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四书五经(全3册)》包括《四书》和《五经》两部分。《四书》含《论语》、《孟子》二书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宋代淳熙年问,我国著名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为它们作了注解,名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得以流传。 《五经》包括《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著作。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五经》中的《礼》,汉代指《仪礼》,后代指《礼记》。《春秋》后来又与《左传》合并,称《春秋左传》。因《四书》和《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之书,所以后人将其合刻为《四书五经》明代已有学人将“四书五经”用于书名。 《四书五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正宗传统,对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东南亚汉文化圈产生过深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论语》以修身治国为诉求,以仁为根本,以善为指向,以学为方法,为人们构建了一座 的道德之都。这一道德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石。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孔子的思想与精神,主编林少华在文章中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
本书为2018年出版之《论语研读》一书的修订本。作者在研读潘重规《论语今注》后,加入了相关内容,此外也对全书内容做了增补和修订。 本书是作者在2007年给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开设《论语研究》课的基础上写成的。 《论语》是中国历 影响 的一部书,也是历来研究得 多的一部书。对《论语》的研究,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但对《论语》的研究, 根本的,离不开对《论语》文本的解读。历代对《论语》的注释,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从语言文字方面来讨论对《论语》文句的理解,是本书的重点。本书分为七个单元。 单元的重点是讨论为什么叫《论语》,《论语》的“论”字为什么读lún,以及《论语》的编撰和流传的过程。第二单元讨论与《论语》的阅读和理解有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单元从《论语》中有关的章节来讨论孔子当时的一些
宋陈次升撰:本传载所陈前后凡十余事,皆有关与贤奸消长、政治得失之故,为他人所不敢发;而谓其他所言曾肇、王觊、张庭坚、贾易、李昭圮、吕希哲、范纯礼、苏轼等,公议或不谓然:今即集中所存诸疏观之,其论王观也,以曾布所善:其论曾肇也,以布之至亲:其论吕希哲也,亦以韩忠彦之亲:其论范纯礼也,以对辽使误犯御名:事各有因,与曲加指摘者不同。且是是非非,虽当代清流亦不肯稍存假借:此正其破除成见,毫无党同伐异之私:作史者乃以门户之局为次升之病,谬之甚矣。
《未曾有说因缘经》乃黄胜常居士根据经中佛说经名而称的正名。为嘉惠后学,弘扬正法,黄先生将全经分成二十品,通过对二十个故事和一些譬喻所表达的法义,将如来正教与如来方便的修学次第,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加以阐述。特别是对十善戒法的全部因缘果报,对般若智慧是甘露、良药、桥梁、大般的四重法义,对”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这未曾有的因缘果报十六字真言,作了精辟透彻的分析和现前实证的说明,真是法施除暗,明无量灯。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本书是对《论语》全本的注解,交代了原文的背景、故事和意义,分析《论语》对现代人物的指导意义。
本书为2018年出版之《论语研读》一书的修订本。作者在研读潘重规《论语今注》后,加入了相关内容,此外也对全书内容做了增补和修订。 本书是作者在2007年给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开设《论语研究》课的基础上写成的。 《论语》是中国历 影响 的一部书,也是历来研究得 多的一部书。对《论语》的研究,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但对《论语》的研究, 根本的,离不开对《论语》文本的解读。历代对《论语》的注释,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从语言文字方面来讨论对《论语》文句的理解,是本书的重点。本书分为七个单元。 单元的重点是讨论为什么叫《论语》,《论语》的“论”字为什么读lún,以及《论语》的编撰和流传的过程。第二单元讨论与《论语》的阅读和理解有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单元从《论语》中有关的章节来讨论孔子当时的一些
《尚书》意即“上古帝上之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有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礼记》是一一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尚书礼记(国学经典 精注精译)》由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雌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
中华文化讲堂编订的《国学经典诵读本》遴选中华 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经典三十余种。全书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和注音均参考历代注疏和诸家版本,严加考证,以求 善。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易经》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的书,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为世界哲学、宗教、心理分析、商业、文学和艺术提供了灵感。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辑录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辑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篇幅浩繁,刊刻费用巨大,又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选编为《格言联璧》。《格言联璧》共分为学问、存养、持躬、养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言、悖凶十一类,内容广博,意蕴深厚,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各个时代的思想精髓都有所包罗,厚重睿智的思想通过简练的话语得到了明晰的呈现。_x000D_ 《格言联璧》成书于清朝中晚期,书中的许多格言侧重生活实际,直至 仍不失实用意义。“养生类”中的格言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对当下人们保养身体仍大有帮助。“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等章对人们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导和告诫,对现代人仍有一定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