的意义。我们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弘扬百年办学传统,彰显“文化育人”办学特色,高举“追求真善关,塑造和谐人”的旗帜,科学教育求真,人文教育求善,艺术教育求美,努力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荀子二十讲》系统地阐释了荀子的人性论、天道观、认识论、政治思想等。“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李泽厚语)——荀子思想的纷繁,到底是孔孟儒学的歧出,还是合乎社会潮流的批判性发展?《荀子二十讲》带您探究这位大思想家复杂的本相。 荀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在格罗兹手上,时间或者绵延,不是一个虚灵的苍白的幽灵,而是体现在自然与文化之中,一种指向未来并且支配着自然选择、性别选择、法律实践、身份认同以及躯体修补技术之中的创造力量。时间具有内在的飘忽性,它作为一道人迹渺茫的秘境,保护着时间的不合时宜性。它唤起我们持久的好奇之心,而扰乱生命在大化之流之中的沉迷。但无论如何,时间如沙漏,执手已成云烟,我们制服不了这飘忽却铁定的力量。
《大辞海》是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辞书的一个空白。 《大辞海》的编纂以《辞海》(1999年版)为基础,继承《辞海》的优点并加以拓展,以增收《辞海》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和各学科的新词新义为重点,适当补充缺漏。全书收词约25万条,共约5000万字,均为《辞海》的两倍以上,按学科分类编纂分卷出版。 本书是《哲学卷》,由余源培、夏征农、陈至立编著。
《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由李泽厚著。两个思想家的碰撞更见思想,落基山下,所谈、所思、所念的是中国。这不仅仅是文学、美学、哲学、历史的纵横对谈,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如果思想之光,能够照亮你的心田,那么你将永远充满智慧和希望!
论述唯物史观的书,好像有很多,然而一旦我们去稍作列举说明,却会发现出乎意外的少。即便这些较为少数的书,当其与近年来马克思研究的急速发展相对照时,最终也只有作为“经典”的意义存在。我想,要真正实现唯物史观原像的体系再建构,还需要相当长的年月。虽说如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关心愈发广泛高涨的今天,至少,大家都希望能够出现基于近年马克思研究的成果的哪怕是概述也好。 虽然笔者并没有写作概说式论著的能力,只是在外界的不断怂恿下才不顾才疏学浅,对时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中显露的唯物史观的原像加以素描,依照其粗线的轮廓作了如下描述。 在阐发前人学说的时候,与其摘录各个基本的命题,莫如致力于凸显支撑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和范畴的构想。为此,虽然这不能不是纯粹介绍性的记述,可是,我打算将自己大胆的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心理学的长期过去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或哲学心理学时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此后的短期历史被称为科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是指具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与之相对的是前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前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主要指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它以纯粹思辨的方式进行推演研究,试图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它主要受到近代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影响,采用经验尤其是实验的方式进行归纳研究,得出心理现象本质的知识。 从理论形态演变上看,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心
本书介绍了,胡塞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真正承前肩后的人物,他既是群星璀璨的西方古典哲学家群体中最后一个体系的建构者和不懈的捍卫者,又是试图追间人类的意义并率先表达对人类的最终关怀的现代两方哲学家之一。在传统哲学体系而临分崩离析的危机时,他对重构新的哲学体系表现出一种近乎“唐吉诃德式”的执着和热情,而面对现代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的“侵袭”,他也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最终意义的“牧师般”的情怀。 胡塞尔的学术立场的重点,就是对人的意义世界的呼唤,体现了西方思想家对人类最终关怀的守望立场,他对科学特别是技术的批判,对人类价值危机和返回生活世界的论述,自当别有一番洞天,具有非同寻常的哲学意义。凶此,胡塞尔的哲学努力既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智慧钥匙”,又找到了与马克思哲学中“人的实践
《想透彻(当代哲学导论)》是一部全面、生动的当代哲学导论著作,介绍了人类生活中很为关键的那些问题,包括心灵与知识的本质、道德论断的状况、上帝的存在、科学的作用,以及语言的法则。 有名哲学家夸梅·安东尼·阿皮亚阐述了在我们的时代“做”哲学意味着什么,以及对于希望活得更有思想深度的人们来说,思考这些哲学问题为什么重要。人们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作为一名哲学家就意味着信奉某些哲学观点,或者是某位思想家的追随者。与此相反,阿皮亚认为,“哲学探索的成果并不结束于某一固定观念,而是心灵在众多的可能性上更舒服地休憩;或者重新表述问题,开始新的探索。” 本书围绕八个核心主题展开论述:心灵、知识、语言、科学、道德、政治、法律、形而上学,追述了过去的哲学家们如何思考这些主题,比如霍布斯、维特根斯坦、
论述唯物史观的书,好像有很多,然而一旦我们去稍作列举说明,却会发现出乎意外的少。即便这些较为少数的书,当其与近年来马克思研究的急速发展相对照时,最终也只有作为“经典”的意义存在。我想,要真正实现唯物史观原像的体系再建构,还需要相当长的年月。虽说如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关心愈发广泛高涨的今天,至少,大家都希望能够出现基于近年马克思研究的成果的哪怕是概述也好。 虽然笔者并没有写作概说式论著的能力,只是在外界的不断怂恿下才不顾才疏学浅,对时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中显露的唯物史观的原像加以素描,依照其粗线的轮廓作了如下描述。 在阐发前人学说的时候,与其摘录各个基本的命题,莫如致力于凸显支撑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和范畴的构想。为此,虽然这不能不是纯粹介绍性的记述,可是,我打算将自己大胆的
《规范的重建:关于霍耐特的承认论》主要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的承认论对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的重建努力。作者胡云峰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霍耐特的承认论的理论来源,生成轮廓、主要内涵、主要特征,理论得失,以及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