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是曹道衡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上世纪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代表作。《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融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于一体,充分代表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路扩展。尤其是北朝文学的研究部分,是曹道衡先生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开创和之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是填补这一领域空白的水平的专业著作。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辽金元文》内容包括: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辽太祖《平剌葛后谕左右》;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辽太宗《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册》;花散漫天雨,灯传古佛心——佛教与辽代文化;夫妇之义,生死以之——萧意辛《辞绝婚对》;青蝇之旧污知妄,白璧之清辉可珍——王鼎《焚椒录·序》;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耶律乙辛《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马植《密遣人至雄州投蜡丸书》等。
《当代江苏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论(1978-2018)》以江苏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为主体,逐一分析江苏儿童文学文学中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当代童年生活的多元性,以及新世纪以来江苏儿童文学的诗性、童心与幻想的特质。新时期的江苏儿童文学,在传承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传统的同时,不断反思和拓展童年观念,全面提升艺术性和幻想性的品质,重视阅读接受,强化国际交流对话,彰显了江苏儿童文学的艺术自觉和文化自信,生成了江苏儿童文学发展的新态势。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丛书共21本,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专业五位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梅子涵、曹文轩、朱自强、方卫平的理论专著以及2000年至2017年即新世纪以来培养的十六位儿童文学博士的博士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集中展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学术成果,正本清源,以专业的学术理论姿态解答当下儿童文学、童书出版及青少年阅读中的问题与困惑,以理性之光为青少年儿童的阅读未来保驾护航。纵观“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既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崭新面貌,也能够理解到儿童文学艺术的深邃核心,还能够了解到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异同与儿童文学的跨学科发展,视野开阔、角度多元、内容扎实、资料丰厚、辨析通透,充分展现出新世
本书探讨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媒环境日趋多元化的情形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生态。不同于此前的“十七年文学”和文学浓烈的政治色彩,四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受到从西方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其自身已步入一个“多元杂语时代”,又在资本的运作和以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为主导的大众传媒的下,蔓延至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身的走向亦发生了变化,与传统文学发展路数分道扬镳。这种变化导致了“文学”的重新定义及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建,作者试图勾勒的便是这一转型时期的文学发展图景。
“三联讲坛”系列丛书精选了一批有特色的大学选修课、专业课及有影响的演讲录音整理成书,自《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与鲁迅相遇》(钱理群)推出后,原汁原味的“名师课堂”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本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即是丛书中新的一种。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
有名学者刘再复先生通过与女儿的对谈,阐述自己读书和治学的方法与路径,总结出亲兵法门、学问三宝、中医点穴法等独特窍门,又概括出五识、二谛、二脉等基本理路,读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并且通过对《红楼梦》、鲁迅、李泽厚等的研究,展示如何穿透这些经典著作,获得智慧的启迪、思想的飞扬与精神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