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增订本)》全三册,中华书局出版的增订本,比原先的版本更为翔实,篇幅上也有很大的增加。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经过改动。搜罗的范围更为广泛,而且又吸纳了极新的研究资料。
? 《东京梦华录注》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左丘明编著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早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二春秋》三传》。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前四世纪中叶》。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四六八 二百五十余年间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国十二公为次序,以史实解释《春秋》,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当时的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四朝闻见录,宋药绍翁撰。 绍翁字嗣宗,号靖逸。自署龙泉人。厉鹗宋诗纪事卷七十一稱其为建安人,与自述不同。四朝闻见录丙集高宗六飞航海条绍翁自一云,本生祖李颖士,“其先为光州固始人,徒居建之浦城”。处州府志亦载,绍翁之先固始人,徒居浦城,后又遷龙泉。据此则绍翁祖籍光州固始(在今河南),后居处州龙泉(在今浙江)。当以自署为是。 绍翁宋史无传,事蹟难考。四朝闻见录甲集庆元六君子条载,庚辰(一二二○年)京城灵,论事者众,周端朝语绍翁曰:“子可以披腹琅玕矣。”绍翁曰:“先生在,绍翁何敢言。”同集词学条又载绍翁与真德秀(一一七八至二三一五年)私校徐凰殿试卷一事。据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绍翁“似亦嘗为朝官,然其所居何职则不详矣”。后人多主是说,当系事实。 四朝闻见录成书时,理学盛行
清陆陇其撰《三鱼堂日记》十卷,起于清顺治十四年,终于康熙三十一年,内容涉及道路里程、时局世态、人际交往、友朋议论、读书札记等诸多方面,从个体视角详尽地记录了清初社会的许多侧面,对于今天研究清初理学思想、河漕整治、土田赋税、圈地、逃人、捐纳、吏治、科举等,均有独特的资料价值。
左丘明编著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早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二春秋》三传》。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前四世纪中叶》。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四六八·二百五十余年间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国十二公为次序,以史实解释《春秋》,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当时的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增注史要》, 一函四册。此書為普及歷史知識的啟蒙讀物,由清代學者任啟運輯撰、吴兆慶纂注、任麟徵增注。 任啟運(二八七○一七四四年》,江蘇荆溪人。字翼聖,號釣臺。清朝著名學者,精理學,宗朱熹。著有《宫室考》 《尚書内外篇傳》 《孝經章句》《禮記章句》《清芬樓文集》等。
《三国志》是一部记述三国时期重要史事和人物的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国志》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分别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为《吴主传》,只有传,没有纪。这是史家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与小说《三国演义》尊蜀抑魏明显不同。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撰写的一部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的“寓庄论于闲情”的随笔。自问世以来,即以其生动活泼的小品形式、轻松愉快的笔调而广受读者喜爱。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唐长孺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古代史分期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生治学谨严,论著宏富。《唐书兵志笺正(外2种)》为《唐长孺文集》之一种,本册收入唐先生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两部名作《唐书兵志笺正》与《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所有制的发展》,另外收入了唐先生多年讲授、曾内部刊印的《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资治通鉴》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本书节选了其中为经典内容,阐述历史,治道用世。本书添加版画图和注释、译文,选取权威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双色宣纸印刷,是读者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东坡志林》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历时二十余年撰写的,共二百零三篇,内容丰富,从中可以窥见他的学养、思想、世界观等诸多方面,尤其展示了他的鲜明个性。
《二十四史精华(套装共4册)》从《二十四史》中仔细撷取精彩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精,力图使您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正史”的耀眼光彩。为方便阅读,我们开辟了“读史理由”、“史书名人”、“史籍典故”、“史籍简介”、“成书过程”、“读史指南”、“本经快读”等几个版块。
本书将《吕氏春秋》、《左传》、《战国策》这三本经典书合而为一。通过《吕氏春秋?左传?战国策》,读者将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集团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同时也将感受到书中文字的华丽流畅,描写的生动精彩,故事情节的完整曲折,以及人物刻画的细腻深刻,在读史的同时,得到文学上的享受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