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许多文人政客都学习《通鉴》,从中得到益处。为了普及《通鉴》,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读懂,本书语译《通鉴》全书,采用原文与语译逐段对照的形式,即双页码为《通鉴》原文,单页码为语译。第一册开篇有 导论 ,介绍《资治通鉴》这部千古奇书的总体情况,以及这套编年史书的历史价值,有很强的延伸性阅读价值。第一册设总目,方便读者概览18册全貌。每一册前设有本册目录,方便读者索引。每卷前设大事提要,
《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相宅相墓属中之一种,原书藏北京故宫,题晋郭璞著、明刘基阅,系清康熙精抄本。 我国古代看风水有形法一派,流传书籍很多,但均重在寻龙捉脉、点穴立向及认砂吉凶,对水形水法及其善恶,均仅随笔带过,且多在后略加论述(如我社同时出版的《甲砂玉尺经》),而《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却专论水之形气,说明水形既有屈曲、回顾、绕抱、斜飞、直冲、反跳及来去分合的区别,又从理气天星、方位及喝形呼穴方面进行了探源,而这些都能反映水之形气的吉凶。原书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图文并茂,整理者又根据解说需要补充了不少插图,希望能更清楚地说明古人到底是怎样为阴宅阳宅选址的。《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是研究水龙
六壬是我国古老的预测吉凶的方法之一,位列三式之首。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之一,以清康熙内府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共分为两部分:直指和析义。直指简明扼要地介绍六壬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析义则对六壬所可能产生的每一课(以六十甲子纪日配每日十二个时辰共可得720课)的意义进行了分课解释。 整理者在保持原著风貌的前提下,用通俗的语言及实例对全书做了详尽分析,逐课讲解,便于雅俗共赏,是六壬研习者案头推荐之书,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资料。
本书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包括古文字考释、古文字与上古音、古文字与古汉语词汇、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书与数字化资源等五大专题;下编大致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始材料进行读解,涉及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简帛、秦汉简帛、战国秦汉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及其他文字等。本书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对古文字已有初步了解并有学习意愿的读者,包括文史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本学科拟考研的学生,书法爱好者等。
《鲁班经》为我国古代营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用指南书。它是一部论述建筑与fengshui关系的集大成专著,成书于明代。本书含《新镌工师雕斫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三卷,附《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一卷、《秘诀仙机》一卷。《鲁班经》卷所说的就是总论和一些关于fengshui以及鲁班尺的运用,还有王府宫殿、寺观庵堂等的建筑规范。第二卷主要讲人家居宅之附属部份的建造,以及各种木工器物的尺寸和样式,还有制作这类东西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制作避开的日子。第三卷涉及房屋和周边环境的fengshui问题。书中重点论述了古建筑中所用的寸木尺地、片瓦只砖,以及建筑物的尺寸大小、左右前后与吉凶祸福的关系。书中还配有大量古籍影印图形的重绘版,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各种明清主流家具的形状和尺寸。 本书不仅是一部罕见的古代建筑文化集大成之作,还是
《左传》在“《春秋》三传”中最有影响。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一改《春秋》大事纲要的记史方法,代之以系统灵活的史书编纂方式,既记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国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左传》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其写作手法为正史传记及叙事散文所借鉴,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书以《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正义为底本,参考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对《左传》进行全文注释与白文翻译,在每卷开头做有题解,对该卷主要内容进行梳理,简介主要事件。注释以简洁清晰为主要特色,对比较复杂的人物关系、历史事件注释较为详细,以便于读者理解。译文以直译为主,力求准确流畅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文学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不仅名家辈出,诗词数量更是多若繁星,至今流传下来也是数以万计。是以历代唐诗宋词大多以选本形式出现。其中,由清末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上彊村民选编的《宋词三百首》,无论是代表性还是流传度都位居前列,是现代中国人入门唐诗宋词的经典选本。 《唐诗三百首》以19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增补诗人19位,名篇55首。每首诗对难点字词、制度、典故及古汉语知识等均作注释。每位诗人都有小传,对诗人生平及诗作风格作精要解读。书后还附有近现代诗人朱自清专为《唐诗三百首》撰写的导读,从而降低理解难度,增加阅读厚度。 《宋词三百首》以 1934 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近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所著《宋词三百首笺》为底本。增补词人14位,词作45首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优选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平行世界?地心世界?还是遗失的一片大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中华文明之根,我们的根在哪里 嫦娥奔月、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耳熟能详的古代神话故事,列异传》《搜神记》《神异记》等古代小说,《青云志》《花千骨》《捉妖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现代影视,都与《山海经》有关。 《山海经》是中国神话和传奇故事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描述华夏文明起源、先民衣食住行、古老动植物中药文化、史前山川地理形胜的宝典。它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地理、动植物、矿产、民族等,涉及多个学术领域,如哲学、宗教、历史、天文、民俗、医药、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可谓包罗万象。 《山海经》是中国历代史家的参考书,是记载神话*多的一部奇书。全书记载了四十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因词人辈出,作品繁多,故宋词历来多以选本的形式出现。其中,被誉为 晚清四大词人 之一的上彊村民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无论是代表性还是流传度,在近代都位居前列,是诗词爱好者品读宋词、领略宋词之美的上佳之选。 底本可靠,选篇更丰富。 本书以 1934 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近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所著《宋词三百首笺》为底本,为弥补底本在选词上偏南宋轻北宋、重婉约轻豪放的不足,对词人与词作做了增补,并按词人出生先后顺序重新编排,收录宋代词人87家,宋词313首。同时,为了让读者一览词的千年流变,又从唐、五代、元、明、清词中精选16首。只此一书,即可领略千年词作风华精粹。 全本全注,无障碍阅读。 新增词人小传,介绍其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及其词作的风格与特色。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