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与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首次访谈至关重要。作者詹姆斯 莫里森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与超过15 000名患者的互动,深入剖析了初始访谈中的关键要素。本书以简洁明了的对话式风格,通过大量对话示例和简短案例,引导我们逐步了解患者的当前症状、个人及家族病史、精神状态、行为风险等信息。本书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各种临床情境下选择策略、建立融洽关系、克服常见挑战及传达评估结果的指导。附录部分包含半结构化访谈指南等丰富的实用工具和参考资料,方便临床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应用。 在DSM-5的基础上,本书为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精神科护理和精神健康咨询等领域的学习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与成年患者进行有效临床评估访谈的完整框架。
《实用图画心理学: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中一个个通过绘画治疗积累下来的个案凝集着天舒老弟多年的心血和操劳!书中透出了天舒老弟对绘画治疗的执著、勤奋、细腻、严谨以及在绘画治疗技术和心灵方面的成长。
作为一本全球畅销书,新版的《解剖列车》将运用功能整体观来帮助您拓展视野,提高临床能力——此外,网站上还有各种音频、视频资料作为补充! 什么是解剖列车? 传统的解剖学研究强调单块肌肉的起止点和骨连接。解剖列车则从肌筋膜的功能和力学传递的角度拓展了我们的思路——或好或坏——远处的损伤或疼痛能够干扰张力的分配。 本书清晰地描述了人在功能上的整体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络构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身体的稳定、张力、拉力、固定、回弹及姿势代偿都是通过这些经线来分配的。通过该经线图,本书为徒手和运动治疗师提供了全新、整体的治疗策略以恢复和改善人体姿势与运动功能。 该理论为操作者提供了下列益处: 1. 《解剖列车》对任何方法均有价值。一旦模式确立,这些经线就可以简便地
《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是认知治疗技术和策略的大全,也是一本手把手的教学实践手册!作者莱希博士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又博采众家之长的认知治疗师,他在《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分门别类地记录了认知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还吸纳了其他疗法中的相关技术。《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结构清晰,如同辞典。每一项技术都先介绍理念,再描述使用方法,接着通过一段对话进行咨询实例展示,之后还会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进行扩展。最后,每个技术都呈现为一张工作表,附在章节末,读者可以直接拿去使用。在《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最后几章,作者还完整地呈现了三个咨询案例,读者仿佛亲临三例高质量的长程临床观察,可以直观地看到治疗师是如何综合运用认知治疗技术进行心理治疗的。
《强迫症及其亚型的认知行为治疗》阐述了认知行为疗法如何理解和治疗强迫症及其亚型,对强迫症的理论、研究和治疗进行了综合的论述,还包含了近年来该领域发展的成果和趋势。作者克拉克博士从事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多年,在强迫症的治疗方面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通过本书,治疗师们能了解强迫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从而提升自己对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技能。
经过40年的修订和更新,《家庭治疗概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家庭治疗的重要教材,旨在读者更全面地掌握家庭治疗,助力读者的个人和专业成长。 《家庭治疗概论》结合家庭治疗领域目前的发展,对其主要视角、观点、价值体系、干预技巧和目标进行了梳理。从家庭关系、家庭的发展、家庭功能的多样性、系统理论的特色等基础性问题入手,本书首先带领读者回顾了家庭治疗的起源、发展脉络和伦理问题,随后系统介绍了六大类经典家庭治疗流派的核心思想和工作实践,并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评价。 《家庭治疗概论》还指出了家庭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包括以焦点解决、合作取向和叙事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治疗模型,强调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 五大类特色专栏突出呈现了家庭治疗中的关键主题,帮助读者吸收和理解家庭治疗的重要思想。本书特别采用了来自
《教室里的儿童发展:写给教师的有效教学清单(第三版)》是专门为一线教师而写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著作,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O~18岁儿童和青少年在发展的基础、认知、情感、社会性和整体性方面的特点及教育方法,并通过丰富的现实课例,帮助教师将心理学知识与儿童发展阶段相结合来开展教学。例如,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如何进行个体及班级的整体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该书都有涉及,为教学提供了科学的心理依据与翔实的案例。《教室里的儿童发展:写给教师的有效教学清单(第三版)》既可以作为一线教师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读物,也可以作为培训图书使用。
作为数十个美国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科医学培训项目的指定用书,这本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的教材以其在“实用主义”和“循证实践”方面的优势和特点赢得了无数的好评和瞩目的,为精神分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本着实用和循证这两大原则,《实用主义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循证实践指南》力图去消除学派和流派方面的隔阂和矛盾,去弥补统精神分析理论繁琐冗赘和缺少实证的劣势,去减少治疗师在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最终呈现出了一部极为读者友好、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指导书籍。 凭借着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方面的经验,两位作者将诸多如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人际心理学、核心冲突关系主题等的精神分析理论,加之认知
《行为矫正技术(第三版)》系统介绍了行为矫正的概貌、研究方法以及十二种具体技术。全书以行为矫正技术的应用类型为纲,将十二种行为矫正技术分为针对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以及综合技术部分,不仅详细阐述了各种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方法,还对每种技术的适用情况和注意事项做了细致说明。本书论述精练,深入浅出,实例丰富,应用性强。对于特殊教育和心理学等专业的学习者与从业者而言,它都是一个重要资源。
《儿童与青少年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南》介绍了如何将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于7—18岁儿童和青少年来访者,从而为应对各类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日益凸显的年轻化趋势,以及多种情绪障碍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认知行为取向视角。 《儿童与青少年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南》以及配套的《儿童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自助手册》和《青少年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自助手册》,针对这两个年龄段来访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发了不同于成人的治疗模块,且为治疗师应该如何与家长开展工作提供了细致的指导。不但让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受益良多,更能让治疗效果延续到治疗之外的日常生活中。
经过40年的修订和更新,《家庭治疗概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家庭治疗的重要教材,旨在读者更全面地掌握家庭治疗,助力读者的个人和专业成长。 《家庭治疗概论》结合家庭治疗领域目前的发展,对其主要视角、观点、价值体系、干预技巧和目标进行了梳理。从家庭关系、家庭的发展、家庭功能的多样性、系统理论的特色等基础性问题入手,本书首先带领读者回顾了家庭治疗的起源、发展脉络和伦理问题,随后系统介绍了六大类经典家庭治疗流派的核心思想和工作实践,并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评价。 《家庭治疗概论》还指出了家庭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包括以焦点解决、合作取向和叙事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治疗模型,强调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 五大类特色专栏突出呈现了家庭治疗中的关键主题,帮助读者吸收和理解家庭治疗的重要思想。本书特别采用了来自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一组临床研究人员给出的关于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需求显著增加。本书证明了使用心理动力学方法治疗心理问题的效果,讨论了研究人员和治疗师使用特定心理疗法治疗特定心理疾病的效果。 在过去的50年里,心理治疗领域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本书用大量证据有力地支持了个性化医疗的观点,为支持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范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一本颇具开创性的著作。
《教室里的儿童发展:写给教师的有效教学清单(第三版)》是专门为一线教师而写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著作,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O~18岁儿童和青少年在发展的基础、认知、情感、社会性和整体性方面的特点及教育方法,并通过丰富的现实课例,帮助教师将心理学知识与儿童发展阶段相结合来开展教学。例如,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如何进行个体及班级的整体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该书都有涉及,为教学提供了科学的心理依据与翔实的案例。《教室里的儿童发展:写给教师的有效教学清单(第三版)》既可以作为一线教师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读物,也可以作为培训图书使用。
《万千心理 临床催眠实用教程》是美国近40年来,成千上万接受临床催眠艺术和科学培训的专业人士的教科书。2015年,《万千心理 临床催眠实用教程》第四版一经引进,立即成为的经典临床催眠教材。现在,这本生命长青的教科书已经出版了第五版,延续其传统,鼓励人们在既定的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临床实践。 《万千心理 临床催眠实用教程》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先思而后行”从多角度论述催眠的相关理论及科学基础,第二部分“催眠在行动”着重谈实践催眠的流程、技术、策略与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文中穿插着对相关章节谈及的催眠先驱者的介绍——“大师的视野”模块,帮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对该领域更丰富的理解。作为教材,每章后配有“开动脑筋”“行动起来”模块,助力知识整理与实践检视。 除了章节中穿插的案例与对话稿,原著
2016年,在温尼科特信托基金会的赞助下,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所有已出版和之前未出版的文章终于结集成册,作为《唐纳德 伍兹 温尼科特全集》(2016年,在温尼科特信托基金会的赞助下,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所有已出版和之前未出版的文章终于结集成册,作为《唐纳德 伍兹 温尼科特全集》(共12卷,以下简称《全集》)出版,成为后继者研究温尼科特思想的黄金资料。本书中汇集的文章之初正是作为《全集》前11卷前言而出版的,另加上一篇置于卷首的“《全集》概述”,共12篇综述性文章。 每一篇文章涵盖着温尼科特生活的不同时期,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向读者呈现温尼科特在不同时期的理论发展与临床革新,每篇文章开篇都有注明日期;文章由国际的温尼科特学者撰写,选取当年温尼科特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和史料为讨论素材,对温尼科特关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