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与责任,它就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 弗洛姆在他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逃避自由》既是弗洛姆对两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评。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中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接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在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让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书能像《逃避自由》这样
《皮亚杰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第5版)》旨在全面真实地向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领域读者介绍皮亚杰作为发展心理学家对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理论,并阐述了普遍个体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在各个阶段的特点与表现。作者在内容选取上,并没有刻意求全求广,而是将所有的论述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皮亚杰核心的理论上,梳理了皮亚杰关于智力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其发展因素的论述,详细分析了皮亚杰关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四个层次中每个层次的特点,并谈及了认知和情感发展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同时还非常清晰地解释了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理论之间的异同,提出了很多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建议。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开创者赫伯特?西蒙关于人类认知的作品。本书介绍了人的认知结构,包括注意力、记忆等方面,然后分析了人们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途径和策略。书中进一步分析了对于复杂问题,专家和普通人不同的心理表征,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复杂问题。*后,作者介绍了学习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说明如何探索发现新规律。无论是关注人工智能还是关注心理学的读者,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爱、性欲与母权》主要从母权、性别与性欲以及爱三大方面展开讨论,其中母权主题参考和分析了巴霍芬的理论,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母权理论的现代意义;针对性别和性欲则主要关注两者的相互关联及其对性格的影响;最后在探讨爱与社会性格的关系时,弗洛姆剖析了自私与自爱的差别,并提出经典问题: 我们还热爱生命吗?
早期干预丹佛模式( ESDM )以实证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基础,建立在丹佛模式( DM )、关键反应训练( PRT )和应用行为分析( ABA )的理论基础上,融合了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和应用行为分析的教学实践。本书是该模式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旨在指导家长通过日常活动促进孩子的参与、学习和沟通能力,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实例供父母参考借鉴。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 占有 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 存在 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无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卡尔 罗杰斯(1902-1987),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袖人物之一。罗杰斯系 以人为中心疗法 的创始人,但其心理学思想远远超出心理治疗领域。诸如人的发展、人类关系、健全的社会生活、教育、婚姻,乃至种族、宗教和国际冲突,都在其视野之内。罗氏全部思想的主题,乃在于个人幸福的底蕴和它的获得。罗杰斯认为,人的不幸,根本在于迷失了人之为人的本性,为种种非其本性所欲的外物所累,人要重获幸福,就须回归本性,依本性的引领来过自己的生活。这本书以罗杰斯不同阶段的学术经历,描画出其人本思想的产生、演变和成熟的轨迹。除了评说罗杰斯本人,书中还梳理了当代人本心理治疗的整体发展和研究现状,读者可一窥后罗杰斯时代人本心理学的发展脉络。 咨询者不再像开始咨询时那样寻找 提高工作效率 跟同事相处得好 婚姻
在《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一书中,霍妮指出人出现神经症的过程是人的成长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健康成长相对立的过程。她全面阐释了出现这一特殊状况的不同时期及表现,描述了病态自负、病态自卑、病态要求、病态依赖以及人际关系与工作中的神经症障碍,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书后提出了解决这些具体神经症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整部著作中,作者都在用深刻的洞察力去努力诠释人类自身拥有的为实现自己的潜力而奋斗的巨大潜力。 《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经典著作,也是精神分析流派*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有严格的理论支撑,更有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方法,对于普通人的自我修复与自我成长也有很大的启示。
艾里希 弗洛姆在七十岁时,应德语作家汉斯 于尔根 舒尔茨的邀请,两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谈。谈话中,弗洛姆围绕 社会中的富足与厌倦 梦是全人类的语言 以生命的名义 人是谁? 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关于消费主义、依恋关系、父权制度等主题的剖析极具现实意义。
《没有疆界》作者被誉为美国 *畅销的学术类著作作家 ,是后人本心理学*重要的思想家。本书是作者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广泛的入门书,内容包括东西方现有的各种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流派。 在《没有疆界》中,作者对人类意识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浅显易懂的描绘,并介绍、解释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疗法。在每一章中,作者都给出了具体的实例,以帮助人们理解每种疗法的本质和实用性。
克恩伯格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伴侣关系的内在动力。他在描述性和爱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追溯了性和爱的体验的起源与性质,探索了伴侣双方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感互动,以及他们在无意识中激活的超我互动。另外,由于伴侣们对性和爱的体验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也探索了伴侣与群体间关系的本质。 在本书中,克恩伯格自始至终同时审视了正常与病态的爱情模式,包括自恋、施受虐和攻击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拓展了我们对爱情关系的理解。
弗洛伊德的《论自恋:一篇导论》 是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当代弗洛伊德:转折点与重要议题》系列中的一个重要分册。本系列由时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罗伯特 沃勒斯坦组织发起,目的在于促进精神分析不同领域间的交流。目前该系列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精神分析专业的教学辅导书。 本书开篇首先呈现弗洛伊德的经典论文《论自恋:一篇导论》,然后由国际杰出的精神分析学者和理论家围绕该论文进行主题讨论。每位讨论者首先概述弗洛伊德论文的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澄清其中不明确的概念,然后讨论者会以他们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思考方式整理出弗洛伊德论文中的重要思想与当代议题之间的发展脉络。 本书试图带领精神分析学科的学习者深入思考这些议题,希望他们阅读此书如同与国际杰出的精神分析师们进行深入的对话。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老年期是其中后的一个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面临的挑战是,要重新处理自己的过去并同时保持当下的参与。 为了考察老年人如何面对生命的挑战,作者团队采访了几十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收集他们过去半个世纪的信息。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阐述了他的老年阶段生命发展理论。第二部分讨论了部分八九十岁老人的访谈资料。第三部分通过英格玛 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展开对老人生命故事的讨论。第四部分提出了对于老年人的生活及使其实现人生价值的建议。书中对老年人所遭遇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对如何改善社会、教育及文化环境,使老年人能投入更多智慧,从事社会事务,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命质量,提出了精辟独到
在这部初于 1971 年出版的 20 世纪思想里程碑式的著作中,斯金纳对人类和社会做出了明确的陈述。 《超越自由与尊严》认为只有更为有效地处理人类行为,才能解决当今世界的问题。书中提出,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修正传统的自由与尊严的概念,虽然这两个概念在我们反对多种暴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现在它们却使得我们一直采用惩罚的手段,从而阻碍了更为有效的文化习俗的发展。 斯金纳对行为展开了广泛的实验分析,在大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反对传统上根据心理状态、情感及其他心理特性来解释行为的做法,认为只有在遗传素质与个人经验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找到对行为的解释。不要把自由和尊严当成一种个人特性来加以提倡,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生活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上。要想实现获得自由与尊严的传统目
弗洛姆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他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 喋血渴望 ,指出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在弗洛姆看来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精神病患的核心。 弗洛姆善于将当代心理学研究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结合,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的行为心理做出深刻的批判。
埃利希 弗洛姆 1900 1980,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后加入美国籍。他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在心理学中,他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在哲学中,他又是法兰克福学派和 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代表人物之一。弗洛姆学说的核心是:现代人的困境与出路。由于他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热切关怀、他深邃的洞察力和热情洋溢的文风,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的范围。他的著作在西方社会广泛传播,在中国也拥有众多读者。因而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弗洛姆都是一位知名度相当高,而且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相当大的人物。 无论个体成长还是社会发展,总趋势都是个人独立性和力量感的增强。但这一过程还包含另一面,就是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日益疏远。人们被无情地驱使着
本质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要接受心理检查。个人的生活方式是由社会决定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超越弗洛伊德:从个体到社会精神分析》中涉及对社会现象的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方法的对比、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理论发现及其局限性等主题。 本版本由弗洛姆长期助手雷纳 芬克(Rainer Funk)亲自编辑修订并撰写前言。
《动力心理学》以伍德沃斯1916 1917年度应邀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面向公众的讲座为基础整理而成,共分八章,系统阐述了作者关于人类行为发生机制的理论。*章通论心理学思想史,说明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诞生的背景、条件、趋势等。第二章讨论心理学的问题和方法,引出 动力心理学 体系及其基本问题,即 机制 和 驱力 。第三、四两章分别考察人类先天遗传的能力和后天习得的能力。第五、六两章主要从发展的视角讨论机制和驱力的形成及其关系。第七、八两章具体应用动力心理学的原理分别考察异常(或变态)行为和社会行为。 《动力心理学》集中表述了作者的机能主义观点,并深入剖析了当时心理学思想以及研究方法中的种种问题,对西方心理学的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卑与超越》作为阿德勒的后期作品,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其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即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以及爱情与婚姻等主题。他围绕这些主题着重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以取得成就。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为畅销的作品之一,多年来不断再版,*版重印于2010年。
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这本书中,卡伦 霍尼把神经症患者的人际关系倾向划分为 亲近人 逃避人 攻击人 三种形式,又称为 自谦型 脱离型 夸张型 。常人也会运用这三种模式,但是在神经症患者身上,这三种倾向都是强迫性的,不由分说的,一旦某一倾向占了优势,则是*而不能自由切换的。另外,不同于一切从童年经验里挖掘根源的弗洛伊德,霍尼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指出,神经症系统乃是一个动态的机制,它自成一体,独立并且随时随地发展变化。例如它会被挫伤,然后不经由当事人的意识发现而能自动重生。恰如出卖灵魂给魔鬼的神话所述,神经症患者为获得 永恒 无限 伟大 光荣 ,与魔鬼签约,却付出了一生囚禁于内心牢狱的惨痛代价。
在美国,每年都有数百名被告仅仅因为一个公民的法庭证词而被定罪。虽然心理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怀疑目击者可能非常不可靠,但新的证据毫无疑问地表明,陪审团大大高估了目击者陈述的可信度。这是一个法律体系尚未解决或正视的问题。正如李昌钰所说,法庭上40%的证人提供的证词与事实有偏差。 在《目击者证词》这部经典作品中,伊丽莎白 洛夫特斯从心理学角度对法庭上目击者记忆的可靠性提出了异议。她从容易导致目击者出错的基本要素开始,如恶劣的观察条件、短暂的接触和压力,然后转到更微妙的因素,如期望、偏见和个人刻板印象,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实验揭示了如何从询问的方式上彻底改变目击者的记忆,如何巧妙地植入新的记忆。 本书曾荣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APF)国家媒体奖(National Media Award),其中的实验曾入选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在
本书包括:绪论 心理学的现状;定律的构成与情境的陈述;生活空间陈述的概念;心理生活空间的内容与外延等内容。它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原则,涉及到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学说、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liu派或家系中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本书理论丰富,观点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弗兰克尔*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系统阐述了意义治疗学的三个理论基础,即意志自由、意义意志和生命意义。意志自由是人类的一个特征,属于人类经验直接给予的东西。意义意志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精神自由,通过自己的选择,战胜环境的限制并努力去探索人生的意义。生命意义包含在个人的生活经验之中,寻求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的责任,即使面对痛苦、罪疚和死亡时也应该如此。书中还特别提出了人发现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就是心理愈合的过程,心理治疗中重要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本书不仅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每个人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都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