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杂剧》是一部“难解之书”。迄今为止,它一部孤本流传于世。它所叙述的唐僧师徒“西游取经”之故事,又和人们所熟知的《西游记》小说不太一样,乃“西游记的多重平行宇宙”里较为奇特的一个。在这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游记”故事的某个阶段(自元至明),以及元明时代中国人的想象世界。譬如孙悟空与一般妖怪无异,既抢公主又想吃唐僧,而且爱唱小曲。又如猪八戒并非天蓬元帅下凡,而且高强,和孙悟空不相上下,后被二郎神的细犬咬倒被擒……《西游记杂剧》的内容,设计唐宋元明时期的俗语,多引佛道儒甚至袄教的典故,很容易被“误读”,本书以明万历刊本《杂剧西游记》(日本昭和3年(1928)东京斯文会铅排本)为底本,予以校勘注释,希翼读者能够加深对《西游记杂剧》的理解。
《理解儿童文学》一书是编者彼得·亨特从《儿童文学国际指南百科》中精心选摘的14篇论文,它们在程度上代表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基本面貌。这些论文主要涉及儿童文学传统概念(如儿童文学、童年等)的理解以及新历史主义批评、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与文体学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互文性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文献学批评、元小说理论等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应用等等。这一组从该《儿童文学国际指南百科》部分“理论与批评方法”中摘取的学术论文,其作者都是英语儿童文学研究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它们从一个多维的研究角度展示了当代儿童文学研究在理论上的拓展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进展。
本书以清晰、简明、易读的方式阐述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展开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崭新地图。全书分4部分,共9章。部分介绍了超个人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种超个人心理治疗取向的精华,并说明了各家的优缺点;第三部分讨论了各种超个人相关的重要议题;第四部分则总结了超个人心理治疗实务的原则。
《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共四卷)以战后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全球化视域下的当代外国文学、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为框架结构,从历史和审美的角度梳理不同时期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在观照历史的基础上,解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将具体的作家和作品放到历史语境去考察,分析和描述文学的产生、流通、变化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立体地展示战后外国文学演变的历程,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四卷从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嬗变与式微入手,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流变与影响,重点围绕文学的叙事、历史的书写与重构、“9??11”文学、都市文学、网络文学、生态文学,以及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的多元转向,采用不同视点审视新世纪外国文学的律动,并通过热点问题讨论,揭示新世纪
本著作共分为九章四十三节。其中,章介绍了白塞病新定义、中国流行病学特征;第二章从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白塞病的发病机制;第三章概括了白塞病的动物模型基础研究;第四章阐述白塞病的临床基本特征和8个相对独立的临床亚型;第五章为幼年、中老年和围产期特殊人群白塞病;第六章从白塞病的本人临床经验谈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第七章白塞病鉴别诊断重点放在克罗恩病和副肿瘤天疱疮,而不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第八章白塞病治疗原则强调临床分型、精准治疗、创新实验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第九章从狐惑病的由来入手延伸到白塞病辨证分型和中医中药研究。
此书先对江南女性文化的繁荣及其特征进行概述,为全文之纲领。其后从闺秀结社与文学活动、以阳湖张氏为代表的闺秀家族文化、以钱塘为代表的闺秀地域文化、闺秀文学的文化透视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从中可以观照乾嘉道时期闺秀文学活动的盛况、江南闺秀家族文化的特质、地域闺秀文学的发展状况、江南闺秀创作的文化意义。总体而言,本书从多个层面切入考察江南的闺秀文学创作,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文学与文化相结合,揭示了女性文化与文学的历史真实,弥补了以往文化史及文学史研究的疏失和缺憾,试图为“重构文学史”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是申荷永教授的新力作,由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申荷永是中国首位具有国际资质的心理分析师(IAAP)和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华南师范大学暨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会长。《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呈现了作者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心理分析过程中真实的自性化体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所追求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之体系的建构,文化心灵及其意义的体现,感应心法的形成,堪称一部心灵启示录。出版者这样来推荐这部著作:“这是一部非同凡响的著作,作者用其朴素而优美的文字呈现了梦与心灵的奥秘,呈现了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的真实意义。”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以4个大梦逐渐展开,自然形成了其中的4章内容。章“梦在泰山”,从泰山的意象开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文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诗经》中的138种植物,让读者在吟诵诗经时可以立刻看到诗经引喻植物的真实形象,帮助了解诗经之美以及诗经名篇在创作时的心境,同时也填补了以往《诗经》释意中对植物的介绍过于简略的缺陷。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佳作。
《独醒者与他的灯:鲁迅细读与研究》是对鲁迅《野草》进行的解读与研究。作者在借鉴和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细读的方法逐篇分析文本,结合丰富翔实的史料考辨,对《野草》进行了兼具实证性与开创性的历史研究与审美批评。《独醒者与他的灯:鲁迅细读与研究》兼顾文本细读的方法与整体研究的眼光:不仅深入评析每一文本的思想主题、意象情绪、艺术风格等问题,同时更勾连相关史料,力图还原历史现场,以考察作者的写作背景与意图,并将具体文本置于鲁迅思想与艺术发展的脉络中,以及现代思想与现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中,从而在更为宽阔的视野中探讨《野草》的重要性、独特性,及其与时代历史的关联性。《独醒者与他的灯:鲁迅细读与研究》新见迭出。如对《野草》的"自画像"性质的讨论、对《野草》中体现的鲁迅文学观的分析,以及对《
《厓山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志书,它实质上是宋朝的亡国史。中国历目前靠前次被外族入主统治,即所谓“征服王朝”的胜利,从宋元嬗递开始。因此之故,可将《厓山志》看作一部纪录兴亡的专史。宋代的灭亡,以宋末昺帝于厓山海域蹈海为标志。《厓山志》搜集和整理了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臣民前仆后继、不惜牺牲的悲壮事迹,其中包括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忠”为代表的忠臣义士。《厓山志》是一部以事件为记述主体的专志,这在旧志中是甚为罕见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明人黄淳在前人张诩等所撰《厓山志》的基础上,辑补缺遗,搜录忠节事迹,编撰成五卷本。后有清人赵允闲等再加增补,成七卷本。今靠前次点校排印出版。收入《岭南文库》。
谭君强著的《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是云南文库的《学术名家文丛》之一,全书对叙事模式理论与鲁迅小说在中国小说叙事学中的地位以及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具体作品的叙述形式进行了分析。是国内运用叙事学理论系统分析鲁迅小说的步专著,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
《音乐思想及其表现中的逻辑、技巧和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评注;音乐思想及其表现中的逻辑、技巧和艺术;形式要素;节奏;形式过程;其它;和声;附录。作者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