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 说的很重要的资料。 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 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 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韩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以系统灵活的编纂方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 早的编年体史书,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春秋左氏传》根据春秋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对春秋诸国战争、外交、内政等各个方面加以记述。同时对各类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理念、天文地理、神话传说、民间歌谣都有记述和评论,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部展现春秋历史全貌的百科全书。
《国学经典诵读本》(全16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余种,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
《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 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 ,以 尊老,敬老、养老、送老 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 孝 劝 忠 。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 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 清刻本述略 常用版本术语 版本书目 版本避讳举要 等内容,并配有插图。 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本书是周振甫先生对《诗经》的译注。在翻译《诗经》原文的过程中,周先生采用直译的方法,而且尽量体现出《诗经》的韵文特质。同时,注释其中难解的字词,从而帮助读者理清文意,走进这部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作。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诗经》“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
。
顾迁译注的《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尧典》中记载的观象授时、四仲中星等可以说是世界最早期的天文学记载,其真实性得到现代天文学家的广泛肯定。《禹贡》一篇,乃鸿篇巨制,对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物产、土壤等作了详细划分,引起后世自然科学家的广泛探讨。《吕刑》篇主张不滥用刑罚、注意德教的“祥刑”思想深深启发影响着后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洛诰》等篇记载周初营建洛邑之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洪范》一篇“统治大法”,详列“九畴”,备言天道人事,对后世君主影响深远。因为《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