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部从科学角度介绍冥想的图书。全书包括三部分:部分阐述了冥想的基础理论,包括冥想的概念、定义、分类、起源及其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的相关基础;展示了国内外对冥想的脑科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二部分展示了冥想主要流派的理论及其实际操作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冥想在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体系性强,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既有理论又有具体操作,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可作为冥想科学工作者、医学院学生、教师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大众了解冥想的科学读物。
多模式治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阿诺德 A.拉扎勒斯博士首创的一种系统的、整体观取向的行为矫正法。本书阐述了多模式治疗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技术,重点分析了多模式的评估程序以及治疗的有效要素,并以性欲障碍和心境恶劣的治疗为例,讨论了多模式治疗的临床应用。行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附有多种调查表,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是 心路治疗理论丛书 中的本。作者直接引用了伊娃 皮埃若克斯提出的心理治疗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东方佛教中的禅宗以及自己多年来从事 心路治疗的经历综合起来。书中的章节按照作者所理解并感受过的精神治疗阶段排序,体现了从意识形态的外层开始,穿越层层阻碍进入心理核心的整个过程。每一章都有一个故事开头并影响贯穿整个章节。在每章的结尾,作者还提供了自我心理练习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该章内容。 本书作者认为消极心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而且导致了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各种邪恶行为。只有勇敢地面对内心中的邪恶并将恐惧、痛苦和愤怒完全释放出来,心理疾病患者的意识形态才能够朝着更加活跃、更为清澈、更富有爱心的方向发展。 本书为心理治疗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并总结了如何面对、解决人性中的消极方面以实现和
安全感圆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复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约20次左右的治疗过程,非常易于操作。本书将简洁性、临床实用性与学术严谨性融为一体,有效地告诉读者儿童在安全依恋中有哪些需要,并明确指出可能是什么会妨碍家长对这些需要做出回应。“安全感圆环法”通过运用视频,使家长以新的眼光看见并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早期经验的。
《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主要探讨音乐疗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问题。基于对音乐疗法的历史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并结合音乐疗法的相关理论,《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通过两个量化的实证研究(将音乐疗法用于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探讨音乐疗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口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个别教学环境中,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词汇和音乐感知力均显著提升;在集体教学环境中,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威廉·格拉瑟基于选择理论的现实疗法在当代治疗中是一种受欢迎的方法。这种方法聚焦于来访者即时的或此时此地的世界,以及来访者当前的行为如何促使他们更接近或远离他们的设定目标。在《现实疗法》中,格拉瑟的主要继承人,罗伯特?伍伯丁从背景知识、发展历史、治疗过程及有效性等方面对这一疗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是一部心理自助类的图书,作者为一位心理学专家。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战胜焦虑。本书的部分首先介绍了大脑如何让人感到焦虑。第二部分介绍了如果管理焦虑的身体,介绍了四个战胜焦虑的技巧,包括:改变你所摄入的食品与药品,呼吸,转移与专注力,放松。第三部分介绍了如何管理焦虑的思维,介绍了四种技巧,分别是:停止灾难化思维;停止焦虑的想法;克制你的担心;说服自己作出行为上的改变。第四部分是关于对焦虑行为的管理,具体介绍了两种技巧:控制TMA(行为过多);执行一项计划并练习。 全书理论基础深厚,体系严谨,语言流畅,对于大众读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安东尼莫里斯尼克编著的《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是一本通过精神分析法解析精神病学、性心理失常和性健康的书。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当前世界各地存在的真实案例来讨论精神分析、心理健康、性健康和性问题。此外,它还介绍了性上瘾这一概念以及各种性病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式。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通过真实的病历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例来阐述问题,帮助读者了解所讨论问题的本质所在。这本书针对性失常进行精神分析,对精神分析的概念给出了准确的解释,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的语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区分了术语在特殊、技术及精神分析层面的含义与它们在普通字面上的一般含义,比如“潜意识”和“压抑”。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是了解性心理和性疾病等问题的一本指南。针对那些渴望了解性失常和
本书通过代表人物、年代、核心哲学来区别心理治疗流派,关注心理治疗的情绪模式。我们采用这种方式作为探索情绪的框架,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反映了情绪的不同分化形式。 不同观点的复杂性既反映了情绪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心理治疗所需努力的复杂性。如果心理治疗不兼顾这个多元性,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代表人类生活的情绪和需要的多样性。 督导关系和治疗关系之间的相似过程,证明需要重视情绪。尤其当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关系更加公开时,被督导者害怕在督导中被耻笑或暴露脆弱,督导者要有相应的协调。
提起“心理治疗”这个词,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倚在长沙发上,花一小时来挖掘童年悲惨记忆的画面。而一种与之不同的治疗方法暗示,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思考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式,如果将关注的焦点转向现在和未来,会让人更快乐、更健康,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方法被称为“时间观疗法”。 每个人对时间的感觉都不尽相同,6种影响人幸福感的时间观念分别是: 过去积极时间观(你喜爱自己的过去); 过去消极时间观(你有遗憾、过去发生过不幸的事或者被你夸大为不幸的事情); 现在享受时间观(你享受当下,喜欢犒赏自己); 现在宿命时间观(你感觉命运不受自己控制,那何必费心去控制呢?); 目标导向未来时间观(你会事先计划,做任何决定都会权衡利弊); 超越未来时间观(你过得很好,因为你
在《情绪聚焦疗法》中,情绪聚焦治疗原创作者之一莱斯利·S.格林伯格博士在本书回顾了这一疗法的发展脉络,阐释了表达情绪以及创造积极情绪怎样导致治愈。情绪聚焦治疗(EFT)重点强调了帮助来访者接纳、表达和调节情绪,以及赋予情绪意义和转换情绪等方面的策略。并且积极倡导:情绪改变在来访者成长和幸福的永恒或持久的改变中是必要的。 什么是EFT? EFT是一种独特的临床心理疗法,用来帮助人们接受、表达、调节、理解并转换情绪。近年来,EFT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个人及婚姻治疗当中,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一种基于事实的疗法,另一方面也因为它注重发展情感智慧、着重建立安全依附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情绪可以告诉我们在当前情景中,什么对我们重要的,它成为我们所需所要的引导,指导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EFT着重帮助人
本书为《意象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本书旨在向国内外同行与专家简明扼要地介绍意象对话技术。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意象对话基本方法,人格意象分解,干预技术,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对话的常见问题。 本书为中英文对照,被列为2008年7月在柏林召开的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推荐图书,涉及内容将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本书分析了精神分析、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完形心理学对完形治疗理论发展的影响,讲述了完形治疗理论在临床诊断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再次强调了当下、觉察、接触、图像形成、互动场域、整合等完形治疗理论核心观念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本书专门介绍了资深完形治疗师运用完形观念和方法处理酗酒、精神病患、儿童问题、夫妻关系、团体历程及环境治疗六个方面的应用体会。这是一本有关完形治疗理论与实务应用的进阶读本。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在童年时期和青春期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和考验。在这一部分我将与大家分享自己在童年时期次重大的创伤,创伤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越战时期的影响,自那时起便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接着我又讲述了自己是何时以及如何开始遗忘这些影响并将它转化为我的优势的方法,以及后来我又如何重新习得这种转化方法。当然我不得不学会如何面对并处理其他的困难和挑战,当我像其他的美国年轻人一样,不得不面临越战时期的挑战时,我就更加深深地感到这种困难并身陷其中。在这一部分我叙述了自己一生中严峻的一个时期,对其他人来说也是如此。当我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时,我明白自己将付出何等代价的时刻也就来临了。正是通过这种折磨,我开始走上一种精神道路,随后获得了流亡生活中的那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