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作家群研究资料丛刊”是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整合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和写作学科的教授与博士组成研究团队,对当代文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辑出版后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辑是丛书的第二辑,包括《姚雪垠研究》、《李准研究》、《魏巍研究》、《叶楠研究》、《苏金伞研究》、《宗璞研究》、《周同宾研究》、《柳建伟研究》、《孙方友研究》、《乔典运研究》十卷,其体例和编著方式也是相同的,每册分别由“自述、访谈、印象记,研究论文选辑,作品年表,研究资料索引”四部分构成,文集的资料选编翔实、准确、有代表性,基本上能体现作家创作实绩、作品价值和当代河南文学整体的面貌,是一套完整、系统的当代河南文学的资料体系,为文学史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以在纠纷调解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人心”问题作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社会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与研究,并着重讨论了如何将这些理论与研究成果运用到纠纷调解当中,分八章分别讨论了社会心理学对冲突与调解的理解,纠纷调解中的信任、情绪、沟通、僵局、权力、群体心理以及文化心理的问题。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心理契约的信任价值观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2BSH052)的很终成果。全书以实证研究方法,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模拟研究方法,并辅以文献综合、理论分析、方法。对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心理契约与信任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涉及了社会心理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等等。全书分十二章,主要是对心理契约与信任的概念性、心理契约与信任的结构性、心理契约与信任的过程性、心理契约与信任关系、心理契约与组织信任修复等进行研究。
本书以百年来文言、白话之间的消长起伏为线索,通过对于清末文字改革运动、五四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民族形式论争等系列史实的清理,全面检讨书面语革新和文体建立上的成败得失,对于汉语书面语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言文一致、汉语欧化、新旧白话、新诗旧诗、标新立异等,有专章讨论。本书认为,打破白话文的体制,建立古今一体、白话和文言一致、亘古而常新的汉语生态,是母语教学刻不容缓的共识,也是高质量口语和书面语的必要条件。本书对于当下的文学创作和精神状况,对于百年来中国的文脉,尤其是未来的写作走向,有着独到的眼光和评论。
本书收集了20位医学大师职业生涯中的典型事迹和心路历程,通过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笔触,旁征博引,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医学大师的职业素养,结合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让医务工作者在追寻前辈们的足迹中,切实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锻塑职业理想,号召医务工作者以病人为中心,在设法为病人解除痛苦过程中体验幸福,在成功挽救生命过程中感受幸福,在提高业务技能中寻找幸福。并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使自己道德升华、精神净化。
本书是汤钊猷院士继“控癌三部曲”(《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 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创中国新医学”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可供广大中西医肿瘤防治医务人员,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细细读来,书中亦能体会到一位西医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地将对亲人的浓浓柔情和深情怀念融入到“创中国新医学”的医学事业发展中去!更让人敬佩的是,作为西医大家,对传统中医学的热爱和推
《红楼梦》真作者是谁?什么是红楼梦的真意旨?这些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本书是心理学家朱建军又一力作,部分作者以梦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分析,爬梳整理十余种红楼作者论证,最终揭秘红楼梦真作者——历史人物朱允炆。本书第二部分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的性格命运,阐发《红楼梦》的微言大义。全书以心理学为出发点,提供解读红楼的独特视角。 n
孙郁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本书即以他授课讲稿为底本,梳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生态与流脉,内容涉及旧派小说、诗词、戏曲、谣俗的延续与传承、新诗、新小说、新观念的缘起与成长。书中论述了鲁迅、周作人、老舍、曹禺、沈从文、巴金、张爱玲、钱钟书、萧红等多位作家及其作品。作者以宽厚的史学观,聊天式的讲述,打开民国文学的生态之门,文与人,都因作者的关照展现出立体生动的一面。 本书曾以《民国文学十五讲》行世,此次出版新增《方言 谣俗 野调》《诗人巴金》《战时的文字风景》三篇新论,全书做了细致的注释。 我自2009年开始在大学讲授现代文学史,一晃过去了十余年。每年的课,内容虽然相似,讲法却略有变动,那是心得变化的缘故。这个过程也是克服自己知识结构欠缺的过程,沉浸其间,也在慢慢修正自己的思想
本书精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近来的重要学术论文翻译而成,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柳叶刀尖:西医手术技艺和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变迁/近代长三角邮政空间的演化/四部之学的转换与近代文章流别论的生成/从文本实验到实验文本:“人工智能文学”的表达性重复/智能革命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技术革命与国家的命运/社会都市化与现代生活图景:兼论列斐伏尔现代都市生活的批判与反思/当代西方左翼批判哲学的理论困境。
本书从社会史的角度,选取 “五四”时期的新诗写作、郑振铎“人的文学”文艺实践、解放区土改中权势转移与文学书写、“结婚自由”叙事中的“个人”与“集体”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文学研究本书基于社会变革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从沈玄庐的乡村实践与新诗书写、郑振铎的现代人道主义观与文学实践、土改中的权势转移与文学书写、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布与结婚自由书写等专题中,对“五四”至“十七年”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进行多维关照。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儒家哲学视域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研究》主要内容包含儒家哲学视域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理论、原则和具体场景下的护理人文关怀实践,以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具备的修养。书中将中国儒家哲学与现代护理人文关怀理论统一起来,使中国儒家哲学成为现代护理人文关怀理论之“体”(原理),现代护理人文关怀理论成为中国儒家哲学之“用”(应用),由此达成二者的有机结合。 《儒家哲学视域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研究》从护理人文关怀理论入手,结合了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案例,可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工作提供参考,使其能够有意识地提升自身人文修养,用正确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完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儒家哲学视域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研究》适用于中国儒家哲学研究和医学护理人文研究,可供医学护理人员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医学院
《中央党校楹联浅释》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部分,简单扼要地介绍了有关对联(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来历、历史、分类、来源、规则、韵律与欣赏等,为您阅读第二部分做些铺垫。第二部分,集中解读中央党校校园内的25副楹联,包括这些楹联的出处、作者、书者、背景、含义、故事、趣闻以及现实意义。读了这部分,您再去观赏中央党校校园内各处的楹联,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第三部分是拓展阅读,其中包括作者对中央党校校训“实事求是”和办学之本“为人民服务”的解读,收集了中国古今楹联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