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主要经典,而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学派,因而“四书五经”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大学》原为《礼记》第42篇,《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主要讲的是为政在人之道,是一篇如何平治天下的政治论文。《中庸》原是《礼记》的第31篇。《中庸》讲的是儒家的处世哲学。“中庸”二字,大致相当于“适度而得体”,朱熹解释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儒家认为对人、对事应该遵照这样的原则,掌握最佳状态,恰到好处。《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其作者是孔门弟子与再传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公孙丑所作。《孟子》原为七篇,东汉赵岐作注,把每篇分为上、下二篇,今本《孟子》便成了十四篇
四书 ,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理论的源头,前者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是儒家 修齐治平 的理论大纲;后者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是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论语》则是教人如何进德修业,以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孟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蓝本,对 四书 进行全本新绎,每章分章旨、注释、语译,并采用新式标点、注音。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让庄严厚重的经典变得易读易懂,为当下学习 四书 并运用经典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