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讲义》对《大学》、《中庸》二经作详细的分析解读,内容包括对原文的注释(含校勘)、训译和对章旨、节旨的归纳总结,保留郑玄、朱熹等人的经典注释,是迄今对二经所作最为全面的整理训解,新见纷呈,信息准确,浅显易读,雅俗共赏。
中华之女德教化,由来已久。逮自明朝,王相作《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书之集注,名曰《女四书集注》,天下翻印者众,“女四书”由此而来,实乃女德教化之集大成也。这套《女四书集注》,乃清末光绪庚子年仲烁 江荟宝文堂藏本,为其时女子学堂之教材。其将“女四书”白话演绎,文字浅白而义蕴不失。今日女子读之,亦能涵养女德,于和谐身心、家庭、社会,有大益也。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儒家最的经典,是中国古代文人必修之书,影响非常之大。南宋理学家朱熹吸取借鉴并利用前贤的研究成果,在辑录前贤注解之同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抒发理学的精义,从而形成《四书章向集注》(又称《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倾注了朱熹华毕生的精力,成为他最的代表作,也是宋明理学最重要的研究文献,因而它的版本其多,流传极广。其中清嘉庆间吴英、吴志忠父子的疏释本是现行本中较好的。此次整理,便以此为底本,参校其它流行本,择善而从。为了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参考,除采用横排简体字而外,特意半原文中的字句夹注移在段后集中注释,标出注号与原文相照应。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经宋儒二程和朱熹等人推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儒家文化核心经典。《大学》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指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提出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修养路径,包括了穷究万物事理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自我人格等方面。《中庸》同《》一样,是儒家的哲学理论渊薮,不过《》涵盖面广,《中庸》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自宋代以后《中庸》成为儒者研读的重点,理学的很多概念命题都出自《中庸》,“中庸”的思维方式成为很多学者的生活信条,对宋代以后中华文明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