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了西方(包括美国和欧洲)近二三十年来所有的关于诺言以及诺言识别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有对操作性很强的测谎方法和技术的介绍,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书。 本书共8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说谎以及诺言识别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简述。比如,什么是说谎,人为什么要说谎,的不同类型以及说谎的个体差异。部分介绍如何通过观察非言语的行为来测谎,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如何看待说谎的非言语线索,这些线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到底如何。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言语特征来测谎,介绍了以前的相关研究,并重点介绍了两门新兴的、有效的测谎技术——陈述有效性评价技术和真实监控技术。后一部分介绍了颇受争议的多道测谎仪,如多道测谎仪的工作程序,相关/不相关技术,以及多道测谎仪的准确性问题。
本书将心理健康问题与法律问题结合起来,在制定行为定义、目标及治疗干预措施时,将与犯罪有关的重要内容融入其中。本书列出的28个青少年常见的问题,包括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家庭问题及创伤经历所造成的心理问题。针对每个特定问题,列出了详细的行为界定、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治疗性干预措施,以及相关的临床诊断建议(根据DSM-IV诊断标准)。干预措施融合了多种治疗方法,如认知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行为治疗、折衰主义治疗、家庭治疗以及咨客中心疗法等。另外,还安排了阅读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本书的干预措施不仅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士提供治疗方法,而且强调了司法官员、学校、看护者在干预中的各自贡献,此为本书的一大特点。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聚焦于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制定治疗目标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是一本从临
审讯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侦查手段,如何通过审讯获取嫌疑人供述自古以来就是侦查中的难题。近年来,对于审讯(方法)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和生理强制的审讯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获取嫌疑人供述更是一项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诸多成就,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党的*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新形势对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司法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 谈话 和审讯活动的中更要注重心理学方法的应用。 本书从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审讯中的心理学方法、审讯中的语言技巧三个方面,分十八个专题全面展示了心理学方法在审讯中的应用。本书凝结着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务经验,是纪检监察、公安、检察人
以上介绍的两个案件时隔60年的漫长岁月。两个案件都被深重地怀疑是冤案。然而不仅冤案的主张没有被认可,案件本身也快要被人淡忘。这样的案件在60年来到底发生了多少?我时而受到律师的委托,介入过其中的一些案件。作为案件的第三者,我只不过是对供述证据进行分析的鉴定人,但说实话,从中不由得感到义愤填膺。回想起来,自从我涉足法律与心理学交叉的世界以来,已有多次反反复复地体验过这种愤怒之情。当然,这又使我继续走在了法律心理学的研究之路上。但是,这绝不仅仅是属于我个人的事情。 我们进行研究的出发点,原本就是针对生活现实的各种疑问。这些疑问的背后,有着对现实的惊讶、喜悦,还有悲伤与愤怒。这些情感经常被看作是属于个人的,但是情感才是把人与人连接起来的初的纽带,借助情感我们才能深深地扎根到共同的
本书重点是心理学知识与原理在法庭审讯和供述中的应用,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学技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助警察、心理学家和法律职业工作者对供述证据的收集和评估,进一步理解错误证词如何产生,怎样辨析令人误解的证言,从而能够鉴别信息的有效性。 内容特点: ●丰富性:不仅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而且还涉及精神病学、认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心理统计学等学科。 ●专业性:本书讨论的内容紧紧围绕着案件调查中讯问与供述的心理问题,包括审讯策略与技术、警察面谈的识别与衡量、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理论、经验性研究结果、错判与虚假供述、心理评估和审讯暗示感受性等。
《狐狸与刺猬(专家的政治判断)》作者(菲利普 E 泰特洛克)阐述了在预测未来的事件时,好判断由哪些要素构成,为什么专家预测时常常犯错,并详细分析了狐狸式与刺猬式专家在做判断时的区别和优劣。他通过分析大量数据表明:在做政治决策的估计和预测时,*好的专家也赶不上简单的经过评估的数学公式。 《狐狸与刺猬(专家的政治判断)》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行。
《剑桥司法心理学手册》探讨了法律心理学中核心的分支——司法心理学中的有关问题,它不是一本传统上的学术专著,但它确实是一本优秀的法律心理学书籍。之所以优秀,首先是它涵盖众多本领域相关问题,让读者了解了司法心理学的边界,看到了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本书共涉及了司法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近100个主题,包括理论的、方法的以及实践上的,其中有许多在中国的研究者看来是全新的。在这些研究主题中,包括我们过去所熟知并已有很多研究的主题,比如暴力罪犯矫治、犯罪心理画像、审讯心理以及生理心理测试技术等;但更多主题是我们以往并未接触或很少接触的,比如成人育儿能力的评估、层面理论研究、治疗性法学以及民事司法心理等。其次,作为一本优秀的研究手船,它的作者汇聚了全英法律心理学领域内的一些代表人物,他们分
《证人证言研究中的心理科学》从不可信的证人证言导致的错案,以及裁判者对于证人证言的错误信念谈起,分析了证人证言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证人证言心理学的历史,分析了证人证言可信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证人证言可信性的评估,阐述了有效收集证人证言的方法,后介绍了国外心理学专家证人的相关内容。
《自白的心理学》紧密结合甲山案件等四例具体案件,仔细分析审讯过程,阐明子自白的心理机制问题。无辜的人为什么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虚假的自白?审讯对嫌疑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压力的场。审讯的压力以使真犯自白,同时也能使无辜的人自白。无辜的人在被审讯的过程中体验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另外,正因为他们的无辜的,所以对将来可能受至的刊罚不具实感。因此对于无辜的人来说,眼前的痛苦与将来的悲剧之间学有同时可比性。终,他们屈于审讯压力承认自己作案。这是从否认向自白转变的过程。紧接着,就是自白的展开过程。无辜的人承认“我做了”以后,还要进述自己的怎么做的。笔录中的作案故事不是由审讯员捏造出来的,而是嫌疑人与审讯员合作的结果。无辜的人不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而是根据想像编造出虚假的作案
法律心理学是用心理现象来解释法律问题的一种学问或一门科学,它是心理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社会环境下,在强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国际学术背景下,“法律心理学”成为了当前“**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本书是《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中的《法律心理学》分册,其内容包括法律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行为模式、证言、辨认、讯问和供述、犯罪人特征描述、司法决策、测谎、法律相关心理的评估、罪犯心理矫正与治疗、受害人的心理创伤和恢复等议题。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法律心理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展现了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如何回答法律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书可供高校法学和心理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法律心理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学习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