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5.9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宋史纪事本末(全3册)(历代纪事本末)
    •   ( 4239 条评论 )
    • 【明】陈邦瞻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宋史纪事本末》,古代汉族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零九卷,继《通鉴纪事本末》以后,用纪事本末的体裁,记述宋代(960-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历史的大概轮廓和社会的重要事件。本书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

    • ¥128 ¥128 折扣:10折
    • 左传纪事本末(历代纪事本末·全3册)新版
    •   ( 1117 条评论 )
    • (清)高士奇 撰;杨伯峻 点校 /2019-05-01/ 中华书局
    • 《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清高士奇编著。该书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

    • ¥120 ¥120 折扣:10折
    • 通鉴纪事本末(全12册) 旧版
    •   ( 3482 条评论 )
    • 【南宋】袁枢 撰 /2015-10-01/ 中华书局
    •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1360余年间的重大史事,归纳为239个题目,从 三家分晋 开始,至 周世宗征淮南 结束,全书脉络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以省去不少翻检之劳。此书开创了纪事本末的体裁,对于史料的整辑、排比之功值得肯定。本书以宋宝祐五年的大字本为底本,加以校点分段,以便阅读。

    • ¥460 ¥460 折扣:10折
    • 资治通鉴(附考异)(平)(全六册)
    •   ( 877 条评论 )
    • (宋)司马光 编撰,邬国义 校点 /2017-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 双璧 。

    • ¥228.5 ¥238 折扣:9.6折
    • 宋史 1--4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新版
    •   ( 3936 条评论 )
    • [元] 脱脱 [撰] /1985-06-01/ 中华书局
    •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

    • ¥1200 ¥1200 折扣:10折
    • 元史纪事本末(历代纪事本末)
    •   ( 1559 条评论 )
    • 【明】陈邦瞻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元史纪事本末》二十七篇,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陈邦瞻继《宋史纪事本末》而编写的另一部心事件为中心的史书。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循补撰。本书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能扼要明确地加以介绍。此外还全文收录了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资料。

    • ¥39 ¥39 折扣:10折
    • 宋会要辑稿(精装全十六册,共两箱)
    •   ( 771 条评论 )
    • 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 等校点 /2014-07-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嘉庆年间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之文。全书366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内容丰富,卷帙浩大,堪称宋代史料之渊薮。但因辑录稿文字错误繁多,向来视为难读。现经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专家历经数十年点校整理,成为可供学者利用之书。

    • ¥3072 ¥3200 折扣:9.6折
    •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 撰;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点校
    •   ( 71 条评论 )
    • (清)谷应泰 撰;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点校 /2015-08-01/ 中华书局
    • 《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含《明史纪事本末(一)》《明史纪事本末(二)》《明史纪事本末(三)》《明史纪事本末(四)》,共四册。《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杀。编者把这近三百年间他们所认为的重要史事,选编成八十个专题,每题为一卷,叙述了这些事件的始末。各卷后面几乎都附有“谷应泰曰”的史论。

    • ¥105.8 ¥168 折扣:6.3折
    • 新五代史(全三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   ( 765 条评论 )
    • (宋)欧阳修 撰,(宋)徐無黨 注 /1974-12-01/ 中华书局
    •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3册)》有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乎元年(公元九○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九六○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欧阳修字永叔,江西庐陵(今吉安)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一○○七年),死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一○七二年)。他在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一○四三年)任谏官时,参加了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活动,后被贬为地方官,一直到至和元年(公元一○一四年),才被调回宋廷中央,任翰林学士,主编新唐书。新五代史编撰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裁,从他写给尹师鲁、梅圣俞等人的信来看,在景佑三年(公元一○三六年)前

    • ¥53.7 ¥68 折扣:7.9折
    •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
    •   ( 4 条评论 )
    • 龚延明 著 /2006-07-01/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填补空白的专门工具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研究,对职官别称异名学养精深。全书收词10000条,包含了自先秦到明清历代王朝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它必将为阅读和整理古籍读者提供极大的方便。 本辞书收词有限,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内容包括中国历代王朝国家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共计收词,然同一条目,由于朝代变迁,内涵有所变化,因而往往包含数条、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子目。例如“宰相”条目,除辽代曾用为正式官名外,从先秦到明清,它分别为太实、丞相、三公官、尚书左右仆射、录尚书省事、三省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正式官名的别名,其子目达34条。全书词条倘以子目计,总条数当在30000条以上。

    • ¥195.9 ¥248 折扣:7.9折
    • 三藩纪事本末(历代纪事本末)
    •   ( 541 条评论 )
    • 【清】杨陆荣 撰,吴翊如 点校 /2015-08-01/ 中华书局
    • 《三藩纪事本末》是清朝杨陆荣于康熙五十六年写的记载南明史事的史书,共四卷,二十二篇。是叙明、清之际史事,起崇祯甲申(1644)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迄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以台湾归清止。书成于康熙丁酉(1717),距清朝全部消灭南明势力,仅三十余年,当时尚无禁毁野史之令,作者杂采各家野史所记,并参考王鸿绪《明史稿》中有关部分,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南明史事,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 ¥11.8 ¥15 折扣:7.9折
    • 辽史纪事本末(全2册)(历代纪事本末)
    •   ( 1105 条评论 )
    • 【清】李有棠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清末李有棠撰,它和《金史纪事本末》是姊妹篇。本书的体例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考异则兼采群书,用小注的形式,把诸书异同“分载每条之下……以便观览,而资质证”。本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九年经作者修订后的重刻本为底本,正文校以《辽史》,间参《契丹国志》,考异部分的可疑之处,则校核了所征引的原书。

    • ¥65.9 ¥78 折扣:8.4折
    • 金史纪事本末(全3册)(历代纪事本末) 旧版
    •   ( 1246 条评论 )
    • 【清】李有棠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金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撰,52卷。光绪十九年(1893年)与《辽史纪事本末》40卷同时初刻,后经不断修订,引用书目达510种,事无巨细皆详加考辨,考异以小字夹注正文之中,又崇尚转述,故小字过半。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学政吴士鉴上奏朝廷,称“纪述淹赅,考定完密”,为“乙部中不朽之作”。

    • ¥70.7 ¥98 折扣:7.2折
    • 左传纪事本末(3册) 中华书局
    •   ( 8 条评论 )
    • [清]高士奇杨伯峻点校 /2019-04-01/ 中华书局
    • 《左传纪事本末》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 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

    • ¥76.8 ¥120 折扣:6.4折
    • 宋史纪事本末 (明)陈邦瞻 撰
    •   ( 40 条评论 )
    • (明)陈邦瞻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包括:《宋史纪事本末1》、《宋史纪事本末2》、《宋史纪事本末3》共3册。《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体裁形式,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从而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

    • ¥81.9 ¥128 折扣:6.4折
    • 宋史 1-4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   ( 231 条评论 )
    • 脱脱 等著 /2012-02-01/ 中华书局
    • 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全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点,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

    • ¥697.5 ¥880 折扣:7.9折
    • 史通(精装,全两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 1214 条评论 )
    • 白云 注 /2014-07-01/ 中华书局
    • 中国史籍范围之广、种类之多、内容之富、材料之详、史料价值之高,都是世界上罕见的。从《尚书》、《春秋》出现算起,有近三千年史书编纂的历史,而且绵延不断,历代王朝,无不有史。然而,关于史学自身的自觉的理论反思和系统总结,却直到唐代才真正出现。唐代刘知畿所撰《史通》是我国*部史学理论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史学史,首次对初唐以前史学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总结和批评,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次白云注译《史通》,采用浦起龙《史通通释》求放心斋刻本为底本,此本刻于乾隆十七年(1752),浦起龙将明清各种版本疏而汇之,博采众长,予以互正,对《史通》订讹补遗。

    • ¥46.6 ¥66 折扣:7.1折
    • 隋书 1--6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   ( 126 条评论 )
    • (唐)魏徵 等撰 /2008-04-01/ 中华书局
    •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早的隋史专着,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

    • ¥139 ¥176 折扣:7.9折
    • 靖康要录签注(精装,全三册)
    •   ( 64 条评论 )
    • (宋)汪藻 著,王智勇 笺注 /2008-07-01/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靖康要录》十六卷(《四库全书》题作十二卷),不着撰人名氏,记钦宗在储时及靖康一年之事。按目编次,凡政事、制度及诏诰之类皆详载。现存述钦宗一朝史事之古籍,以此书为详,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此次整理包括“笺定”、“笺补”、“ 校记”三部分。厘正错误,辩明异说,附录资料,使一朝史事清楚明晰。 本书又名《孝慈渊圣皇帝要录》,是记载北宋后一位皇帝宋钦宗一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关于本书的作者,自宋以来书目皆付阙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云: “不着撰人名氏,自钦庙潜邸迄靖康元年十二月事。”《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七亦云:“不着撰人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日《靖康要录》五卷,不知作者,记钦宗在储时及靖康一年之事,按日编次,凡政事制度及诏诰之类,皆详载焉,其与金国和战诸事,编载尤详云云,是振孙之

    • ¥253.7 ¥320 折扣:7.9折
    • 通鉴纪事本末:全12册 中华书局
    •   ( 73 条评论 )
    • (清)袁枢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1360余年间的重大史事,归纳为239个题目,从“三家分晋”开始,至“周世宗征淮南”结束,全书脉络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以省去不少翻检之劳。此书开创了纪事本末的体裁,对于史料的整辑、排比之功值得肯定。本书以宋宝祐五年的大字本为底本,加以校点分段,以便阅读。

    • ¥294.4 ¥460 折扣:6.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