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 十翼 ,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以其富有特色的哲学思维和结合史事的解说,为学问之冠冕。《尚书》又称《书》或《书经》。今多称为儒家经典之一,但不仅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之代表。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虽说文字大体古奥迂涩,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传”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十翼”,又自成体系而为“易传”。本书以《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为底本,采取逐段逐爻注释、翻译、评析的方式,释读文本,详析义理,是兼及《周易》普及与研读的文本。
本书作为初学者的入门向导,从《易经》的卦辞、爻辞以及《易传》中选出近三百条警言妙语,分门别类,逐条解说,间加说明,指出精义。选文尽量包括《周易》中的全部思想精华和语言精华,解说注意吸收古今研究者的成果,其中当然也有编选者个人的看法。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水平,解说在力求准确的前提一下,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希望读者通过这个通俗介绍,轻松愉快地进入《周易》这座神秘的殿堂,尽情领略这部奇书博大精深的哲学思辨,欣赏它珠玉锦绣般的文辞,并初步掌握打开进入这座神秘殿堂的钥匙,以便今后能够独自去探讨它无穷的奥秘。
本书作者尚秉和,字节之,河北省行唐县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逝于1950年。为前清光绪进士。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尤精于易学。其代表作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及《周易尚氏学》。上述三部著作,奠定了尚氏在中国易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崇高地位。 尚氏之学的根基在《焦氏易林》。而《焦氏易林》全面保留了《易经》、《左传》、《说卦传》等先秦易学精髓,即象数之真谛。至东汉始,易学开始走下坡路,易道渐次失传。而马融、郑玄、荀爽、虞翻等辈,所传之《易》,并非易道之真谛,而活泼无碍、运舞不休的易象符号嘎然沉寂,代之而起的是荀、虞之流卦变、爻变之《易》。于是,才有青年才俊王弼横扫象数、清谈空理之风。真可谓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呜乎!易学从此江河日下,冥冥长夜二千年矣! 尚氏在
《湖湘文库:凝园读易管见》围绕着《周易》卦爻辞,包括彖辞、象辞来阐释《周易》每卦每爻的精义要旨。每爻每卦的义理都能够自圆其说,都能够自成体系。难能可贵的是,《管见》中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罗典长期读易学易的心得体会,都是他自家苦苦揣摩、体贴、玩味出来的,甚至有许多是他废寝忘食、苦苦思索后豁然开朗的结果,具有浓郁的罗记风味。
一九二四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北洋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负责接收清点清廷文物图书,清点过程中,在故宫内发现了与其他字书杂物放置在一起的“四库全书薈要”,所幸该书不僅完整无缺,而且觸手如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部世间孤本竟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薈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在竄逃之际,又把“薈要”运到台湾。一九八五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本,共五百册。 由於海峡阻隔,我们暂时无法“睹‘四库全书薈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集团对於“薈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这也是这部中华文化的珍品首次在大陆印行。它的出版印行,无论是对於歷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於中国古代歷史与思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
本书为焦循著作集之一种,是对焦循易学文献的汇集,收录《易章句》《易通释》等五种,对了解周易具有重要文献参考价值。
《易传》之名,早见于战国:人们将解释《周易》的文辞,称作《易传》,又称《十翼》——现在《易传》己成为《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易传全译》是当代易学大师刘大钧教授、林忠军教授的*力作,是迄今为止权威的关于《易传》诠释的读本——乃为易学研究者、爱好者探寻《周易》奥秘的入门书。 初为《易传》古经作传解的文字,究竟起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史料记载,汉代系统以《易传》解释《周易》经文的,为西汉人费直,现在《易传》己成为《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是当代易学大师刘大钧教授、林忠军教授的*力作,是迄今为止权威的关于《易传》诠释的读本,其尽量将《易传》原文本意信实可靠地译为现代汉语介绍给读者,凭借此书,或可由浅入深,先窥其门户,然后登其堂奥矣!此乃易学研究者、爱好者探寻《周易》奥秘的入门
《周易》,又称《易》、《易经》,是中国古代用于占卜吉凶的书,含有一定的古代哲学思想。全书为分为经、传两部分。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爻辞。传包括七部分计十篇: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合称“十异”。
《周易参同契(汉英对照)(精)》内容介绍:《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道教早期经典之一。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于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在中国道教史与古代科技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周易参同契》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炼丹文献,它介绍的种种方法虽然炼不出可以长生不死的金丹,但它总结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推动了古代化学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初,此书就被吴鲁强和坦尼·L.戴维斯翻译成英文,在海内外传播。 《周易参同契(汉英对照)(精)》的作者是魏伯阳。
木书是有关《周易》图谱完备的工具书,收图近千幅:它以图谱的形式探索、解释《周易》之精蕴,从而“藏万于一”,使读者存一书而可见易图发生及发展之大概。 本书图象内容跨越哲学、象术、术理、大文、医学、军事、堪舆、卜筮等众多领域,是对《周易》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寻。其中对天地万物共通规律的揭示,堪称穷幽测隐,奥妙无穷,闪烁着古代东方智慧之光芒。 木书为易学精华书系之一,是有关《周易》图谱完备的工具书,洋洋数十万字,收图近千幅,它以图谱的形式探索、解释《周易》之精蕴,从而“藏万于一”,使读者存一书而可见易图发生及发展之大概。本书图象内容跨越哲学、象术、术理、大文、医学、军事、堪舆、卜筮等众多领域,是对《周易》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寻。其中对天地万物共通规律的揭示,堪称穷幽测隐,奥妙
《周易》,是历代学人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根。今天,我们要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世人的道德品质,研读《周易》应当是大裨益的举措之一。 宋儒程颐说过:“《易》道广大,推远则无穷,近言则安静而正。天地之间,万物之理,无有不同。”又说:“《易》之道,其至矣乎!圣人以《易》之道崇大其德业也!”(《河南程氏经说》这既是前哲对《易》道的极力赞美,又体现着读《易》的崇高宗旨。 本书以清代武英殿刊刻的四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经传卷次一依其序。对原文偶有校改处,均注明依据。至于书中的“题解”、“注释”、“译文”、“综合”各部分内容,恐难免有疏舛之处,惟盼同道学者有以正之。倘若初涉易学的读者能从中或多或少悟得《周易》思想之内涵所在,则是笔者的莫大荣幸。
《周易》系《中华经典精粹解读》第三辑中的一种。通过对《周易》部分篇章的原文呈现、简明注释、晓畅译文及扩展阅读、文后点评,帮助读者朋友了解《周易》、读懂《周易》。全书以易理为中心,经文、彖传、象传相随而行,辅以精当的注、译、评,充分彰显《周易》的深刻易道和闪光的人生智慧。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现存的《周易》十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周易》由八卦构成,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都是经文,称为《易经》。《易经》分上、下两经,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传》是后人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解读的文字,又称“十翼”,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文章构成,为多人所作之合。 《周易》初是以卜筮书的形式出现的,这使它在秦始皇的“焚书”中逃过一劫。作为一种推测命运、吉凶的方士之书,《周易》无疑含有迷信的成分。但它通过
一、本辞典共收词目4608条。包括易学常识、易派易例、经传要语、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别类参列等七类。 二、词目表词目首字画数数编排。 三、一词多义的词,用①②③④等分项解释,但仅限于有关《周易》经传及易学内容者。 四、“经传要语”词目,含卦名、爻名、《十翼》篇名、经传重要辞语等,为本辞典的主体部分。 五、后人融合《周易》言辞铸为成语者,亦间为采摭简释,列为“易辞衍用”一类,以明《周易》对汉语言文学之影响。 六、“治易名家”词目,一般以人物本名作正条,重要人物的字号酌列参见条。 七、“易学要籍”词目,以采录目前尚存的历代重要易类著述为主。 八、“别类参列”词目,含易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未能归入前六类的内容。 九、历史纪年,中国古代史部分一般用旧年纪,夹注公元
焦循,字里堂,一字理堂,清代大儒。他自建雕菰楼,足不履城市十余年,潜心治学。于经学、易学、史学、算学、训诂学等多个领域都有众多著述。是清代中期的重要学者。学方面,焦氏之易,将数学运算的逻辑引申到《易》,从而建立起“旁通”、“相错”、“时行”等特有的演绎推理系统。他的易学研究发千古未发之蕴,在易学史上有着重要价值,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当前易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居渊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焦循研究,本次将焦循的易学著作集中整理,不仅对焦循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易学研究也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