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拉康的主体性理论。在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宣布 主体死亡 的浪潮中,作者逆流而上,探讨了作为一个主体诞生的意义,带领读者一步步进入拉康的概念体系,解释了一个人如何成为主体 导致精神病。本书清晰地引导读者穿越拉康理论的迷宫,将他者、对象、作为语言结构的无意识、异化与分离、父性隐喻、享乐和性差异等核心概念拆解开来,结合拉康在临床上的关注点来阐述他的理论,提供了迄今为止对拉康作品最平衡、最精密、最有洞察力的见解,特别适合入门者阅读。
疯狂是行为的反常、情绪的波动、思维的混乱; 疯狂是无法自控的挣扎、难以预测的危险; 疯狂是迫切需要被隔离、被救治的精神疾病; ...... 长久以来,人们将疯狂视为一种例外,认为那只是少数 非正常人 面临的困境。然而,在《什么是疯狂?》中,精神分析师达里安 利德借由丰富的案例,提出了新的观点:疯狂是人类共同的生命经验,它并不一定是精神疾病的症状,而是我们解决内心冲突的方式;疯狂也并不总是伴随着剧烈的情感爆发,相反,它往往与正常生活无缝地交织在一起,而这些 安静的疯狂 背后,则潜藏着个体自我修复的尝试。在疯狂与文明之间,学会直面内心无声的风暴,才是每个人必修的心理课。
家庭系统排列是由伯特 海灵格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结合了萨提亚家庭治疗、精神分析和完形治疗等多种理论。其工作方式是从家庭系统入手,以 爱 为研究核心,探寻每个家庭中隐藏的,对当事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家庭动力,力图恢复和谐的家庭秩序。 作为在德国热销15万本的家庭系统排列经典入门书,《家在何处:家庭系统排列入门》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对系统排列的原理、应用和背景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如果你备受婚姻、亲子、自我问题的困扰,如果你感到孤立无援、无处诉说,如果你渴望获得高质量的人生,家庭系统排列将为你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
本书是布伦塔诺的教职资格论文,也是其一生所著四部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专论之一。该书上篇提纲挈领地对由来已久的有关亚氏《论灵魂》中“主动理智”学说的研究进行了批判性考察。下篇则以对《论灵魂》及亚氏其它相关思想独到而充分的解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有关“主动理智”学说的精微、自洽而不失传承的创发性诠释。该书至少有三个目标:对亚氏《论灵魂》文本的一种解注:针对某些神秘化的误释而对亚氏思想的捍卫;以亚氏作为一位可信赖的顾问而对人类思想活动本身所进行的探究。该书也可被视为布伦塔诺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的秘密发源地。
人类是如何将对声音的不同属性的值组合在一起, 从而产生一个完整的知觉?这是关于知觉的相当基本和困难的问题之一。因为在多重声音属性混合呈现的情况下, 声音的属性值被错误地组合, 从而产生错觉性联合。 本书将艺术和科学的思维见解融为一体, 通过注重对音乐错觉的深入探讨, 构建了人们对音乐和语言感知的统一方法。对于贯穿人类知觉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 作者以大量的音响实例, 让人们体验并认识到听觉信息被加工时的共性特征和因个人经验的不同而各异的个性特征, 通过 音乐听知觉重组 、 三全音感知双重性 、 从语音到歌声的感知错觉转换 和 虚幻词的产生 等领域的深入探析, 用音乐和语言解开人类认知的奥秘。 作者还对如 耳虫 等音乐和语音的幻觉现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论述。书中嵌入的二维码可扫描获取相关音视频,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好看妙的一种体验,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伟大文学作品有许多,但从心理学角度对两性关系进行科学而系统总结的专著尚为数不多。《亲密关系》从一出现,就立即获得读者的普遍喜爱,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读者的高度评价。作者综合了心理学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用饶有趣味的论述,总结出人们在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亲密关系(第5版)》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注重专业性,又强调可读性。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中得到学习和参考;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只要他(她)想获得一份满意的亲密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本书是琼 辛格(June Singer)的代表作,自1972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深受欢迎,是*完美的荣格心理学大众读物以及专业入门经典导读之作。如今,分析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像琼 辛格(June Singer)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用中所表现出的那样: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心灵,尊重它们的重要地位。她证明了事实上心理实践能够给心灵带来帮助。她揭示了进行这样的实践的根源,是因为心灵本身就关注这些内容,因此在她所描述的疗愈历程中,心灵可以找到自身的边界。她还对如今就某些经典的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解答,比如:分析师和接受分析者之间关系的本质;性别问题;人格类型;客观测量的价值;个体与荣格提出的 集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社会享有谈论内在体验的新自由;对痛苦和疗愈过程中的身体、思想和心灵之间那复杂交织的关系
心流 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 心流 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为什么你有时会觉得自己不像自己? 为什么你常常做出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举动? 为什么你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梦 知道答案! 《预见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承袭心理学大师的经典理论,通过解梦的方式,结合生活实例,揭示出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和隐秘欲望,从而帮助我们找到焦虑、恐惧、孤独的根源。同时,作者提出了一些技巧,教我们如何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梦进行科学解释,从而认识自己,成就自己。
。。。
《哈耶克论自由文明与保障》不仅涵盖了人类超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哈耶克论自由文明与保障》内容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是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也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
《辩证法随谈》全书28万多字,收录了1412条富有辩证意蕴的精彩段落,分为六编三十六题:编:发展、改革、开放、稳定、环保、生活;第二编:民主、政党、统战、政协、民族、宗教;第三遍:文明、文化、文艺、宣传、体育、京剧;第四编:城建、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旧城改造;第五编:求是、实践、创新、务实、经验、群众;第六编:领导、方法、作风、修养、办实事、和为贵。书中并非专门谈论辩证法,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是时时处处应用了辩证法,时时处处体现了辩证法。作者在书中随时、随地、随事、随兴而谈,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辩证法随谈》一书是李瑞环同志数十年来学哲学用哲学,特别是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实践的丰硕
本选题通过对美学史的考察和对现代美学的批判,在重建存在论和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美学体系。首先,本书区分了审美本质的发现方法和证明方法,前者是现象学,后者是存在论。其次,对现象学作了新的规定,认为现象即存在的显现。现象学有缺席现象学和充实的现象学之分,缺席现象学通过存在缺席的生存体验而建立推定存在论,充实的现象学是审美现象学,可以发现美的本质进而领会存在的意义。再次,对存在的性质作了规定,认为存在是我与世界的共在,具有同一性;是生存的根据,具有本真性。然后,运用存在论证明审美是自由的是生存方式和的体验方式,具有主体间性(存在同一性的体现)和性(存在本真性的体现),从而回归存在,显现存在的意义。复次,审美以性和主体间性了现实生存,沟通了我与世界,从而领会了存在的意义、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