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许多文人政客都学习《通鉴》,从中得到益处。为了普及《通鉴》,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读懂,本书语译《通鉴》全书,题名为《资治通鉴(白话本)》。该书为辅助阅读,语译者增加了辅助资料。书前 导读 ,评介《通鉴》;行文中,每卷开头有 大事提要 ,卷后有 点评 ,行文中插入结构段意。此书结构清晰,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准确无误的白话《通鉴》。
《战国策》是记载战国秦汉之间,一群谋臣策士针对当时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作为解决当前问题的建议 说辞。无论从史学的角度来看,或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都有它一定的价值。本书是一部《战国策》的集释。是把自有《战国策》以来,有关这部书的各家注解,各种说明,汇齐集合在一起。目的是帮助以后研究这部书的同志,在理解本文和深入研究、参考一些必要的材料时,不必东翻西阅,向渺茫的书海中搜寻资料,在阅读上、研究上取得一些方便,减少一些困难。
古人云:人才兴邦,得人才者得天下。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中国传统艾化,特别重视对人的评价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发现和使用的知识系统。《人物志》就是三国曹魏政权后期人物刘劭撰写的一部专门研究人才问题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德和才、兼才干和偏才、英和雄等概念,探讨人的内在修养、性情与外显能力及行事风格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的独特视角。该书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流的人才学著作,20世纪初叶被详为《人类能力之研究》在荚国出版。 如果说兵家谋略以《孙子兵法》为代表,主要侧重于军事领域;法家谋略以《韩非子》为代表,主要侧重于政治领域;纵横家谋略以《鬼谷子》为代表,主要理于外交领域的话,那么,唐代赵蕤的《长短经》则集中国古代谋略之大成,大到治国用兵、识人用人,小到世
《群书治要》是唐朝初年魏徵、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人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前人著述中辑录精华以资辅政,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 贞观之治 提供思想理论基础的匡政巨著。是一部汇集中国古代经、史、子书精华,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的经典之作。
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国,对于世界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我国很早就重视关于国家治理和管理问题的研究,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使我国能以一个大国的地位长久立于世界之林。过去于种种原因,对这方面的研究极为薄弱。为此,我们编选了这部《政书成》,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二、本书编选的重点是古代一些政治家包括帝王对当时政治和社会问,所发表的政论,以及一部分官吏从事地方行政管理的经验总结,比较贴近活,所论问题也很具体。通常人们所熟知的经史著作如《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均不选入。诸子百家中部分论及此类问题者,不选入。这里所说的政书,不是传统意义上讲典章制度的,像《通典》、《通志》、《文献通考》这类政书,而是专门论述政治主张、从政经验、历官回忆
《智囊》是曾创作出《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名言》的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晚年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是冯梦龙在中国古代谋略研究方面的一部巨著。冯梦龙以“不惟其人惟其事,不惟其事惟其智”的编篡宗旨,搜罗了先秦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经史百家、稗官野史、以及民间传说中以智取胜的事例2000余则,帝王将相,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清代李渔评此书是“惟恐失一哲人,漏一慧语”。书中所叙谋略,共分十部二十八卷,有总叙、有评述、有按语。由于冯梦龙平易自然的写作风格,书中语言生动幽默、故事曲折有趣,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故有人称它是一部“小资治”。 本书由古籍学方面的专家发掘整理,采用明崇祯七年(1634)的刻本为蓝本,经数十位历史学、语言学、古文字学、军事学、谋略学等领域的专家历经数载系统编撰而成,整理者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后经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增补,重刊时将原名《智囊》改名为《智囊补》,其他版本也称《智囊全集》、《智囊增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一千二百余则,依内容分为二十八卷,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帝鉴图说》,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故名帝鉴,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明神宗朱翊钧编選的执政教科书。书中選取了历史帝王为人为事、治家治国的故事共一百一十七则,其中历史聖哲芳规;又選取历史昏君荒淫奢侈、任人唯亲導致国家丧乳的故事三十六则,收入下篇定名狂愚覆辙,在每则故事后講评解说配以精美插图,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故此成为了此后明清历史皇子储君之从政宝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帝鉴图说,所探讨和表达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身为一个领导者和决策者所要具僃的基本素质,以及面对重大决策、抉择和转折时的處理方式和方法,而其中许多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对于今天依然有着其独到的指导意义! 寓含古代帝王治国安邦之道,彰示当代决策者之品格。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 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 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 赉赐尤渥。 《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唐太宗在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