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二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的作品。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以此形成一种创造倾向,否则,一切爱的尝试都是会失败的。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谦恭、勇敢、真诚、自制地爱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爱。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去学习。人既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
本书在保证基本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突出了应用性强的内容,使读者在掌握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它可以作为高校有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可以作为干部培训读本,也可以供有关教学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社会心理学关注的话题宛若星沙,本书从一系列生活事件与情景出发,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社会心理学。本书中,社会心理学经典实验与实际生活中生动实例的有机结合,也将帮助您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
古斯塔夫 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这本《乌合之众》极具影响力,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但内容并不晦涩。作者以简单、平实的语言对群体行为和群体情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了群体的特征和群体的行为倾向,并通过大量实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本书初版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但是它在今天依然拥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们理解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提供完美的理论依据。 本书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群体行为研究者不可不读的
社会交往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是从事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正是由于社会交往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征,所以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曾在2000年为本校开设的选修课编写出版了一本《社交心理学》,当时同类的书籍还十分罕见,因此这本教材度受到同道和读者的厚爱。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同类书籍不断面世,使得社交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社交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交往活动巾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科学。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实践,通过探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心理规律从而形成了科学理论;它又作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实践,在理论和方法上指导着礼会交往活动。由此可见,社交心理学是 门理论陛较强的应用科学按照上述理解,我
暂无内容简介。。。。。。
《好故事》是一场关于心理治疗与叙事艺术的精彩对谈。对话的一方是长期关注心理道德的诺奖作家J.M.库切;另一方则是相当有文学素养的心理治疗师阿拉贝拉 库尔茨。双方关注的核心是 故事 。作家常常独自写作,他们在写作中掌控整个故事;而心理治疗师则与患者合作,展开患者的真实生活和身份叙事。 在令人深省的思想碰撞中,两位作者讨论了个体及群体的心理:学校课堂、帮派组织,以及将祖先的残暴行为融入民族叙事的移民国家。库切和库尔茨借鉴了塞万提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塞巴尔德等伟大作家,以及弗洛伊德和克莱恩这样的心理学大师,深入探讨人类的自我审视能力、人们对于自我叙事的期待,以及我们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复仇为何无处不在而又极具破坏性? 复仇的欲望为何如此诱人? 宽恕为何如此困难? 这些反复出现的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心理学家迈克尔·E·麦卡洛通过挑战几世纪以来对复仇与宽恕的误解,解答了这些问题。 麦卡洛指出: 复仇不是“疾病”或“毒药”!是自然选择造就了我们的复仇心态,复仇是我们的祖先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宽恕也不是复仇的“解毒剂”或“疗方”。人类之所以进化出宽恕的潜能,是因为宽恕有助于我们的祖先维持关系。人们身处激发“宽恕潜能”的社会环境时,就会自然而自然地倾向于宽恕。 麦卡洛揭示: 要让世界宽恕较多而复仇较少,不要试图改变人性,而要改变世界。努力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制度,以激发人的宽恕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