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魂》一书精选古今中山地区在学术、音乐、学术、创作、经商等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黄佐、何吾驺、欧阳庚、萧友梅、苏曼殊、郑观应、王云五等共十数人为代表,通过对他们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中山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精彩。
百余年前火车进入中国备尝艰难与屈辱,而在今日为世界瞩目的中国高铁的回望中,则带来历史启示。火车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无论物质与精神,而其“速度”却难以描述。这本小书以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中的火车表现为叙事主角,追踪纵横交错的铁道地图的历史形成,勾画城乡分野、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的进化,同时分析由火车给人们所带来的日常生活、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此书意在为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开启一扇饶有兴味的想象之窗,根据手资料与历史时序展开叙述,包括五四新文学、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等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对于经典性文本作细读演绎,揭示多元的思想与艺术特征。此书约七万字,并配上数十幅从大量报刊杂志挑选的历史性图像,以原创性、可读性和学术性诉诸专业与非专业者的阅读兴趣。
本书共收录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建立以来包括许宝华、汤珍珠、汤志祥、邵慧君、平悦铃等先生关于吴方言方面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报告等二十三篇,并根据内容分为上海方言篇、吴语概论及吴语语法篇、其他吴语方言点语音研究篇、吴语文献篇四辑。书后附有“编后记”总述本书主要内容及编选原则等。 丛书简介:《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是一套为庆祝“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所出版的丛书。该丛书是一套反映了复旦中文百年学术传统、源流,旨在突出复旦中文学科特色、学术贡献的学术论文编选集。
村上春树创作了一种文学性和消费性很强、意识形态性很弱的类型小说。在村上所处的后历史时代,不可能经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经历的压迫、反抗、流放、刑场、、信仰——这些经历本身就已经是的文学。本书逐篇解读了村上的作品,分析了村上为获得文学写作所必需的张力和陌生化而采用的七种武器:1. 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2. 爱与死;3. 性;4. 酒;5. 音乐与文学;6. 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7.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这是村上文学基因、气质的体现,也是文学性强的体现——最终村上制造了一种工业文明时代和后历史时代的新美学功能:安抚和慰藉。这种抚慰,人们称之为“治愈”。
《景龙文馆记》,武平一撰,记载唐中宗景龙年间修文馆唱和活动,保存了上官婉儿及张说、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苏颋等文馆学士的唱和之作,以及初盛唐之交众多作家的传记资料。堪称景龙一朝实录性质的编年体文学史。 《集贤注记》,韦述撰。集贤院,以整理图籍、纂修国史、草定仪注、修订历法、翻译佛经、教习乐工等为工作任务,玄宗朝实则担负翰林院部分职责。《集贤注记》记载玄宗朝集贤院置院始末、院中故事、学士名氏等,末附《新旧唐书》之《韦述传》及新撰《韦述简谱》,反映了玄宗朝文物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