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论语》其书”“孔子其人”“读《论语》的方法”“《论语》全文解析”“《论语》导读”“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篇章体例包含“原文”“注释”“大意”“解读”“成语集释”“思考辨析题”六大版块。本书读者对象为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
《论语比读》通过对《论语》的新译与传统的通译之比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论语》的新视野。《论语比读》的“范译”部分为作者近十年来研究《论语》的心得,在三百多个章节上与传统的注释有所不同,发掘出一些前人未提及的新解,使《论语》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还完整地将《论语》的原文和多种译文之间进行了通译整理,并且做了论据详实的补缺和辨证。在此基础上把通译与作者的译文相比较,便于读者有所启迪。
《刘孝标引书研究:经部和子部》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刘孝标《世说新语》中的经部和子部引书进行了研究。包括引书书名的确定,经部、子部引书的文献考察等。具体内容包括:前人的刘《注》引书书目研究;引书的概念、书名和分类;刘《注》经部引书考等。
《长城抗战:谁守卫中华国土抗战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史记忆》采用纪事本末体,以人类战争文明史与鸦片战争后至抗日战争百年中华民族复兴史、抗战史为双重视角,记叙西方列强侵略和掠夺中国经济及各种资源,一步步不断殖民、分裂和瓜分中国,以致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引发中日两国历大的军事战争抗日战争,重点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区所发生的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长城抗战”、“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的深远历史背景、不同历史起因、前后历史事态演变及其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所在。以“大历史”全景观,开创中华民族复兴史记忆解读新范式。
《刘雪湖梅谱(外一种)/古刻新韵》以古代经典刻本为底本,予以影印出版。旨在反映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水平和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具可读性,又具可观性,对了解版画史、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刘雪湖梅谱》,内含明代画家刘世儒(号雪湖)梅花谱版画26幅:一枝春信、数点天心、珠胎乍裂、斗柄初开、鳌头独占等,书前有“雪湖小像”一幅。
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中,有名留史册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经过亲身体验、结合聪明才智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也有广大的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奔波劳碌的过程之中,用通俗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它们不但是所有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财富,将长久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世代传诵不息。《中华经典藏书:中华文典》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的合辑。中国文学是中华文明值得自豪的瑰宝,在人类精神宝库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中华经典藏书:中华文典》选取了历代诗、词、曲、赋、散文中脍炙人口的精粹警辟之作,划分为“中华传世名诗”、“中华传世名词”、“中华传世名曲”、“中华传世辞赋”、“中华传世散文”五大类别,并辅以原文、译文、赏析等板块,意在弘扬中华文化,以引导人们重温经典
《二十四史(精选)》内容简介:“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尽管刀光剑影已在历史的尘埃中暗淡,鼓角铮鸣也已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中,但史籍的光辉却穿透时间的阻隔,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古老的往事带到了我们面前。了解国史,领悟国史,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责任。《二十四史(精选)》从二十四史中撷取最精彩的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力图使读者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国史的耀眼光彩。
《曲学》第二卷在延续《曲学》卷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来稿的内容,新设了“民艺曲种”这一专题,主要刊登关于民族演艺、民俗演艺以及地方曲种的文章。另外,在《曲学》第二卷“域外曲学”这一栏目中,除继续辑刊目前较为热门的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文章外,还着意关注欧美诸国专家有关中国曲学的研究现状。本期所刊哈佛大学伊维德教授的论文是对元杂剧版本与翻译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