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一名《华阳国记》)十二卷,由晋常璩编撰,所记地理范围当为晋世梁、益、宁三州之地,约当今陕西秦岭以南及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所记时间断限: 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 凡一千余年。 此书内容包括卷一巴志,卷二汉中志,卷三蜀志,卷四南中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卷六刘先主志,卷七刘后主志,卷八da同志,卷九李特、雄、寿、势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汉中士女,卷十一后贤志,卷十二序志、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録等,前有李 叙、吕da防序。《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zui早、比较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其所创立的方志编纂体例对后世方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自刊印以来,有众多的刻本和抄本问世,版刻传抄体系非常复杂。现存zui早的足刻本是明嘉靖四十二年四川铜梁人张jia胤知蒲州时所刻,现存国家
《山海经》内容丰富、风貌奇特,堪称 天下*书 。全书仅三万一千字,是一部讲述远古时期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医学等方面内容的上古佳作,展示了上古的山川河流、神祇神兽、奇花异草、金石矿物、异国部落、祭祀及神仙方术 为您呈现一幅瑰丽的千古画卷。 同时,《图解山海经》搜集了几乎所有今人可能收藏到的珍贵古版《山海经》插图,全面呈现这部中国上古时代*奇幻、*瑰丽的想象之作。本书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诸多邦国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此书不仅会引起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对于所有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士,它提供的灵感也是无穷无尽,非常适合家庭收藏。
《山海经》是一部经典古代世界地理博物志,有《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与《海内经》一卷,共18卷,并有《山海经图》。其中多神仙异兽,方术祀典。瑰丽多采,让人能够忘却自身而与天地同乐。陶渊明读后,挥笔写下《读 山海经 》诗十三首,感叹道:"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鲁迅先生一生挚爱,《故事新编》中的《奔月》《补天》皆取材于本书。 本次出版以南宋淳熙刻本为底本,考以清光绪十二年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涵芬楼影印明正统十年刻本、清乾隆刻本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完整收入陕西省古籍整理专家张艳云老师白话全译《山海经》;生僻字随文注音;完整收入清代吴任成金阊书业堂藏版《山海经图》五卷与日本江户时代《怪奇鸟兽图卷》全彩甄选鸟兽图;校录刘歆"上《山海
《山海经》内容丰富、风貌奇特,堪称 天下*书 。全书仅三万一千字,是一部讲述远古时期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医学等方面内容的上古佳作,展示了上古的山川河流、神祇神兽、奇花异草、金石矿物、异国部落、祭祀及神仙方术 为您呈现一幅瑰丽的千古画卷。 同时,《图解山海经》搜集了几乎所有今人可能收藏到的珍贵古版《山海经》插图,全面呈现这部中国上古时代*奇幻、*瑰丽的想象之作。本书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诸多邦国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此书不仅会引起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对于所有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士,它提供的灵感也是无穷无尽,非常适合家庭收藏。
《春秋穀梁传译注》针对《春秋穀梁传》的不足,在注释中以《左传》的史实解经,并据以评议传文中某些臆断之说。译文信而达,为今人阅读提供了方便。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春秋穀梁传》的见解与心得,是一本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译注本。
《梁书》5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50卷,记载了南朝梁代56年的历史,资料丰富翔实。此点校本以民国年间影印出版的百衲本及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和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互校,同时参考了其他重要史籍
《北齐书》50卷,记载了公元534年前后北魏分裂、东魏政权建立至557年齐亡为止的王朝兴亡史。该书最早刊刻于北宋政和年间,但该本早已失传,此点校本以元明补版的南宋刻本(三朝本)、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多种版
《世说新语》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题记云:“唐初史臣修书,率意窜定,多非旧语,尚赖此书以传后世。然字有论舛,语有难解,以他书证之,间有可是正处。而注亦比晏本时为增损。至于所疑,则不敢妄下雌黄,姑亦传疑以俟通博。”董氏与南宋校勘名家彭叔夏相去不远,虽然名不见经传,但题记所云和彭氏的“书不可以意轻校”宗旨相侔。本书以王先谦思贤讲舍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宋本、袁褧刻本及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采用定本形式,对诸家以为当改的明显讹误,全数予以校正,不出校记。至于作者所校,则采用底本附校勘记形式,一律附后,不入正文。(本书为精装繁体竖排!)
《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修,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本书是一部指导青年学者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举要目录,为青年学者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它也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得到当代学者的普遍重视,为我国目录著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范希曾为本书作的《补正》,丰富了《书目答问》的原有内容,在扩大读者知识面和进一步提供更多研究线索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说,这是一本研究中国文化的入门书。
本书收录上古至清末凡四千二百余名人物的生辰资料,依次按月、日编排。作者朱彭寿为清末民初仕宦,一生著述不辍,有多种著述稿本传世。《古今人生日考》即其中之一。为编纂此书,作者曾广览了七百多部有关著作,多方收集考证,补充订正,历时三十余年。与其他记载历代名人生卒的著述相比,此书的独到之处是:在人物姓氏之上均标明官阶职业,在生辰之前皆注明出处,是治学者知人论世的重要参考工具。此次单行影印出版,专门面向治学者个人。重新编制的目录索引,检索便捷。
王国维先生书札,是王国维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早在1929年,乡贤陈乃乾先生即影印《观堂遗墨》,首次将王国维书札作为该书下册出版。嗣后因多种原因,王国维研究走入低谷。从上世纪80年代起,王学研究重新走向繁荣。1984年,由吴泽主编,刘寅生、袁英光编辑的《王国维全集。书信》出版,无疑为王学研究增添了极其有价值的史料。以后又有《文献》发表的《王国维未刊书札》、《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发表的《观堂书札》、《学术集林》卷十一发表的《王国维家书》,以及由王庆祥、萧立文两先生校注的《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等,收集了王国维信札的绝大部分。由于信札为第一手资料,其中体现出来的文献价值,是别的文献所无法代替的。尤其王先生的信札内容丰富,“论学、论时事、论人以及生活琐屑几乎无话不谈”(见罗继祖《跋观堂书
这里校点整理的《史略》六卷,作者高似孙是这么安排编写的:卷一讲《史记》;卷二讲《史记》以后从《汉书》起到宋人撰修的《唐书》、《五代史》等所谓纪传体正史,其中《汉书》占了大部分篇幅——这是因为《史记》、《汉书》在我国史书中向来是声誉的两部,给他们作注解作评论的最多;卷三除开头讲《东观汉记》外,主要讲历代春秋、历代纪、实录、起居注、时政记等编年史,还附带了会要和玉牒;卷四讲史典、史表、史略、史钞等门类,最后讲通史并着重讲了《资治通鉴》;卷五讲霸史、杂史、《七略》中的古史以及历代藏书情况和史官姓名,殿之以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只传》篇;郑六讲了《山海经》、《世本》等古籍。写法是既开列书目和作者,又或多少地介绍内容并作评论。全书总共引用了四十四部古籍,介绍了六百多种史学著作。大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