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校读《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内篇》、汉隶拓片、《楚辞》、《后汉书》等,以校勘、训诂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相关古籍(如《史记》、《汉书》部分对勘、《淮南内篇》藉助《文子》)、类书等,订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考辨音义,疏通文意,撰成《读书杂志》八十二卷,余编二卷,是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书。王氏对古籍致误的原因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就《淮南内篇》校勘所得,总结为二十多类,为整理、研究古籍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参考。
中国*部由皇帝写序、命名的字典。《康熙字典》共四十二卷,总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其内容引古代诗文以溯其字源,又注各代用法以佐证其变迁。书末附《补遗》,尽收冷僻字;再附《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之字。这部文字巨典自成书起,影响之大,流行之广,近300年无出其右者。
《仿宋本说文解字(套装共4册)》为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说文十四。
全书分一、二、三编,分别为古文字、合体文字与未识徽号文字。 第一编通分四栏: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商周时代的金文;商周时代的陶器、石刻、竹简、帛书、盟书、玺印、泉货文字以及少量的秦文字;最后一栏为《说文》所录篆书、古籀文等。每栏所收文字都按时代先后为序,以便考察每字的形体演变。为便于识读,眉端标注通用繁体楷书。 第二编为合体文字。合体文字出现于商周时代的甲骨、金文与战国时代的其它文书,延至秦篆即基本被淘汰,故此编分三栏。 第三编为未识徽号文字,字形均较古老,一般是由一至数字组成的族徽或名号,此种文字仅见于商周时代的甲骨和金文,故只分二栏。
本校释一反近代来用王先谦集解本为底本的常例,而选用古逸丛书影刻宋台本为底本。同时还先用了南宋巾箱本、题注本、元刻明修本、明世德堂本、四库本、谢刻本、增注本、集解本、吴汝纶点校本、村岗良弼评点本相参校。 本校释博彩杨倞以下至当今学人校释之文上百家。 本书附录辑有荀子佚文十三条。其中四条为笔者所钩辑,亦于荀子辑佚有所帮助。 本书附录广集历代有关荀子研究资料,并列出引用参考书目文献二百余种,欲为研究荀子学者提供方便。 笔者虽俗搜集更为完备资料,竭其心力使拙著能成为荀子集解之后又传世力作,终因条件所限,一些重要旧刻本及近当代优秀校注本之作尚未寓目;加之笔者学识浅陋,才力微薄,故有力不从心之叹。
《中华大典》是继《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之后运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又一部巨型类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项包罗百科、内容广博、学术性强、规模宏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有关人士提供一部 “ 管用 300 年 ” 的系统完整、准确详实且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 《语言文字典》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类书,系统收录传统语言文字学数据,断限至于清末。全典设《文字分典》、《音韵分典》、《训诂分典》,全面疏理并条括了清以来中国传统语言学珍贵的资料。其语法修辞则入之《训诂分典》。《文字分典》之主要内容,为文字学理论,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传统所谓古、籀、篆文、古玺印文,《说文解字》,其它字书字典,凡为四总部。清代以前小学中所含之书法字势之作,依现代学科当入艺术之类,故其资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五册四卷,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凡例、目录和检字索引,其余四卷各有所专: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卷四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当时,本书以石版印刷流通,随即广为仿效和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本书作为有史以来*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诸多知名人士
现代版《康熙字典?将旧版《康熙字典》难查的补遗和备考依现代文字规范并入正篇,极易查找。同时补入大量今人常用的规范字,更加方便大众使用。现代版《康熙字典》对旧版《康熙字典》做了整理规范工作,修订条目达18000余条。现代版《康熙字典》采用了现代人通用的汉浯拼音注音,大大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安徽古籍丛书萃编》可以集中、全面地展示安徽先贤古籍研究的成就,展示20多年来安徽古籍整理研究的成就和20多年来安徽古籍整理出版的成就。对安徽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展现安徽历史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安徽古籍丛书萃编》将成为内容权威、装帧精美、印制精良的首套《安徽古籍丛书》精选本。本项目从2010年(包括2010年)以前出版的《安徽古籍丛书》中选取文献资料价值大、点校整理质量上乘、学界仍有需求的图书进行重印。2010年以后出版的图书因市场上新版图书尚多,此次不复列入。
《小学考》是清代学者谢启昆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清代学人全面总结中国传统学术史的一部力作。它仿照清人朱彝尊《经义考》之体例,收录从秦汉时代至著者时代为止的所有有关汉语音韵、文字、训诂学著述的书目,故以“小学考”命名。《小学考》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是汉语史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文献,同时它又全面反映了我国小学发展历程,记录了小学从经学附庸转变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这一过程,展现了我国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规律。 作者对其进行校点整理。
有人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那么,庄子睁着什么样的冷眼,又具备何等样的熟肠?他为什么是非不管,却又感慨万端?是什么牵挂他的热肠。使他到底不能忘情?又是什么被他冷眼看穿,于是他掉头不顾? 人们把庄子称为“神人”,他看破功名,不屑死亡,一生贫困,却始终乐在其中。他的作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使人拍案叫绝。那么他的人生态度是怎样形成的?在他快乐逍遥的表面下,是否隐藏着另一面的事实真相?
此的大致有方面:是有值的各法搜。季旭教授熟悉甲骨文、金文以下各段的字及其相研究成果,“新”工作有的各家意自然能搜集得全面。大者特值得一提的是,季教授在中引用了先、宇等先生的不少解,他的著作有些在大是不易找到的。此所附十的《考目》,是者作一步研究的指引。第二是著作度。此在解字形方面,是在分析音理方面,大都言而有。在不能得到意解的地方,不作之,十分得。第三是全例得,便於初。此依《文》收字次序排,研究《文》和古文字的者使用起相便利。作一部有工具性的著作,既客,有前沿性,又深入出,有的可性,也是很不容易的。
王念孙校读《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内篇》、汉隶拓片、《楚辞》、《后汉书》等,以校勘、训诂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相关古籍(如《史记》、《汉书》部分对勘、《淮南内篇》藉助《文子》)、类书等,订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考辨音义,疏通文意,撰成《读书杂志》八十二卷,余编二卷,是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书。王氏对古籍致误的原因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就《淮南内篇》校勘所得,总结为二十多类,为整理、研究古籍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参考。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 考究字原的字典,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清代段玉裁的注本为 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誉之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王力也 称赞说:“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把交椅。 说文解字注(套装上、下册)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获得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出版资助,是南京大学徐惟 贤教授重新标点排印,繁体竖排,为《段玉裁全集》之一。南京大学许惟贤教授,以早的经韵楼原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 注》进行全面的标点整理,核对引文,订正不足,附注有一千二百多 条。许惟贤既充分肯定段玉裁注本的学术贡献,也尽力弥补段注的不 足,以便读者较完整地利用和认识段注的学术成果。为便于读者使用 ,《说文解字注》编有“笔画索引”和“类比字超级索
《康熙字典》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旨,历时六年编撰而成,收录汉字47035个,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共240部,分12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以12地支标识,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自问世以来,刊印,重印,影印的版本很多,此次出版,采用发行量较大、流行较广的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木为底本、采用宣纸线装的装帧方式,保留原书的古色古香、同时,在边眉上添加了部首以及笔画数,以方便阅读。
《康熙字典》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大字典,收字多达47000余个。但由于实纂有欠严谨,存在引文讹谬等诸多缺陷。今特首次影印新发现的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以补其缺失。清道光间,知名学者王引之等94人奉命校订、重刊《康熙字典》,校改引文、字头、释义以及例证与义项等错误共2588条,并记校改情况为《字典考证》。
全书分一、二、三编,分别为古文字、合体文字与未识徽号文字。 *编通分四栏: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商周时代的金文;商周时代的陶器、石刻、竹简、帛书、盟书、玺印、泉货文字以及少量的秦文字;*后一栏为《说文》所录篆书、古籀文等。每栏所收文字都按时代先后为序,以便考察每字的形体演变。为便于识读,眉端标注通用繁体楷书。 第二编为合体文字。合体文字出现于商周时代的甲骨、金文与战国时代的其它文书,延至秦篆即基本被淘汰,故此编分三栏。 第三编为未识徽号文字,字形均较古老,一般是由一至数字组成的族徽或名号,此种文字仅见于商周时代的甲骨和金文,故只分二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