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心得》汇集了清朝名幕汪辉祖以数十年官场经验写就的《学治臆说》和《佐治药言》,以及元朝名相张养浩的从政名著《三事忠告》首次解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为官密码和游戏规则,堪称古代官场教科全书,为历代地方官吏和幕僚的枕中鸿宝对于个人的立身处世也不无裨益。 《三事忠告》影响了日本一代企业界精英。张养浩说,“天下之职莫过于选相,宰相之职莫过于用贤”。日本企业家广庆太郎深受启发,提出企业的经营者也应该以“用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并根据张氏的观点提出了求贤选能的方法。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学书,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训诂学书。黄侃先生曾说:“《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无此则不能明一切训诂。”黄侃先生将因声求义的研究方法贯彻到《尔雅》的研究中。并总结说:“《尔雅》名物,仍当以声音求其条例。”现列其对《尔雅》及《尔雅义疏》校语中有关音训者数百条成《尔雅音训》三卷。 另,本书同时汇集的有《经传释词笺识》《尚书孔传笺识》《尔雅释例笺识》《尔雅正名评》《通俗编题识》《日知录校记》《杂识》等。
《论语》和《老子》是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初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书采用编、译、注、释的方法,力图用现代的观点加以诠释。希望通过本书的工作,让老子和孔子尽量以本来面目鲜活起来,让经典阅读变得稍微容易些和有趣些,为推动文化经典的阅读尽一点微薄之力。《论语》和《老子》作者多年来从事文化经典导读的教学工作,写作中结合人文教化的时代宗旨,注入了自己深切的体会。本书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也可作为公共读本供有兴趣者阅读。
《论语译注》系名家力作,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是当代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史记》自东汉始就有人为之作注,现存早完整的旧注有三家:南朝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史记》的事理与研究,是历代文士的重要课题。精代张文虎为《史记》的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日本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也有相当的地位。清梁玉绳的《史记志疑》、现代陈直的《史记新证》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工作。本书主要讲述了五帝本纪、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秦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吕太后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考武本纪第十二、三代世表、十二诸候年表第二、六国年表第三、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兴以来诸候年表第五、高祖功臣候者年表第六、惠景间候者年表第七、建元以来候者年表第八、建元已来王子候者年表第九、
随着时光的流逝,《史记》原本精彩的语言给当代人造成了的阅读障碍,加之篇幅浩繁,影响了普通读者对于这座巨大宝库的开掘。为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原著的精华,我们精选了其中代表性且最精彩的篇章辑录成书,并绘制了大量精美插图,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跨越时空的距离,进入辉煌的历史殿堂,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本书分两册,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从先秦至两汉经学,直至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论述《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以及《易》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其文词与音韵。
《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共分3章,分别从世博会的百年历程、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以及相关原始史料的辑录3个方面,以历史的眼光反映了早期中国参展世博会的进程。
????????本书集清人今文尚书之大成,是清末今文经学名家皮锡瑞的代表作。全书三十卷,以二十九卷考证今文尚书29卷,最后一卷考证今文书序。该书广征博引,考订严谨,持论平允,对《尚书》和上古史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该书只有师优堂丛书本传世,点校者即以此为底本,参据他书订正讹误,并予标点、分段和编制目录。
《其人如天》读史记,直接触及历史人物的魂魄,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作者如同司马迁及其笔下人物的知心人,经他勾勒,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萧何等一代豪杰便仿佛有血有肉活脱脱地来到;作者从他们身上发现的生命气象又着实给人新鲜感,仿佛我们才识得他们的真容。刘邦表面上无赖轻慢,内里的伸缩自如却是风范;项羽外表上盖世无双,负才任气却是他英雄气短的原因;张良的从容有余令人遥想不尽,相较之下,韩信的自矜倨傲就显得格外刺眼……当我们触摸到这群古“汉”人敞亮饱满的魂魄,再看历史会感到格外真切,我们自己也能从中找回中国人该有的生命气象。“读到仁明写的这本书,真的有一种魂兮归来话史记的感觉。……仁明要告诉我们的是,原来汉人的真容就在《史记》里。”——诗人杨键
《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论语(全本)》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甚或三传弟子)关于孔夫子言行的记录,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以及弟子之间相互谈论等内容。《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论语(全本)》在西汉时有今文本的《鲁论》和《齐论》以及古文本的《古论》等三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东汉郑玄(康成)合众本而来,共20篇。孩童蒙书《三字经》语云:“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据此而来。南宋朱熹把《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论语(全本)》和《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历代有《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正义》、《论语集注》、《论语正义》等注释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很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作为语录体的书,《论语》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古文,编者在原文后加入“译文”“评析”两个板块。
《愧郯录》是南宋人岳珂撰。书名“愧郯”,取《左传》孔子问旧典于郯子之意,自谦有愧古人。本书是一部记载宋代典章制度,考证前代掌故旧典的史料笔记,对于研究宋代制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愧郯录》现在尚无整理本,本次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邓小南教授的六位博士研究生合作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刻本(部分以澹生堂抄本配补)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杨氏海源阁藏宋刻本、明万历年间岳元声刊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底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为通校本,全书使用全式标点、加专名线,便于读者利用。
中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而能流传至今,历代学人编纂的丛书起了重要的作用。前代学者搜求羣书,汇为一编,而成丛书,刊刻面世,既便于学人查阅使用,又利于保存流传,功德匪浅。宋代左圭辑刊的百川学海、元代陶宗仪辑的说郛、明代毛晋编辑出版的十三经、十七史等经史丛书及一批文学类丛书、清代鲍廷博编刊的知不足斋丛书、黄丕烈辑刊的士礼居丛书、卢文RR辑刊的抱经堂丛书、张海鹏辑刊的学津讨原,都是丛书中的杰出代表。丛书有各种编法。其中专收集一地区人士的著述及有关这一地区的文献的是地方文献丛书,也称郡邑文献丛书或乡邦文献丛书。地方文献丛书是丛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乡邦文献丛书纷纷问世即是明证。地方文献丛书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有着其它文献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