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部从科学角度介绍冥想的图书。全书包括三部分:部分阐述了冥想的基础理论,包括冥想的概念、定义、分类、起源及其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的相关基础;展示了国内外对冥想的脑科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二部分展示了冥想主要流派的理论及其实际操作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冥想在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体系性强,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既有理论又有具体操作,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可作为冥想科学工作者、医学院学生、教师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大众了解冥想的科学读物。
多模式治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阿诺德 A.拉扎勒斯博士首创的一种系统的、整体观取向的行为矫正法。本书阐述了多模式治疗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技术,重点分析了多模式的评估程序以及治疗的有效要素,并以性欲障碍和心境恶劣的治疗为例,讨论了多模式治疗的临床应用。行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附有多种调查表,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是 心路治疗理论丛书 中的本。作者直接引用了伊娃 皮埃若克斯提出的心理治疗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东方佛教中的禅宗以及自己多年来从事 心路治疗的经历综合起来。书中的章节按照作者所理解并感受过的精神治疗阶段排序,体现了从意识形态的外层开始,穿越层层阻碍进入心理核心的整个过程。每一章都有一个故事开头并影响贯穿整个章节。在每章的结尾,作者还提供了自我心理练习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该章内容。 本书作者认为消极心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而且导致了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各种邪恶行为。只有勇敢地面对内心中的邪恶并将恐惧、痛苦和愤怒完全释放出来,心理疾病患者的意识形态才能够朝着更加活跃、更为清澈、更富有爱心的方向发展。 本书为心理治疗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并总结了如何面对、解决人性中的消极方面以实现和
安全感圆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复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约20次左右的治疗过程,非常易于操作。本书将简洁性、临床实用性与学术严谨性融为一体,有效地告诉读者儿童在安全依恋中有哪些需要,并明确指出可能是什么会妨碍家长对这些需要做出回应。“安全感圆环法”通过运用视频,使家长以新的眼光看见并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早期经验的。
《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主要探讨音乐疗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问题。基于对音乐疗法的历史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并结合音乐疗法的相关理论,《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通过两个量化的实证研究(将音乐疗法用于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探讨音乐疗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口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个别教学环境中,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词汇和音乐感知力均显著提升;在集体教学环境中,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威廉·格拉瑟基于选择理论的现实疗法在当代治疗中是一种受欢迎的方法。这种方法聚焦于来访者即时的或此时此地的世界,以及来访者当前的行为如何促使他们更接近或远离他们的设定目标。在《现实疗法》中,格拉瑟的主要继承人,罗伯特?伍伯丁从背景知识、发展历史、治疗过程及有效性等方面对这一疗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是一部心理自助类的图书,作者为一位心理学专家。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战胜焦虑。本书的部分首先介绍了大脑如何让人感到焦虑。第二部分介绍了如果管理焦虑的身体,介绍了四个战胜焦虑的技巧,包括:改变你所摄入的食品与药品,呼吸,转移与专注力,放松。第三部分介绍了如何管理焦虑的思维,介绍了四种技巧,分别是:停止灾难化思维;停止焦虑的想法;克制你的担心;说服自己作出行为上的改变。第四部分是关于对焦虑行为的管理,具体介绍了两种技巧:控制TMA(行为过多);执行一项计划并练习。 全书理论基础深厚,体系严谨,语言流畅,对于大众读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通过代表人物、年代、核心哲学来区别心理治疗流派,关注心理治疗的情绪模式。我们采用这种方式作为探索情绪的框架,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反映了情绪的不同分化形式。 不同观点的复杂性既反映了情绪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心理治疗所需努力的复杂性。如果心理治疗不兼顾这个多元性,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代表人类生活的情绪和需要的多样性。 督导关系和治疗关系之间的相似过程,证明需要重视情绪。尤其当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关系更加公开时,被督导者害怕在督导中被耻笑或暴露脆弱,督导者要有相应的协调。
本书是一部心理自助类的图书,作者为一位著名心理学专家。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战胜焦虑。本书的部分首先介绍了大脑如何让人感到焦虑。第二部分介绍了如果管理焦虑的身体,介绍了四个战胜焦虑的技巧,包括:改变你所摄入的食品与药品,呼吸,转移与专注力,放松。第三部分介绍了如何管理焦虑的思维,介绍了四种技巧,分别是:停止灾难化思维;停止焦虑的想法;克制你的担心;说服自己作出行为上的改变。第四部分是关于对焦虑行为的管理,具体介绍了两种技巧:控制TMA(行为过多);执行一项计划并练习。 全书理论基础深厚,体系严谨,语言流畅,对于大众读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很少有工作会像带给那些处在无望黑暗中的自杀者希望之光如此重要但又令人生畏。HeatherFiske所著的《行动孕育希望:焦点解决晤谈在自杀和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是一本独一无二的资源,它提供了大量新颖的方法用来治疗受困于自杀的个体及其家庭。这本书全面阐述了如何运用焦点解决治疗来激发和强化希望以及活下去的理由。那些故事、案例以及对话所提供的策略都得到了证实。《行动孕育希望:焦点解决晤谈在自杀和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中包含了治疗师该如何面对*挑战个案的不少实践应用,包括面对那些反复企图自杀的个案,并且利用大量实际的示例来阐述了如何利用当事人资源以及视当事人为专家的一系列实践原则。对于那些有经验的咨询师以及治疗师而言。本书非常有用、充满价值。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是由中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本书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阶段性成果,在意象对话的发展史上,标志着这一中国本土心理疗法已经完成了快速发展期,而进入转型期,目前已实现从管理到学术两方面的转型,并正式完成了从“朱建军个人的意象对话”到“团队的意象对话”的过渡。本书的出版是意象对话疗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本书选取了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中17个精彩的真实案例,每个案例均由朱建军教授做深入、专业的督导分析,帮助咨询师加深对咨询技术与咨询本质的理解。本书告诉读者: ★咨询师如何能随时保持觉察,脱离来访者的症状表层,触及并打开心结 ★在咨询进入困境时,咨询师如何面对自身情结的干扰,和来访者一步步探索,直到真相浮现 ★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创伤的主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创伤?特别是如何面对别人的创伤?尤其是大规模群体性创伤? 这是本书要回答的三个重要问题。作者借助丰富的叙事实践经历、深入的思考与精巧的编排,为读者呈上一份思想的盛宴,对重大群体灾难中叙事实践的方式、生命之树、生命之队、民俗文化、艺术化生活、超个人心理学等诸多重要的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每一章都是叙事治疗创造性的运用,收集了许多新的叙事实践的元素。书中特意运用了一些容易实践的方法,适用于孩子、年轻人和成年人。它们特别地回应了治疗师们提出的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中,一对一的咨询是不可能,也是不合适的,怎样用叙事的方法来帮助那些在困苦环境中挣扎的人们? 身为后现代主义三大治疗学派之一的叙事疗法,越来越受到追捧和认可,但还没有
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成功例证为依据,深入讲解如何处理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可以为想获得成功的人群指点迷津。
本书是当事人中心疗法创始人罗杰斯对临床心理学界*影响力的著作,在近50年中改变了临床心理学界的面貌。 作为心理学业用书,它详细介绍了当事人中心疗法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并通过案例记录的重现向读者展示了该理论运用的特点及原则,直观易懂。同时,书中对该疗法在社会生活如教育、公司管理中的运用的实例分析也颇具现实意义。 除了配有大量丰富的案例以外,专业水准高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主要作者罗杰斯可说是心理学界泰斗人物,学术主张非常权威,对心理治疗领域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