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南宋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 。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 《论语》的核心思想为 仁 ,提倡 仁 义 礼 智 信 ,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其内容广泛深邃,其风格隽永含蓄,对后世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所谓 礼记 ,就是关于 礼经 的 记 ,即对 经 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这类的书。《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小戴礼记》,也称为《礼记》,凡四十九篇。本书是对《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全文注译。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出题解,扼要概括通篇内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文的分节参考了北大标点本《十三经注疏 礼记正义》及各家译注本的分节,文字也参考各种版本进行了勘校,有调整者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再次出注释,注释兼及章句训诂与名物制度介绍,在引述各家说法时,为求简明,常见的郑玄注、孔颖达疏,简称 郑注 孔疏 ,其他注家或相关著作则引作者与书名,如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 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 ,以 尊老,敬老、养老、送老 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 孝 劝 忠 。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习录》是明儒王阳明的语录及论学书信集,为心学基础典籍。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令狐德棻所撰《周书》虽以 周 题名,实际上 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 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 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 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 西魏、北周历史*基本、*原始的一部史书。
十三部儒家经典,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典籍。其地位之尊崇,是没有其他的经典可比及的;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渗透于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等方方面面, 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截止目前,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丛书中,儒家十三经陆续出齐。此次聚合捆绑推出《十三经》(全本全注全译,全套装),以帮助众多读者扫除深奥文词带来的阅读上的障碍,读通和理解这十三部经典著作。 1.《周易》:被称为 群经之首 ,由 经 、 传 两部分组成。 经 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 传 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 十翼 ,又自成体系而为 易传 。 2.《尚书》:我国*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
文史学界专业联合推荐,更有中国古典文学界专业学者傅璇琮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精心筛选、扩充经典种类。 选字注音、注释译文详解、古板画配图图说,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清扫阅读障碍。 弥缺补遗,在原有的家藏四库版本基础上,将原精华选本增补为全本、全解。
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 文化重建 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印光法师文钞》是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书信、论、记、疏跋、法语以及杂著等文字的汇编。自1912年印光法师于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潜修,高鹤年居士将其四篇文稿刊登于《佛学丛报》后,龙天推出,应世弘法。先有徐蔚如等民国大居士,后又有德森法师、罗鸿涛等,欲报印光法师法乳之恩,故集成增广、续编、三编,计文钞十卷,共一百余万字,是近代以来流通量*、流通面*广的佛教著作之一。 大师之《文钞》是末法时期众生黑暗中的明灯,苦海中的舟航,往生成佛的路标。今人学佛,如不依《文钞》之教诲,实无入手之处,成就之时。故当今佛门大德,皆普劝学佛之人,当读《印光法师文钞》,并依之修行。 本书共分四册,收录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四卷、《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二卷、《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四卷以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一卷,以现
《诗经》又称《诗》,是我国现存部诗歌总集,所録多为先秦民歌,相传原有三千余篇,后经孔子删订,成为今天所见的三百零五篇。这些诗歌,根据音乐风格和采诗地域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分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墉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和《豳风》,“雅”分《小雅》和《大雅》,“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根据所载内容不同,它们又可分为婚恋诗、战争诗、徭役诗、农事诗、宴飨诗、祭祀诗、怨刺诗等。 《论语·季氏篇》称“不学《诗》,无以言”,《阳货篇》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可见,在孔子时代,《诗》已经很受重视。到了汉代,它被列为官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 十翼 ,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以其富有特色的哲学思维和结合史事的解说,为学问之冠冕。《尚书》又称《书》或《书经》。今多称为儒家经典之一,但不仅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之代表。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虽说文字大体古奥迂涩,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论语》为儒家经典之著作,也是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典籍之一。论语作者大致可以确定为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言行的记录,在战国至汉朝前期,逐渐奠定了其作为政治、文化、教育经典性的地位,但其内涵远不能用今日任何学科分类纳入。历来版本较多,记言记行生动简洁,孔门诸儒形象、彼时社会场景跃然纸上,而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哲学、个人修养的意义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