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以通俗、平实的语言系统地阐述有关正念的理论体系、训练方法和生活方式的读物,分为正念概要、正念基础、正念训练、收获正念成果和十大建议5个部分。本书讲解了正念所坚持的原则,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训练方法,正念将帮助你培养仁爱、积极、理性、信任、耐心、和谐、全心全意的态度,你可以用全新的视角发现世界,用全新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通过深度的理解,观察和感知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得到全身心的释放,并与周围的环境保持更加融洽、愉悦、和谐的关系。 在生活日益忙碌、工作日趋紧张的当下社会,培养安宁、平和、理智的心理状态,深入发现自我,体察周围世界,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效益。任何希望在忙碌和焦虑的现实社会中得到心灵安宁和精神幸福的人士,都可以阅读本书。 本书原版书第
动机是我们日常做事的出发点,是决定我们行为的内在动力。本书以动机式访谈的* 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为基础,阐述了从业者如何识别自己或他人的动机,从而能够通过调动该动机,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事情得以更好地完成。 本书围绕动机式访谈的四个核心过程,即导进、聚焦、唤出、计划,将动机式访谈(MI)的核心技能(OARS I)及易犯的错误融入其中,同时以动机式访谈的核心精神为指导,并辅以诸多案例,让读者在理解什么是动机式访谈的同时,掌握其运用方法。本书所阐述的价值卡片这一工具的运用,可以让从业者更好地觉察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影响了自己的动机,也便于从业者和当事人探索价值观对当事人行为的影响。书中有关学习与运用 MI 的 八加一 个任务,能够帮助读者从整体的角度重新梳理动机式访谈,并且将动机式访谈与自己已掌握的技术
人何以为人? 如何发现自我独特的价值? 如何过上有尊严、有意义的人生? 本书是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重要著作之一,不但是照亮积极人性、开启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灯塔,也是一部扎根于日常生活、常读常新的人生哲学。 在本书中,马斯洛不仅对人性本质和人类潜能的可能性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系统阐述需求层次理论,也畅谈人生意义与幸福、教育与学习、爱与激情、工作与享乐、创造力与刻板思维、情绪与心理健康 关于人性诸多重要的问题,马斯洛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马斯洛思想,本书也从以下三方面全新升级: 精编:修订后的第3版为独家授权版本,重新编排了全书章节,删除过时的材料,并增加了马斯洛小传、研究成果回顾等内容,信息更立体、更全面。 精译:心理学专业译者,打磨全新译本,阅读更流畅、更轻
格式塔治疗是主要心理治疗流派之一,团体心理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工作者的重视。本书填补了格式塔团体治疗文献的空白。 在本书中,格式塔治疗师约斯塔和斯特凡基于自身数十年带领团体的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丰富的案例,历时五年,为想运用格式塔理念带领团体的工作者提供了翔实、系统、全面的展开团体工作的方法、技巧和步骤。全书包括三大部分,部分全面介绍了从展开团体工作之前、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到结束阶段的工作过程,专注于此时此地的工作特点,培养内在督导的技巧,以及让团体充满动力的秘诀等团体带领者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对在医院精神科里的重症患者展开团体治疗。第三部分梳理了关于团体实验和团体活动的宝贵建议和工具,还有对戈登? 惠勒进行的访谈。 读完本书后,工作者将全面了解格式塔团体治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编造谎话、无病呻吟,常以匪夷所思、令人咋舌的悲惨故事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同情,甚至利用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获取爱、名声和经济利益。他们就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口中的装病患者。 本书收录了涉及做作性障碍、孟乔森综合征、代理型孟乔森及诈病的种种疾病骗局。作者基于多年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向我们阐述了装病现象的起源、分类、动机,以及识别和治疗装病患者的方法。全书以数十个故事、案例、患者自述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让我们一睹装病患者 巧夺天工 的骗术,以及那些疯狂的行为背后的隐秘心理动机。 本书不仅适合相关专业人士借鉴和参考,还能帮助患者本人及其亲朋好友甚至普通大众了解并识别相关问题。对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临床社会工作者及任何对装病、诈病、伪造疾病等议题感兴趣的人来说
爱情分为几种类型?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家庭在个体择偶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当今复杂的现实生活里我们还能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吗?在不可预测的经济环境、全球化、智能化及无处不在的媒体的影响下,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并且与其建立长期、稳定、优质的亲密关系呢? 本书是一部介绍婚姻、家庭与亲密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经典作品。本书作者以多年研究为基础,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刻地剖析了婚姻、家庭、亲密关系的本质及其相互影响。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地理解亲密关系的新视角,帮助读者建立起关于爱情、婚姻、家庭、子女养育、工作、压力等多个方面的正确认知,从而获得更加稳固和长久的亲密关系。 本书适合高校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的师生,社会工作、心理咨询领域的从业者,以及希望了解和改善亲
《军事心理学》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军事心理学研究及新发展成果,向读者展示了军事心理学研究的全貌和应用景。本书包括四个部分27章,主要介绍了军人心理选拔与训练、军事环境应激与心理障碍、作战心理与信息损伤防护、军队组织文化与军人心理健康促进等内容。本书作者团队汇集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完整性。本书适用于所有热爱军事心理学的读者、所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有从事心理学研究、教育训练、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的各类人员,也是军事心理学教学的教材。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我国军事心理学研究的新航标和新起点。
《脑与阅读》是有 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 之称的大脑奖获得者、脑科学领域的大神级专家斯坦尼斯拉斯 迪昂为读者带来一场阅读、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知识盛宴。 本书先为读者展现了人脑神奇的阅读能力,像拆解钟表的精密结构一样,揭示了阅读在脑中的认知齿轮,回答了 我们是如何阅读的? 这一问题。然后通过考察儿童是如何习得阅读的,向我们明示什么样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对目前教育实践中错误的阅读学习方法进行了抨击,就 应该如何学习阅读? 给出了答案。同时,作者用科学研究成果论证了阅读的价值,揭示了 阅读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大脑的 。书中还讨论了拼写的隐藏逻辑、文字的发现、文化的诞生等话题,试图探究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人类创造出了如此精细而复杂的文化? 在这个信息快速运转的时代,每一种事物、每一个行业,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大脑描述为一台肉身机器,那么心体就是承载心智的软件。 问题是,这些充斥在我们大脑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大脑中的突触如何构建了自然世界中人类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心智与意识? 基于蛮力和巨大数据库却能出色给出优化策略的计算解决方案,是否算 真正的思考 ?仅仅因为其以一种陌生的、非人类的、非生物的方式我们就否定它吗? 本书集合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智哲学、心理学等前沿领域,对心智与意识的起源、归属与未来,给出了甚为广阔且深入的讨论与探索。 克拉克从深刻的哲学问题开始,即心智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拥有它们,然后探索符号计算、神经网络、动态系统和具身认知等在面对心智问题时的各种解决方案。这本书用学术性的语言和来自不同理论的例子,围绕心智问题,通过多个讨论环节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
上头 冲动了 是如何决定我们的决策的? 一身名牌才是成功吗? 为什么献血必须是无偿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奢侈品? 为什么全国性彩票被称为 智商税 ? 为什么我们工作时间长了,反而更穷了? 为什么英国社会中不富裕的人投票支持脱欧? 为什么家庭越贫穷,越会将微薄的收入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 所有权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感。可能许多人盲目追求所有权,却没有真正去思考:所有权是从哪里来?为何连孩子都能理解什么东西是自己拥有的,什么是别人拥有的?所有权是否植根于思想产生的源头? 全球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 胡德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有所有权,我们如何发展所有权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人类在这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具备现实意义:当你明白所有权观念来自童年时期,你将会知道如何理解别人
教练技术是过去30 年的领导力及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在教练行业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不仅要促进个人成长,同时还要服务于整个组织的战略和业务发展。本书介绍了创建教练文化的三大基础支柱和七大步骤以及如何对教练活动进行评估,进而使教练技术在促进组织进步中发挥更大影响力,并让教练活动走出教练室,成为管理、领导以及调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一种方式。本书写给所有想要加入教练技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人。无论是CEO、人力资源总监、组织发展或领导力发展负责人、教练经理、内部或外部教练、教练培训师或著述者,都能利用书中介绍的步骤和方法,在推动教练活动与整体业务发展相结合并创造真正价值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心理冲突 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构成了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根支柱,对态度、习惯、认知、角色、记忆研究等心理学诸多核心领域都很关键。本书讨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有的明确,有的隐晦,包括: ◎ 戈登 奥尔波特对态度冲突的思考,以及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的种族态度提出了 内在冲突 的概念; ◎ 欧内斯特 迪希特在分析香烟市场时,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香烟品牌市场营销和人们吸烟习惯的冲突; ◎ 利昂 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这是态度改变的驱动因素; ◎ 格雷戈里 贝特森尝试把前后冲突的达界定为心理障碍的潜在先兆,并提出了 双重束缚 理论; ◎ 詹姆斯 彭尼贝克关于冲突的记忆和情感表露的研究; ◎ 弗雷德里克 巴特莱特关于人类记忆的构建、回忆和复述的矛盾点的研究; ◎ 斯坦利 米尔格拉姆关于服从与矛盾心
你的内在世界本来是无形而深不可测的,其真实面目无法被瞥见,但通过你的图画,它以有形、质朴、具体、真实的形象展现在你的面前。 通过图画心理这个"神奇的"工具,通过树的形象,你有机会看到它对你生命历程的镜映,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了解自己的生命能量状态,了解自己在当下生命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要的议题。 《画树读心》以所画树木为出发点比拟人类的生命发展,运用树木图这一心理学工具,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可以通过作画者所画的树木图解读出个体的人格特点、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个体的成长方向及其主要成长议题等。 本书分为四大模块,分别讲解树木图的发展、分步骤解读、运用树木图实现个人成长以及树木图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读者可以沿着本书内容的发展脉络,边阅读边画出自己的树木图,一本书读完,也就读懂了自己
孩子的身心健康对父母来说尤为重要,他们身体上的疾病父母往往能很快发现并积极治-疗,但他们心理上的问题父母却很难发现。儿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生理和心理发展节奏、行为和活动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才能营造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作为四个男孩的母亲、执业心理治-疗师和小学教师,蒂埃里通过《儿童心理之谜》一书将与儿童心理问题相关的复杂情形转化为具有丰富实践价值的心理治-疗语言,并且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书中讲述了与儿童心理有关的几个主题:早期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决定了孩子是否有能力发展健康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因此帮助孩子找回内心缺失的爱很重要;让孩子感到羞耻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动机,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创造力和自信心;孩子很敏感,但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
尽管成为教师的首要条件是拥有学习者所不具有的某些知识或技能,且必须对所要教授的学科有所了解,但如果你想要提高教学效果,你很快就会发现,只有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本书是关于学习与教学的一本专著,它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的含义与特点,介绍了有关学习的各种心理学理论;同时也分析了教学的含义与特点,介绍了有关教学的各种心理学理论,并且从教与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实践中如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这种结合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十分有用。 本版调整了整体结构,修订并增加了大量的内容,便于读者了解心理学及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书中每章开头的 开篇情景 与结尾的 反思性情景 ,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应用理论概念,并建立起跨章节间的联系。本书还专门用四章介绍了众多的具体教学情境,以期
《登天的感觉:我让深陷困境的孩子振作起来》是作者经过十年打磨而集结成册的,全书分为个案咨询篇和家教指导篇。在个案咨询篇,作者选取了近年做的九个典型个案,涵盖了青少年、成人常见的九大心理问题,如休学拒学、考试焦虑、磨蹭拖延、双相情感障碍、亲子冲突、低效学习、跨国婚姻的烦恼、过激反应等。作者将数十年的咨询功力倾注于此,使之成为一场心灵深处的探索旅程,不同于简单的对话或是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这是细致入微、循序渐进的陪伴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咨询师还是家长,都会经历一系列深刻而微妙的心理转变。 在家教指导篇,作者选取了九个家长常见的困境,如孩子对外貌自卑、孩子因孤独症而无法专注、家长过度养育孩子、孩子做作业时无法专心、孩子顶撞父母、孩子因父母离异而不自信、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孩
这是一本全/面展现情绪与创造力前沿研究成果的心理学科普读物。 作者立足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通过近百个科学实验和新发现,全/面揭示了创造力背后的情绪秘密。 首先,书中就特定情绪、情绪智力、情绪创造力、情感障碍等方面,生动揭示了情绪究竟在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着创造力,以及创造力背后的神经机制,比如什么样的情绪才能使我们文思泉涌?何种程度的压力能蕞大化提升团队创造力?创造力天才必/须得有点儿 神经病 吗? 其次,书中包含10余项创造力测验与情绪量表,同时提出了诸多针对性的实操建议,能帮你迅速判断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创造力水平,并大幅提升创造力、工作绩效乃至职业成就。 更可贵的是,作者基于自己近20年对情绪与创造力的深入研究,鲜明地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如果你是学习者或创意工作者
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思想和人际关系,帮助人们确定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以及做什么样的决策。 本书在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情绪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进行了综合性阐述。作者立足于实证与理论研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综述了情绪对不同方面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以便帮助读者理解情绪对注意力、记忆、激励、决策、推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 书中每章都关注了一种特定的认知功能,并阐述了情绪在该认知功能上的个体差异,以及衰老、精神障碍对该作用的影响。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情绪如何影响认知,从而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
孩子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比较而言,成年期似乎就代表着稳定,甚至没有变化。这是一种深深的误解,也是成年人对自己的忽略。实际上,人生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的种种变化,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书基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结合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性别、环境和社会对成年人人生旅程的影响。本书还囊括了来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神经学家、流行病学家、行为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生理老年医学家和其他很多不同学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跨学科的完美合作及多学科研究的丰富度,同时对成年人经历的种种议题 健康、婚姻家庭、成功发展、人格魅力、应对压力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剖析,是一本兼具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著作。 本书适合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教
本书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大数据心理学研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集合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科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多位老师及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大数据心理建模的技术思路、并结合案例分析全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治理的新方法、新模式。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作为大数据心理学研究者的工具书、社会治理相关工作者的参考书、爱好心理学与计算机交叉学科人士的课外书,帮助读者快速、全面了解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社交媒体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以及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新思路、新探索。
关于“人情”与“面子”,中国人似乎“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鲁迅语),然而它们是认识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基础。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本土分析框架,以此分析它们在社会、经济、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等各领域的重要影响,并寻求到一种与西方相关领域对话之可能。至于它们与“权力”如何关联,以往的社会学研究并未给出答案。本书从“关系”及其网络建构的特点出发,指出两者结合将形成“权力的再生产”,即指权力因关系会发生转移,导致一些原本没有权力者获得权力。 总之,本书以社会学本土化的视角,在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对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针对一些学理问题与西方社会科学形成观照,较为完整地勾勒了中国社会之文化脉络与中国人关系运作的全景图,也充分体现
《压力:评价与应对》是一部不朽的作品,也是压力研究领域引用率*的著作之一(截至2019年底,Google学术引用约60000次)。它延续了由拉扎勒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压力和应对过程》中开创的传统,详尽地阐明了基于认知评价和应对的心理压力理论。 本书从生命科学里关于压力的概念、认知评价过程、人的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对概念及过程、评价与应对结果、情绪的认知分析、治疗与压力管理等方面来全面展开对压力反应的讨论。作为一个整合性文本,本书融合了二十多年的研究进展,涉及行为医学、情绪、压力管理、治疗以及生命发展等诸多方面。作为一部跨学科的经典著作,本书反映了与压力相关的许多问题维度,可以说是临床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之书。
为什么同事一起工作,和家人欢聚一堂,我还是觉得很孤独?孤立带来的痛苦感觉都是消极的吗?感到孤独是因为我们不善社交吗?长期的孤独如何让我们的身心受损?如何修复?每个人的孤独会有差别吗?你是不是深陷孤独而不自知?我们内心的孤独感可以消除吗?如何消除?我们如何摆脱孤独?悦纳孤独?享受独处?我们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成为人群中的小太阳?……本书揭示了“孤独”从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对人产生的深层作用机制,并以此来警醒人们重视孤独、改变孤独现状,向着 加阳光、积极、人际密切的方向发展。书中通过分析孤独的大脑成像、血压分析、免疫反应、压力激素、行为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展现孤独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亚于吸烟,并阐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人的天性需要社会联结。
书稿共13章,分为主体间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前者涉及共情、移情、治疗过程、前缘和后缘5个主题;后者展现了主体间自体心理学的一些特殊应用,如抑郁、成瘾、伴侣治疗、儿童治疗等。 主体间自体心理学代表着自体心理学的新进展。展现 发展、紧密结合案例实践、深入浅出清晰是该书的突出特点。例如,书稿 对 进展——“前缘(心理发展需求)”和“后缘(对重复的恐惧)”做出了全面、清晰,而又紧密结合案例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