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周易》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二十世纪将是中国全面振兴的世纪,也将是中国完成全方位现代化的世纪。此时,唯有重建中国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方不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丧失自身文化的主体性。 而今善文兄之先帅祖马振彪先生所着《周易学说》,则广引先秦至民国期间之易说逾二百家,于康熙以降两百余年之易学采择尤多。马振彪先生生当近世,卒于六十年代,于其晩年仍对《周易学论》修补不息。《周易学说》可说上承传统治易之通风,下启治易现代化之契机,也为海峡两岸易学交流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周易》是我国现存的早的一部占筮书,它以卦的形式展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商旅之行、战争、婚姻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语言通俗易懂。本书是一本关于其研究的参考读物。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现存的《周易》十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周易》由八卦构成,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都是经文,称为《易经》。《易经》分上、下两经,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传》是后人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解读的文字,又称“十翼”,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文章构成,为多人所作之合。 《周易》初是以卜筮书的形式出现的,这使它在秦始皇的“焚书”中逃过一劫。作为一种推测命运、吉凶的方士之书,《周易》无疑含有迷信的成分。但它通过
由于海峡的阻隔,我们暂时无法一睹《四库全书会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社集团对于《回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这也是这部中华文化的珍品首次在大陆印行。它的才出版印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四库全书会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在辅之以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丛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
夫易者,范围天地之书也。广大无所不备,故九流百家之学,皆可窜人焉。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于易之本意反晦矣。汉儒林传:孔子六传至苗川田何,易道大兴。吾不知田何之说何如也!降而焦二乐,世应、飞伏、动爻、互体、五行、纳甲之变,无不具者。 吾读李鼎祚易解,一时诸儒之说芜秽康庄,使观象玩占之理,尽人于淫瞽方技之流,可不悲夫!有魏王辅嗣出而注易,得意忘象,得意忘言;日时岁月,五气相推,悉皆槟落,多所不关,庶几潦水尽而寒潭清矣。
《易经全集:最神秘的处世哲学》是最神秘的处世哲学。《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道在天地问,始也惟圣人能通之,故图、书后而卦象生,于以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以为创也,其实因也。孔子赞《易》知卦象之本于图、书,故于《大传》具明之。创教始以为河图授裁,蒙因之而画卦;洛书赐禹,禹因之而演《范人歧而二之,其说显戾于圣人,孟坚则知其相为经纬表里也,然亦不能言其详。婺源江慎修先生,著书满家,晚尤嗜《易》,搜择古今参以己见,撰《河洛精蕴》一编,凡九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论图书、卦画之原,先天后天之理,著策变占之法,为河洛之精;外篇论图书、卦画所包函,旁推交通,为河洛之蕴。自谓为先儒拾遗补缺。宣州黄子云甫,校而寿诸梓。余惟《宋·志》说《易》之书,多至二百十三,其能发挥精蕴,间亦有人而按部以求,存者无几,且易理广大悉备,家自为书,人自为说,前之自信为得其精者,久之或又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杨天才等的《周易》主要内容有: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其中题解、注释、评析为作者在长期学习和研习前人注解的基础之上的心得,其中于前人未解或解之未的之处多有新见。当然,作者并不敢视此为确定之说,只是出于 引玉 之思而言之,或为贻笑大方,冀见之于高明批正,当为学易、研易之快事。 题解 部分,主要概述一题、一卦之大义,并从内容上做出简略解析,期以明确、简要的解释,勾勒出卦象及卦爻辞的主要内容。 注释 部分,在标明疑难字音、字义和分析句式前提下,主要解释卦爻辞与卦象之间的联系及其所蕴涵的意义。对于占验吉凶而言,重在阐发动变之爻的意义,所以 述评 基本上是一爻就附有一 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