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最早是对儒家经典书籍的统称(后也用于佛学经典)。顾名思义,“十三经”就是十三部儒家最经典的书籍。它们分别是《诗经》、《尚书》、《仪礼》、《周礼》、《礼记》、《周易》、《春秋公羊传》、《春秋彀梁传》、《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十三经包括《四书五经》的内容,由孔子创立,始皇焚禁,后,汉起设立经学博士,历代统治者极为重视,常有天子做注,倡导礼孝为先,至南宋,由理学家朱熹注疏,逐合编为《十三经》,是开科取仕的必考科目,经学发展至清,由顾炎武等倡导“经世致用”,以图富国强民,是经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本书所有内容为文白对照,由专家联手编撰,阵容强大,并配有插图,生动形象,实为典藏传家之宝。
暂无内容简介。。。。。。
《图说论语》一书是“图说天下?典藏中国”中的一种,本书是一部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注译解读、图文并茂的国学读物。全书以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保持原有20章分章结构,对每章内容精心遴选,进行注释翻译和解读。书中插配了近200张与孔子生平相关的图片以及山水人物画,有力地提升了该书的阅读性和艺术品位。该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反映了孔子推崇的治学、为人、处事、修身的思想。该书条目清楚,解读通俗易懂,图片精美,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读物。
《诗经》是六经的头一本,现存古的诗歌集。共有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这里选的是小部分。《礼记》选了五篇。其中《礼运》讲子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夜不闭户的大同理想,和“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仪制度的小康之世。《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倡导“上工治未病”,以预防为主。
十三经言简意赅,历代经学家对它作出不少有价值的注疏,注疏和经文受到同等重视,不可偏废。因此,清代集中优秀人才,历时多年,完成一部《十三经注疏》,这部名著二百多年盛行不衰。凡研读经学者,不经历《十三经注疏》难窥门径。 《十三经注疏》问世,迄今又过了二百年,这二百年间,经学研究不断有新进展,有文字训诂的,有义理阐发的,也有考古发现的新资料。到我们这一代学者,视野拓宽了,有了新的思想方法和科学方法,我们有条件在充分利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个整理本的问世,无疑将为我国经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这个整理本《十三经注疏》,将代替清人编纂的旧本,再流行它一二百年应当不成问题。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作,涵盖哲学、史学、文学以及语言的文字等多种学科,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典籍。但长期以来对
四书 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 初学入德之门 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 孔门传授心法 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笔之子书,以授孟子 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 ,简称即为 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 中,
十三经言简意赅,历代经学家对它作出不少有价值的注疏,注疏和经文受到同等重视,不可偏废。因此,清代集中优秀人才,历时多年,完成一部《十三经注疏》,这部名著二百多年盛行不衰。凡研读经学者,不经历《十三经注疏》难窥门径。 《十三经注疏》问世,迄今又过了二百年,这二百年间,经学研究不断有新进展,有文字训诂的,有义理阐发的,也有考古发现的新资料。到我们这一代学者,视野拓宽了,有了新的思想方法和科学方法,我们有条件在充分利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个整理本的问世,无疑将为我国经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这个整理本《十三经注疏》,将代替清人编纂的旧本,再流行它一二百年应当不成问题。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作,涵盖哲学、史学、文学以及语言的文字等多种学科,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典籍。但长期以来对
本书是叶绍钧先生所编《十三经索引》开明书店1934年版的重订本,是关于《十三经》的索引。书中以笔画为序,标明十三经中每个句子的页码和位置,同时附有四角号码查字法。本书一直是文、史、哲各科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普遍需要的一部工具书。
暂无内容简介。。。。。。
《十三经》白文断句,系黄侃先生手稿。侃字季刚,湖北鄿春人,是近代著名文字、音韻、训诂学家。他对于先秦古籍如《周易》、《尚书》、《毛诗》、《三禮》、《儀禮》、《禮记》)《三傅》(《秦秋左氏傅》、《公羊傅》、《榖梁傅》)、《尔雅》等书,所费功力尤深。于《易》、《书》、《诗》咸撰有札记,散见于日记中,惜在抗日战争时失去泰半,《三禮》纔存《禮学略说》一卷,《尔雅》校语今悉録入《尔雅言训》中。 本书低本为一九一四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先生之批校,约於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0年進行,一九三二年又改正一遍。在此这前,尚有一部初校本,约於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二一年比校,一九三○年冬復阅改正。两本断句相同,其他符識稍異,现特附记说明。
《经传释词》是清朝学者王引之创作的语言类著作,成书时间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本书搜集周秦西汉古书中虚字一百六十个,对各字先说用法,后引例证,追溯其原始,再明其演变,可作研究训诂、语法的参考。
“十三经”系指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部古籍,即《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儒家“十三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数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性格。 陈克明先生冶学严谨、学风朴实,是当代少有的能贯通群经的学者。先生积毕生功力执笔写作《群经要义》,纲目谨严,论述明晰,资料详实,发论公允,对“十三经”的形成变迁、内容构成以及后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得经学之大旨,是当代经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研冶传统文化的一本极佳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