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政治、思想、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资料,但《尚书》文字却佶屈聱牙。《尚书译注》博采众家之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通顺畅达,能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
《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政治、思想、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资料,但《尚书》文字却佶屈聱牙。本书博采众家之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通顺畅达,能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
顾迁译注的《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尧典》中记载的观象授时、四仲中星等可以说是世界 早期的天文学记载,其真实性得到现代天文学家的广泛肯定。《禹贡》一篇,乃鸿篇巨制,对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物产、土壤等作了详细划分,引起后世自然科学家的广泛探讨。《吕刑》篇主张不滥用刑罚、注意德教的“祥刑”思想深深启发影响着后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洛诰》等篇记载周初营建洛邑之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洪范》一篇“统治大法”,详列“九畴”,备言天道人事,对后世君主影响深远。因为《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尚书选译(修订版)》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历史文献。它实际是古代文献的汇编本,其中有真实可靠的档案文献,也有后世人根据传闻整理记载的文献史料,还有一部分是时代更晚的人编造的文字资料。它所记述的史事,上起唐尧、虞舜,下至春秋战国时期,包括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阶段。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在《尚书》保存的真实文献中,时代最早的要数《商书》里的《盘庚》上、中、下三篇,这三篇记叙的是盘庚迁都于殷的史实,是盘庚死后整理成的文献。
《尚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分为虞、夏、商、周四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关于尧、舜、禹、皋陶、启等人的远古历史传说;关于周朝建国初年的重要文献,尤其重点反映了周公旦的活动;一些零散孤立的档案。它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佶屈聱牙。此次整理时加入曾运乾《尚书正读》的内容。
《书集传》或称《书经集传》,或称《书经集注》,也有称为《书传》或别的书名。《书集传》代表宋代《尚书》学研究的优选学术成就,元代仁宗皇庆二年(1313)议行科举,立于学官,试士亦定为标准注本,是《尚书》诠释的正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很有影响的学术经典。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承继性,作为赵宋以降儒家的重要著作,研究《书集传》对于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书集传》的作者是南宋有名学者蔡沈。根据《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宋元学案》卷六十七以及大量相关资料记载:蔡沈(1167-1230),“沈”音“沉”,或作“沉”,号九峰,建阳(今福建建阳市)人。其父南宋大儒蔡元定,字季通,学者尊称西山先生,“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大原,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
本书采用编年体例,全面考察今文《尚书》中所存各类作者的各类文体的散文作品,力求辑录的穷尽性和使用的针对性,以达到学术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本书分为导言、正文、附录三部分。正文编撰体例为:1.纪年;2.纪人;3.纪事;4.录文;5.注释;6.简析。具体编撰原则有三:1.辑录全面;2.注释精慎;3.简析扼要。附录包括《纪年表》、《作者篇名分类表》、《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尚书》是儒家传统中的核心典籍之一,它记载了自上古尧舜时期直至西周初年的古史资料,是我国 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在内容上,《尚书》典、诰、誓、命等四种体式记载了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侧面,是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因其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后世常称为难读,现代的传统文化爱好者 是望而生畏。 周秉钧先生是现代训诂学大家,在《尚书》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这本《尚书》于今古文各篇皆有收录,针对原文有详尽精当的注释及文意准确的白话译文,浅显易懂,较好地反映了《尚书》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