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清朝政府召集许多学者集体编纂,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因此把书名呻康熙字典。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譌]的工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一、收字相当丰富,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二、它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暂无内容简介。。。。。。
此书是在明梅膺祚《字彙》、张自烈《正字通》两书基础上编成的,所以体例多仿梅、张,共分二百一十四部,各部按笔画多少顺序分入十二集,同部首字再按笔画数顺序排列。凡所收字为《正字通》所无,则用〔增〕字加圆圈標出。单字的解说,即注音、释义、例证等,以双行小字排列。每字先注音后释义。注音采用反切和直音两种传统方法,叶(音协)音附后、释义一般先释字的本义,再空一格用〔又〕字標明别义(即引申义、假借义)如有别音亦单列。 《康熙字典》之优点荦荦大端者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收字多,超越以往所有字典, 再次,它差不多将每字不同义项都列举出来,而且每一义项多引用初见于某古籍的例句,这些是本字黄显著特色之一,无疑对读者助益颇大。
《康熙字典》系清代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令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郜尚书张玉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等30余人耗时6年编篡而成,由武英殿刊印,世称殿本。然,由于工程浩大,又出于多众之手,引文时有谬误。清代道光七年(1827)王引之等奉敕校勘重印,又耗时4年完成。 《康熙字典》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字典,收字达47000多个,是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它成书至今,基本满足了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查检的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校勘本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出版。为了疗便读者使用,编者适当对全书加注了标点。
《甲金篆隶大字典》收入字头12500余个。以繁体楷书单字为领头字,在其下括号内附列相应的简化字以《简化字总表》所列为限。极个别形同而音义不同的字分列字头,用序号区别。每一面的字头和简化字均依次在边框出现。本字典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34900余个,在相应的字头下亦按此顺序排列。每个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下标明出处。出处名太长的用简称,与简称相应的全称见书后所附《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出自许慎《说文解字》的字,引用《说文解字》原文后,酌情作字形解说。个别非《说文解字》的字也稍作字形解说。
音学五书三十八卷,是亭林的意识学著述,被誉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由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识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