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刘熙《释名》是一部解释词义、探寻事物得名由来的工具书。清乾隆年间毕沅作《释名疏证》,後陆续有不同校释本。王先谦合诸众作,撰成《释名疏证补/千年学府文库》。学者谓此书为《释名》校释集大成之作。《释名疏证补/千年学府文库》据清光绪丙申年(1896)王氏刊本影印。
书中分为九大类,即关于诗的一般性问题、关于诗乐问题、关于六交、关于四始、关于《诗》史、关于《诗序》、关于《国风》、关于二《雅》、关于三《颂》。每大类之下又多递分出若干小类,大小共百余论,历代《诗经》论说中所出现的各种主要问题大都包括在内了。关于撰写体例另见《例言》,此不赘述。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白话文版阅读无障碍;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一网打尽,注释+译文。
孔子是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世界文化名人之首。《论语》是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话说论语(中英图文版 套装共10册)》忠于历史,忠于原著,系用书加碟的形式对《论语》作出了现代诠释。该作既有纸质的文字解读,又有电视剧格局的电视片演绎,是一部与时俱进展现《论语》的新作。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白话文版阅读无障碍;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一网打尽,注释+译文。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书之首,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长达3000余年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史记》最初没有书名,世人称之“太史公书”、“太史公传”,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本书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本书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本书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本书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
《大清名贤百家手札》是清季百位名人的手札真迹集成。《大清名贤百家手札》收辑了清代名贤手札墨迹近千筒,涉及清季十三朝一百余人,他们均为有成就、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既有活跃政坛的政治家,亦有叱咤文坛的巨匠;既有怀文抱质的学者大儒,亦有醉卧翰苑的书画名家。他们正是清季社会精英的首席代表,而这些手札则为这批精英人物的真实见证。手札作为私人间的书信来往,所谈所感所悟多为亲历见闻,上自国家的军政大事下到个人的逸致闲情无不囊括其中,景象万千,充分展现了清季社会生活的场景画卷。同时,作为清史研究的手资料,其文献价值更是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