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 心学 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均载于《大学问》一文中。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儒学的发展贡献尤为卓著。他创立了以 良知 为本体,以 知行合一 为实践工夫,以 致良知 为实践目标,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 阳明心学 ,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有古有今,是一个历史意识深厚,典籍浩瀚的民族,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提出了文明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六十六年的变化,让我们不断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中国”应是体现中华文明的政治概念,没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也就没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经济和政治中国必须以文化中国为基础才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生命力及“协和万邦”的说服力。《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宋明儒学“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宗教情怀,都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展现。我们从事经学研究的读书人,本着以学术为天下公器的原则,对这份人类的共同遗产进行保管、整理、修缮、解释、发展和弘扬的工作,是为了“自立”也是为了“立人”。 儒家传统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结
先秦诸子在整合上古文献基礎上所进行的思考舆写作,构成了中国古典学术的真正源头。《淮南子》一书则是融合先秦诸子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文献来源甚古,均被纳入到刘安的理论体系中。或明引,或暗引;或踵成其说,或敷演其義。由朱新林所著的《淮南子徵引先秦诸子文献研究》一书採取专题研究的形式,以考论结合的方法将书中徵引的部分诸子之学加以勾稽梳理,希冀通遇这种方式勾勒出西汉褚子学的大致面貌,亦可视为封中国元学术的一种重新考量。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国家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展示了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历史景观。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变迁中,政治家们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形成了各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学者们则以这些经验与理论为原料,提炼加工,创造出五光十色的政治学说。本书从我国古代各种典籍中选取相关的代表性言论一千二百多条,并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有些难懂的词还做了注释。选编的原则,内容上务求精,即理念积极向上,论述精当透彻,尽可能对今天有应用价值;文字上务求短,即语言简洁,文字通俗,尽可能使读者易读易记。我们学习古人,切不可泥古不化,既要学习古人,又要古人,才符合“与时俱进”的辩证法。
先秦诸子在整合上古文献基礎上所进行的思考舆写作,构成了中国古典学术的真正源头。《淮南子》一书则是融合先秦诸子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文献来源甚古,均被纳入到刘安的理论体系中。或明引,或暗引;或踵成其说,或敷演其義。由朱新林所著的《淮南子徵引先秦诸子文献研究》一书採取专题研究的形式,以考论结合的方法将书中徵引的部分诸子之学加以勾稽梳理,希冀通遇这种方式勾勒出西汉褚子学的大致面貌,亦可视为封中国元学术的一种重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