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国学经典性启蒙读物。在古代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为普及、*有代表性的三种,世俗或将它们并称为 三百千 。这三种读物中,《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时,《百家姓》产生于北宋初,《三字经》产生于宋元之际,尽管产生的时代不同,到明代都已成为相当流行的启蒙读本。
《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论语(现代版/插图本)》在原先的基础上强调了体例上的统一。本书还体现《论语》原著风貌,作者在拆出原文过程中,重新把现代版的白话语录,进行恶劣一次再三推敲的重新酌定。 本书的特点,就是打破原书分类的条条框框,按照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进行了重新分类。此番则除旧布新,重新归类,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使人一编在手,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一,儒家 “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编,与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当时治史名家,历时19年,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是中国史学界的一大创作,与《史记》并称为古今史学大著,为学史者之著作。 司马光主持编纂之《资治通鉴》,其意在于“治道”,故对史事裁选,极为明确: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以及才德并高、行为世范、与国休戚的人物,都叙述详明,以作为当时和后世的借鉴。而于骚客吟咏、隐士高蹈等无关政治民生的人物言行,均不予记载,故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这等隐士高才,均不见采。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
《词诠》是集释古代汉语的重要著作,之所以言其重要,是因为它代表了应用现代语法学并给合传统训诂学研究解释虚词的开拓性实践。作者在语法学初兴之时,写就《高等国文法》,中有论述虚词部分,因文法书的性质,不能尽言作者虚词研究心得,所以,另辟新章,写成专论虚词的著作。作者的虚词概念,不单包括通常无实在意义的虚词,也包括有一些实在意义的代词和副词,这是别有眼光的。全书收录3472个虚字,按照注音字母排序,每字下先分别词类,再续以解释,再举出例证。此书最突出的特点是既有意义训释,更强调虚词在语句结构中的功用描写,这是过往从训诂学出发单纯解释意义所未曾有的,是一进步。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开启智慧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读诵和诵行等方式,及时的从经典中吸取丰富的五德能量,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用道德的能量开启、保持心脑之间的慧性通道,成就具有道德心灵和智慧头脑的栋梁之材,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本书讨论的是苏格拉底(socrates)及其操学的基本要点,涉及历史和哲学两个方面。变苏格拉底的哲学而言,我主要讨论苏格拉底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及其结果)对自我认识、道德和人类幸福的重要性。不过,在历史性多于哲学性的章,读者还将了解到一些政法因素,这些常被忽视的政治因素可以对苏格拉底的受审起到了定的作用。另外,作者还探讨了“苏格拉底问题”即在阿里斯托苏(Arishtophanes)、柏拉图(Pla-to)和色诺苏(Xenophon)互相矛盾的见证基础上如何确定谁是历史上真正的苏格拉底。这三位古典作家的描述,我们都将加以读者讨论,而且给出支持柏拉图见证的最为准确的一些理由。 第二章的主题是苏格拉底的受审及其申辩,在受审时,苏格拉底说出两种对他的指腔,早先在非正式指控和稍后的正式指控,在讨论荔枝和拉底的申辩和反驳时,我们还会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成为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其儒家思想致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辜鸿铭讲论语》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混战,找不到出路,辜鸿铭此时提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于是写了《中国人的精神》,并开始把《论语》《中庸》《大学》翻译成英文版。辜鸿铭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决定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这就是《辜鸿铭讲论语》的由来。 《辜鸿铭讲论语》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辜鸿铭讲 》较之以前西方传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睦亲》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55则,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
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作为纪传体,它又不同于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深远的创举。 《白话史记(图文精释版)》甄选了《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中的精彩篇章,将其译成白话奉献给读者,以帮助读者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图解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图解论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内容,让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t唐摭言十五卷,五代王定保撰。旧本不题其里贯,其序称王溥为『从翁』,则溥之族也。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定保为昊融之婿,光化三年进士,丧乱后人湖南。五代史南汉世家称定保为邕管巡官,遭乱不得还,刘隐辟置幕府,至刘龚僭号之时尚在,其所终则不得而详矣。考定保登第之岁,距朱温篡唐仅六年。又序中称溥为『丞相』,则是书成于周世宗显德元年以后,故题唐国号,不复作内词。然定保生于咸通庚寅,至是年八十五矣。是书盖其暮年所作也。同时南唐乡贡士何晦,亦有唐摭言十五卷,与定保书同名。今晦书未见,而定保书刻于商氏稗海者,删削大半,殊失其真。此本为松江宋宾王所录,未有跋语,称以汪士表本校正,较稗海所戟特为完备。近日扬州新刻即从此本录出,惟是晁公武读书志称是书分六十三门,而此本实一百有三门,数目差舛,不应至是,
《尚书通解(1)/钟永圣国学大讲堂》尽可能用通俗化的表达进行历史叙述,尽量抛开对一字一词的考证式的解释,而着重在人性分析上面,着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进行分析,理清其中的关系和脉络。以古今“人性大体不变”为基本原则,把沉寂的古代经典,活化成历历在目的往事,帮助人们理解中华上古历史。
《论语》是儒家头等重要的经典,记载了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论语》是中国文化原典。它的教诲和影响,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行为方式和心理习惯中,是中国人人的文化宝典。 系统论专家,特级教师刘定一先生,在精研《论语》数十年之后,写出了这本《论语读本》,此书订正多处前人误读误解,补充了大量新鲜有趣的内容。有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译文,注释、注音、插图、导读,全方面辅助当代读者阅读。得到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台湾作家张大春全力推荐。
本书是李一忻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讲课记录写成的,兼谈象数与易理。此书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逐字逐句讲解《易经》,谈象、演数,阐理,莫不娓娓道来,道尽《易》中精微,是学易之人不可不读之书。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章,*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本《论语》译注深入浅出,作者以其扎实的语言文献、音韵训诂功夫,对《论语》做了注释,同时依据上古汉语的语言规律和结构,对古今歧异的看法进行全面检查,是一本经得起考验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