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人民用以表达自己精神感受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在于历代书家的刻苦临写,而且还在于众多书谕家的潜心探求。孙过庭就是其中一位极为重要的书学名家,他所著《书谱》一书,千余年来一直被视为书家之作。在这篇书谕中,孙过庭详细谕述了正、草二体的笔法和章法。在笔法的运用方面,孙过庭要求骨力与遒丽、劲速与淹留、浓与柘等对立方面融合相济。在书体的风格方面,要求真草兼通,谕证了专精与兼通对于书法水平提高的作用。孙过庭认为书法各体,各有所用,各有所长,只有集诸体之长通会于一身,方能逹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此外,《书谱》叙理翔实,抉发精微,妙衋其趣,极富文彩,不仅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书谕著作,而且也是一篇文辞华美的散文佳篇,千余年来,影响深远。本
茶艺是茶文化具有活力的部分,同时,也形成了茶艺师这一职业。本教材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茶艺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茶艺发展简史、茶艺组成、古代茶艺、茶艺用具、泡茶技艺、品饮技艺、茶艺礼仪、茶艺配饰、茶席设计、茶艺环境、茶艺表演、茶艺编创、茶艺鉴赏、茶艺训练、茶艺实践、茶会举办等内容。全书突出理论,更强化技能,配套制作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作为本科、高职、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资料。
大益八式是礼仪与修行的结合。所谓心灵层面的修行,就是引导人们通过独特的回甘体验、茶事审美、生命体悟、调整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最终获得健康和谐的人生。
该书虽名为“诠译”,但作者并未对全书文字进行诠释,而是摘取了其中不易理解、内容存在释读上的歧义、历来断句不尽合理等篇章,可以说是一种避轻就重的工作。该书对今、古《尚书》的编次、内容、断句等提出了真知灼见。可以说,《尚书诠译》一书在考订译注《尚书》的同时,也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这既助于我们理解这部艰涩难懂的“古书”,又有助于我们在追溯当时历史场景的过程中去把握《尚书》的内容。
无
吴汝纶作为一代古文大师,于《尚书》用力尤深,《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是他代表性的著作。《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的写作始于光绪七年(1881年)以前,完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吴汝纶时任冀州知州。《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在体例上专用今文,不用“伪古文”,将《书序》总作一卷置于本经之后,深受清代考据学影响。吴汝纶治《书》主张义理、文章、训诂并重,他的训诂以《史记》为主,兼及其它,并注意向其他学者虚心求教,精益求精。
太炎先生耽酝《尚书》,老而弥笃。自言已通百之八九十。胜於清儒。晚以全书亲授及门诸子。余参末座,备闻其详,有闻必录,积累成册。凡先生所说《尚书》,具於是矣。《太炎先生尚书说》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太炎先生耽酝《尚书》,老而弥笃。自言已通百之八九十。胜於清儒。晚以全书亲授及门诸子。余参末座,备闻其详,有闻必录,积累成册。凡先生所说《尚书》,具於是矣。《太炎先生尚书说》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吴汝纶作为一代古文大师,于《尚书》用力尤深,《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是他代表性的著作。《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的写作始于光绪七年(1881年)以前,完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吴汝纶时任冀州知州。《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在体例上专用今文,不用“伪古文”,将《书序》总作一卷置于本经之后,深受清代考据学影响。吴汝纶治《书》主张义理、文章、训诂并重,他的训诂以《史记》为主,兼及其它,并注意向其他学者虚心求教,精益求精。
该书虽名为“诠译”,但作者并未对全书文字进行诠释,而是摘取了其中不易理解、内容存在释读上的歧义、历来断句不尽合理等篇章,可以说是一种避轻就重的工作。该书对今、古《尚书》的编次、内容、断句等提出了真知灼见。可以说,《尚书诠译》一书在考订译注《尚书》的同时,也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这既助于我们理解这部艰涩难懂的“古书”,又有助于我们在追溯当时历史场景的过程中去把握《尚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