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述了咨询室里发生的动人故事,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散落在只言片语间的智慧。对于不了解心理咨询过程的人来说,读这本书能给他们一种全新的体验。作者巧妙地绘制了心理分析师的自画像,也向读者展示了咨询室里所发生的一切。相信无论是需要咨询,还是提供咨询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第二版)》内容简介:对于那些已经接受过认知和行为取向培训的心理治疗师来说,《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第二版)》可以作为一本的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治疗的案头参考指导手册,同时《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第二版)》也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具表。对于接受过其他治疗理论取向培训的治疗师而言,《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第二版)》可以作为学习多种短程心理治疗的入门指导。对于初学者而言,《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第二版)》是学习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最有用的入门指导材料。
弹指一挥间,自海因兹·科胡特《自体的分析》(TheAnalysisoftheSelf)这一不朽之作出版,已经过去35年了。其间自体心理学已然经历了充满生命力的、令人兴奋的发展,极大意义上扩展了精神分析思考的范围。本书让这一发展变化中的多个重要理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书中第一部分检视了依恋理论、复杂性理论和波士顿变化过程小组的工作;第二部分涉及儿童治疗;第三部分则检视了包括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和督导过程在内的不同疗法;最后一部分从治疗二元关系及治疗共同体两方面诠释多样性、差异性和他者的内涵,并且深入讨论羞耻、活现和创伤体验如何影响治疗过程。对精神分析实践者、研究者和心理学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十分值得推荐阅读的作品。
会书重点介绍了心理应激障碍的病因、诊断以及辩证分型、针灸推拿、食疗等中医疗法,并精选了古今中医名家治疗心、理应激障碍的区案。本书为全面介绍心理应激障碍中医疗法的专著,治疗经典实用,既适合中医药院校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及学生使用,也可供中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的临床工作者及中医学、心理学爱好者学习参考。
有数据表明,我国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在自杀的人群中,有80%的人患有抑郁症或是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中。本书作者为心理咨询专家,书中所选案例是作者对近十年来治疗感悟的梳理、提炼。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该书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可以唤起读者对抑郁的重视,帮助读者正确面对抑郁情绪。对于人员来说,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个案咨询中所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分析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毕淑敏心理健康丛书”是毕淑敏的心理纪实作品集,共三册,分别是《星期五的心理咨询室》《和你一起幸福》和《心灵七游戏》。毕淑敏以医生、心理师和作家的三重身份,为读者破解生命中的疑惑、心理上的困扰,解读幸福的实质。《星期五的心理咨询室》是国内第一部心理咨询纪实作品,是毕淑敏当心理咨询师时的手记,是难得的关于心理健康真实案例的第一手资料。在这本书的选材过程中,作者主要考虑到普通大众较多面对的心理问题,选取了一些具有普适价值的案例,可以给需要有心理指导的读者一些实际的帮助,同时也给对心理健康产生关注的读者一些真实地认知。
本书是一位咨询师的记事薄,作者从十年的“行医”经历里甄选18个真实的案例,涉及职业、亲子、情感和精神追求等诸多方面。 普通读者:轻松学几招,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困惑纠结者:在书中形形色色的来访者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跟着作者的节奏,慢慢抽丝剥茧,逐渐解开心底的困惑。 同为咨询师:观摩、体验或者检视作者的咨询步骤、理论分析和技术操作,从而得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本书的部分作者呈现了精神分析的督导视角。作者用了四个章节来讨论咨询的基本设置:时间、地点、费用和关系。这些对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的治疗都是基本而重要的。她同时还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面对面工作时的感受、观察、移情和反移情。这些对精神分析新手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她还呈现了对一个个案长程的督导,是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访者的个案。对新的咨询师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了解来访者与咨询师互动的例子: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访者如何迅速地从一端变到另一端,咨询师如何在督导的帮助下保持稳定性。在书的第二和第三部分,作者呈现了咨询新手的很多个案。我知道中国对咨询师的培训体系与美国完全不同,但我意识到不同的体系可以同样起作用。对咨询新手来说获得督导是很大的帮助。这些咨询新手很勇敢地呈现了自己的个案。我相信其他
宋兴川所著的《心理咨询师笔记》探讨了一直困扰心理咨询师的诸多问题,并记录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工作中的实践与感悟。本书主要阐述了心理咨询的本质、心理咨询的原则、潜意识经验、灵性、爱的艺术、如何认知自我、绘画治疗、沟通的奥秘、如何寻找快乐、孩子的教育以及人的潜能等内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使本书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启发性和可读性。本书适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爱好者,以及渴望心理成长的人士阅读。
同样是对话,为何心理治疗师与患者间的对话显得如此神秘?心理治疗师又是如何做到“话”到病除的?本书将为你解答。这是一本心理咨询与治疗指导用书,融“心理学”与“语言艺术”于一体,引导心理治疗师在访谈中说什么、为何说、如何说;内容覆盖从预约来访者到治疗终止的心理治疗全过程。本书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治疗实例,根据心理治疗师的咨询实践模拟各种情形的对话场景。独特的对话设计、正反例证的运用使您在工作实践中可以轻松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技巧。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APA)推出了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版本——DSM-5。为了使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普罗大众能够理解如何应对DSM-5中所描述的精神障碍和没有达到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的心理困扰,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了“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以及与之配套的本案例解说“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这本由夏雅俐、杨昆、张道龙所著的《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情感篇)》是配套的第三本案例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