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心理疏导 助人与自助之路
    •   ( 4307 条评论 )
    • 上海博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赖丹凤 著 /2019-11-20/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书重点讲解了心理疏导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心理疏导在自我成长、家庭生活、组织发展、社会活动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本书技术应用性强、案例丰富,适合心理学爱好者、教师、家长、企业管理人员、社区管理人员、志愿服务人员等人群阅读学习,旨在帮助他们系统学习心理疏导知识,全面掌握心理疏导技能,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 ¥42.9 ¥78 折扣:5.5折
    • 身体会替你说不:内心隐藏的压力如何损害健康
    •   ( 2824 条评论 )
    • [加]加博尔·马泰 /2023-06-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为什么有的人过着健康的生活,却还是患上严重的疾病? 为什么得了同样的疾病,有的人接受治疗的效果比其他人差?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 加博尔 马泰博士在几十年的行医经验中,发现很多患不同疾病的重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难以拒绝他人,无法表达愤怒,这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真实的需求永远不被看见。这种心理压力会破坏生理稳态和免疫系统,导致身体的疾病,这是身体代替我们做出的反抗。身体的症状是一种警示 你已经承受了太多,是时候好好关怀自己了。 马泰博士将近期新的关于身心联系的科学知识,与一个个引人共鸣的病例、名人案例有机结合,深度剖析了心理压力、情绪和生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探究了身心疾病的代际传递,以及情绪反应模式的根源 童年的逆境。后

    • ¥43.5 ¥79 折扣:5.5折
    • 空洞的心:成瘾的真相与疗愈
    •   ( 3717 条评论 )
    • [加]加博尔·马泰(Gabor Maté) /2023-05-3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在本书中,加博尔 马泰博士基于几十年来帮助受毒瘾和精神疾病困扰的患者的工作经验,以及新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以一种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审视成瘾。他提出,成瘾不是只存在于少数意志薄弱者之中的个别现象,每个人都处于一个从轻微到严重的成瘾光谱中;成瘾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个人历史、神经发展和脑化学与成瘾物质/行为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成瘾源于内心的空虚和无聊,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失败、无法自我满足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在生命初几年有被忽视或虐待经历的人,会失去正常发展与奖赏、动机、自我控制相关的神经系统的机会,无法自我满足的空虚成了 默认状态 。于是,人们不断向外界寻求满足,求助于成瘾物质或行为,但这些外部刺激始终无法真正填补内心的空洞,并且往往是对身心有害的。于是,每次在片刻的解脱之后,又

    • ¥49 ¥89 折扣:5.5折
    • 拥抱你的敏感情绪:疗愈情绪 接纳自我
    •   ( 4255 条评论 )
    • [英] 伊米·洛(Imi Lo)、何巧丽 译 /2020-09-26/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你能敏锐察觉到他人的精神状态,并会感到自己也 承受着 这种情绪。你能敏锐察觉他人的情绪,并感到自己也 承受着 他的情绪。你善于自我反省,但是会因追求完美而苛责自己,痛苦不堪。你总有难以名状的紧迫感,觉得必须不断前进,并持续感到焦虑。 也许你是一个情绪敏感者。本书希望帮你应对敏感的情绪,疗愈这些情绪在童年、亲密关系中带给你的伤痛,把敏锐的感知转化为优势,过更好的生活。 在书中,你将学到: 放下旧的情感包袱以及狭隘的心态 处理让你烦恼的社交问题和家庭关系 建立健康且愉快的亲密关系 培养情绪恢复力,在生活的起伏中找到自己的平静

    • ¥32.5 ¥59 折扣:5.5折
    •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
    •   ( 1570 条评论 )
    • [美] 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克里斯托弗·杰默Christopher Germer) /2023-04-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什么是静观自我关怀? 静观自我关怀(mindful self-compassion,MSC)是专门用于增强个人自我关怀能力的培训项目。你如何对待一个深陷困境的朋友,就如何对待自己,这就是自我关怀的内涵。 为什么需要静观自我关怀? 当我们逆境中静观自己的挣扎,用关怀、和善与支持的方式回应自己的时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学会拥抱自己和自己的不完美,能够让我们获得茁壮成长所需的心理弹性。 什么时候需要静观自我关怀? 当我们面临挫折时,当我们感到痛苦、失败或自卑时,就难以静观当下的处境。我们更可能大喊大叫,狠狠地敲桌子。我们不但讨厌当下的处境,还会因为深陷逆境而怀疑自己。在转瞬之间,我们的想法就像一列疾驰而过的过山车,从 我不喜欢这种感受 到 我不想要这种感受 我不应该有这种感受 我肯定是有毛病才会有这种感受 ,后变为 我很糟糕

    • ¥43.9 ¥79.9 折扣:5.5折
    • 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   ( 3697 条评论 )
    • 马克 /2021-05-3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抑郁,像一滩流沙,一旦不小心涉足其中,很容易在自我挣扎中越陷越深。本书通过 正念认知治疗 ,将西方认知科学与东方冥想练习相结合,以文字及CD形式帮助陷入情绪流沙的人们走上 自救 之道。本书的第 一部分阐述了思维、身体和情绪是如何一同在抑郁的形成和维持中起作用的;第二部分邀请读者亲自体验,当其陷入迷惘,努力想 修理好 自己的苦恼时,我们究竟错失了什么;第三部分帮助读者完善正念练习,并让它来担当、抵御抑郁的各种成分,如负性思维、情绪、身体感觉和行为;第四部分汇总出一个整合的策略,教会读者在面临生活中所有挑战时,特别是面临抑郁复发时,如何更完整、高效地生活。本书适用于那些时常被烦恼缠身或有抑郁症状,想要通过自救通往情绪 净土 的人群。

    • ¥38 ¥69 折扣:5.5折
    • 不成熟的父母
    •   ( 1577 条评论 )
    • [美] 琳赛?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 /2017-01-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 渴望与父母亲密,却常常被疏远和拒绝 有什么优点或成就,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赞赏 父母只照顾他的基本生活,却不关心他的情感和想法 感到沮丧时想寻求父母的安慰,得到的只有冷漠甚至惩罚 经常感觉孤独、空虚、无价值、被背叛或被抛弃 那么,并非是这个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他的父母有问题。这样的父母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形成了不成熟的人格和人际关系模式: 他们可能情绪很不稳定,习惯依赖孩子来安慰自己; 他们可能控制孩子的生活,要求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们可能逃避作为父母的责任,在孩子需要支持时却把头扭到一边; 他们可能拒绝和疏远自己的孩子,不给孩子任何亲近的机会; 为了取悦不成熟的父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会严重扭曲。这种伤害并不会止于童年,而是会延续到成年之后:

    • ¥32.5 ¥59 折扣:5.5折
    • 创伤与复原
    •   ( 2590 条评论 )
    • 朱迪思 /2020-11-05/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在西方,关于创伤与复原的论述非常丰富。其中 通俗易懂的当属朱迪思 路易斯 赫尔曼(JudithLewisHerman)所写的《创伤与复原》,书中对于 心理创伤 的来源与内涵有很清楚的定义,受害者在压倒性的力量下陷于无助,从而形成一种强烈恐惧、失控和毁灭威胁的感觉。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台风这类的天灾,也可能是战争、性侵害等暴行。创伤受害者所承受的,除了直接伤害,社会往往也是另一种压力的来源。原因是,研究治疗心理创伤 就不得不面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中的邪恶 。而这些丑陋的东西却正是整个社会所不想面对,一般人希望眼不见为净的。也因此,便产生了 受害的一方或许想遗忘,但是却无法遗忘;旁观的一方有着不自觉的强烈动机要遗忘,而就真的遗忘了 的矛盾情境。本书自1992年出版时,就被认为是关于心理创伤的开创

    • ¥43.5 ¥79 折扣:5.5折
    •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美]彼得·莱文
    •   ( 788 条评论 )
    • [美]彼得·莱文 /2024-07-14/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不只是战争、强奸、性侵害和袭击这些大事件会造成心理创伤,跌落、接受外科手术、患有严重的疾病、被遗弃、突闻令人震惊或悲伤的消息、目睹暴力事件、遭遇车祸等,所有这些常见的事情都可能给我们留下心理创伤,并产生大量的躯体和情绪症状。受创伤的人会体验到威胁、恐惧、精神/躯体的倦怠和一种身体和意志方面的瘫痪,羞耻、抑郁和自我厌恶随之而来。 在过去的50年中,彼得 莱文发展出了一套方法,帮助人们逃离不同种类的创伤,这就是 身体体验疗法 ,现已成为主流心理疗法之一。无论创伤事件是发生在几小时前或几年前,这种方法都同样适用。彼得 莱文认为,创伤首先发生在身体里,头脑只是跟随而已,因此 谈话疗法 不能做到足够深入,解码非语言的领域才能找到疗愈的关键。有心理创伤的人必须先学会觉察和掌握自身躯体的知觉和感觉,

    • ¥49 ¥89 折扣:5.5折
    • 他人的力量:如何寻求受益一生的人际关系
    •   ( 8799 条评论 )
    • [美]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 /2021-04-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他人的力量:如何寻求受益一生的人际关系 》告诉我们: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与同事相处、与家人度假、与朋友聚餐,或者和爱人散步时, 不要害怕去审视你的内心。 你们的关系进展如何, 你处于什么状态? 你是在*层次孤单寂寞, 在第二层次自暴自弃, 在第三层次感受转瞬即逝的兴奋颤栗, 还是在第四层次感觉受到保护、有人忠告、有人支持并且有所回馈。 你在哪个层次,和你在同一个层次的人是谁? 他人有没有能力影响你的生活,对此你别无选择 因为他们肯定会影响你的生活 不过,对于他人会带给你哪种影响力,你倒是可以选择 任何时候,人与人之间都只有四种可能的关系状态。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帮助你成长,其他三种总是在削弱你的成就和幸福。 *层次:孤立状态 对人际关系丧失兴趣,与人相处时兴味索然,有被他人切断联

    • ¥32.5 ¥59 折扣:5.5折
    •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 [美]彼得·莱文
    •   ( 495 条评论 )
    • [美]彼得·莱文,[美]安·弗雷德里克 /2024-07-16/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焦虑、失眠、抑郁、封闭、身心失调、恐慌发作、记忆重现、无故大发脾气、反复出现破坏性行为 这些都是心灵受伤的表现。 摔倒,车祸,重大疾病,手术,牙科检查,遭遇或目睹暴力,难产或妊娠期间的巨大压力,经历战争或自然灾害(地震、飓风、洪水、火灾),突然失去亲人,遭受身体、心理或性虐待 这些事件都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 在心灵受伤后,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慢慢让自己的惊恐感受消失。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个复原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受到阻碍,应对危险时聚集起来的能量滞留在身体中,人就会处于受伤状态。 本书作者彼得 莱文是世界知名的心理创伤治疗大师,通过练习他研创出的 体感疗愈 ,你不但可以学会利用自身的本能来治愈自己,还能学会在创伤事件发生之后进行情感急救的方法。更有甚者,你还可

    • ¥38 ¥69 折扣:5.5折
    • 这一次,让我紧紧抱住你 把压力和坏情绪都挤出来!简单心理百万粉丝催更的心理学治愈漫画,随书附赠4个心理学测试!
    •   ( 348 条评论 )
    • 简单心理;读客文化 出品 /2024-12-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你还在用情绪稳定 PUA 自己吗? 为什么跟朋友聊完天,感觉更孤独了? 明明没什么大事发生,就是累得难受? 如果你正在被这些问题困扰,最近总是不开心,觉得生活有些累,对人际关系充满疑问,请翻开这本书。 这是一本百万粉丝催更的心理学治愈漫画,书中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带你逐步看清这些问题的本质: 愧疚诱导 间歇性冷漠 藏在微笑背后的抑郁 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书主要围绕肥猫和胖狗两个角色展开对谈,利用我们常见的场景和亲身经历的事作为例子,以此引出心理学概念或是发现自身的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探讨,带读者走出心理困境。 本书内容结构清晰,一共5章,40 篇心理学漫画,20篇心理学知识科普,以简单的漫画 心理学知识形式将治愈故事与心理学内容结合。无论发生什么,肥猫和胖狗都会紧紧抱住你! 翻开本书,从随

    • ¥34.95 ¥69.9 折扣:5折
    • 创伤与依恋:在依恋创伤治疗中发展心智化
    •   ( 2707 条评论 )
    • 乔恩 /2022-12-29/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书汇集了依恋研究和神经科学的新知识,为不同专业和理论背景的心理治疗师提供治疗创伤的新方法。 创伤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十分复杂,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临床方法来治疗创伤。作者指出了创伤治疗中的主要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指出处于痛苦的情感状态中却得不到共鸣而只能独自面对,是依恋创伤的核心。这种创伤是由于心智化失败 缺乏对情感困扰的共情调节造成的,而恢复心智化提供了治愈的机会。也就是说,治疗需要患者在安全依恋的背景下培养心理调节机制,包括在心理治疗关系和其他依恋关系中。 该书对儿童期和成年期的常见依恋模式进行了独特的概述,为深入理解依恋创伤奠定了基础。

    • ¥49 ¥89 折扣:5.5折
    • 恰到好处的安慰
    •   ( 16490 条评论 )
    • 凯尔西 /2023-01-1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当我们的亲友正在经历痛苦时,我们总是想要说点什么去安慰他们 但我们常常会忽略对方的感受,“自以为是”地去安慰 于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让我们彼此疏远…… 我们学过很多知识,却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去安慰他人。 这本书是一份礼物。它充满了创意和精彩的视觉感受,它帮助我们充满信心地去支持和安慰那些经历疾病、创伤或任何其他困境的人,它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内心深处真正的联结。

    • ¥32.5 ¥59 折扣:5.5折
    • 重塑大脑 重塑人生
    •   ( 3358 条评论 )
    • [美]诺曼·道伊奇Norman Doidge) /2021-10-20/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脑是一个有机体,可以改变它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只要还活着,年纪再大仍能不断改变。 神经可塑性 是近期神经科学的重大突破,这个革命性的发现,推翻了几百年来认定 大脑在成年后不能改变 的看法。神经细胞可以重新生长、产生新连结的现象,不但给心智有缺陷的人带来希望,也给过去认为不可治疗的大脑伤害带来复原的机会,而且还让我们看到健康大脑拥有的惊人适应力。 本书包含多个真实的、在被认为无可救药的病人身上发生的奇迹: 天生只有半边大脑的米歇尔,重新组织她的脑,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 被认为是智障的杨通过大脑的训练,现在能够治疗其他像她一样的人 平衡感被药物破坏的切尔茨,因为一顶奇怪的 帽子 ,找回了平衡能力 盲人可以看见,智商可以提升,年老的大脑变年轻,痛苦的幻肢不痛了 中风病人恢复原有身体功能,脑性

    • ¥32.5 ¥59 折扣:5.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