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左传》的论著多从经学角度加以论述,很少从文章学来探讨,有亦不过点评而繁琐,论析欠深刻准确。郭丹《左传国策研究》一书则将宏观概括和微观分析相结合,上溯《尚书》,旁求《国语》,下研《国策》以至《史记》,追野开阔,论析精微。从内容到形式,深入分析两书的文学物征及其成就,本书从大文化北景和传统的继承与流变上来显示《左传》、《国策》的奥义,但主要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切入,力图对这两部巨著的文学内涵和文学魅力作比较详尽的剖析和展示。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选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东轩笔录,是魏泰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旧事的笔记。 魏泰,字道 辅,晚临汉隐居,襄阳人,生活在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兴王安石、王安国、王雱、黄廷坚、典大临、徐禧、章惇等交游,博极羣书,长于诗文,年轻时怀才豪纵,曾因一时气仇欧打主考官,未能考上进士,以后一直隐居。徽宗时,章惇他作官,竟指袖还家。他的姐夫曾布,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后因反对市易法,兴吕惠卿闹僵,被贬,元佑后又重新执政。魏泰的思想倾向颇似曾布,对变法持的批评意见,对王安石肯定居多,对吕惠急卿则痛加揭露贬斥。魏泰的著作有东轩笔录十一卷、续录一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订误集二卷、书可记一卷、襄阳题咏二卷、临汉隐居集二十卷、襄阳形胜赋等,今存者唯笔录、诗话及诗四首。 书末附录各家著录及题跋、有关魏泰的材料、参校书目及简
一、本辞典共收二十四史掌故近七千条,依二十四史的顺序编排其中大多数为新编掌故。 二、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凡生僻字均加以注音、释义、并用( )标明。 三、每条掌故均注明出处,用[书名/卷/册/页]表示,如[旧唐书/172/14/4478] 四、旧纪年一般夹注公元纪年,如:元和三年(808年)重要人物注明生卒时间。 五、本收使作简化字。 六、同一出处的掌故均用“参见××××”注明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选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最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 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选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在2003年出版后倍受重视,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美国介绍和研究中国当代思想的国际学术刊物ContemporaryChinese Thought: Translations andStudies曾以2007年夏季号一整期的篇幅发表了此书章的翻译。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的关键词是《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和西方基督教传统引发出的“他者”。伍晓明试图用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方法去揭示《论语》的“微言大义”,把我们熟知的孔子思想放在了西方哲学的显微镜下重新审视,用“异域的”西方概念这把解剖刀去分解中国的传统观念。 如果《论语》可以历两千五百年之无数阅读而弥新,那么这部试图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进行对话的著作也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对这一“历久弥新”有所贡献者。
一、本辞典共收二十四史掌故近七千条,依二十四史的顺序编排其中大多数为新编掌故。 二、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凡生僻字均加以注音、释义、并用( )标明。 三、每条掌故均注明出处,用[书名/卷/册/页]表示,如[旧唐书/172/14/4478] 四、旧纪年一般夹注公元纪年,如:元和三年(808年)重要人物注明生卒时间。 五、本收使作简化字。 六、同一出处的掌故均用“参见××××”注明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选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二十七卷)》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绎,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本书是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纪传体书籍,是由左兵明所著,该书译文,它和注释相辅相成,读者在阅读注文以外再参考译文,对理解原文可以增加一些方便,在词义和语法上力求和原文对应,对于了解古代文学,提高对古言文的鉴赏能力,都大有裨益。
《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由焦循,沈钦韩撰写。《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是清代春秋学丛刊。《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主要包括「清代春秋学汇刊」编选说明、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卷、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