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继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 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入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 四夷 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本书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方舆胜览这部书在祝穆生前已经写就,並刻印成册。全书分为前集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携带遗一卷。前集自浙西路起,至海外四州止;后集为淮东和淮西两路;续集自成都路起,至利西路止;拾遗则自览安府至绍熙每府州各補数条,各集之末又有简短的告白。 该书的元刻本不少,单北京图书馆就收藏有三种,其它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也都有收藏,收藏元刻残本的还有福建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哈*濱图书馆等单位。 清代没有刻印过方舆胜览,但有很多新的抄本问世。除四库全书抄本外,我们这次还看到了北京图书馆的昆山徐乾学傅是楼抄本、上海图书馆的江苏缪庭桂震无处齌抄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的孔氏嶽雪楼抄本。这四
清代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水经注》的绘 图工作,较有影响的有三家,其中董祐诚的《水经注图说》只留下了文字疏释内容,侧重引证相关史籍笺释地理沿革,并多注解今地所在。在董祐诚之后,江苏江宁人汪士铎, 又勾稽群籍,编绘出一部内容比较详细的《水经注图》。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期 间,湖北宜都人杨守敬,重又编绘出一部篇幅宏大的《水经注图》。这三种书籍的旧刻本,现在查找都很不方便。有鉴于此,现将 董祐诚《水经注图说残稿》同汪士铎、杨守敬分别编绘的两部《水经注图》合编在一起, 影印出版。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犹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清初,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花二三十年之功终成此书。该书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临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为南宋行在所。作者以《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为基础﹐旁搜博采﹐增补成书﹐共一百卷。前十五卷为行在所隶﹐记载皇城及中央官署等。十六卷以下﹐分列疆域﹑山川﹑诏令﹑御制﹑秩官﹑宫寺﹑文事﹑武备﹑风土﹑贡赋﹑人物﹑祠祀﹑寺观﹑园亭﹑古迹﹑冢墓﹑恤民﹑祥异﹑纪遗等门。体例完备﹐徵材宏富﹐考辨精审﹐条理秩然。所绘皇城﹑京城﹑府署﹑浙江(钱塘江)﹑西湖及府治﹑各县境﹑九县山川等地图颇为详明。 所引宋人晏殊《舆地志》﹑范子长《皇朝郡县志》及《大宋登科记》等多种史籍﹐原书早已散佚。明﹑清人所作西湖诸志也大多取材于此。该志在宋末已有刊本﹐明代流传几绝。清人朱彝尊从海盐胡氏﹑常熟毛氏先後得宋刊本八十卷﹐并补抄十三卷﹐尚缺七卷。
《搜神记》是干宝的作品中保存完整、影响*的一部,它的内容主要有民间传说、妖狐鬼怪故事以及神奇怪异之事。 《搜神记》中所讲述的神鬼故事,有的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有的表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的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不平等制度的英勇反抗等等。这些故事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长期流传的经典。细心品味,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故事角色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个性,评判人间的是非,悟察人性的美丑。 本套丛书还包括:《水经注全译上、下册》、《大唐西域记全译上、下册》、《徐霞客游记全译、全四册》
暂无内容简介。。。。。。
梁啟超曾經說過,中國『古之史,實為方志气方志是『明眼人』窺見『各地方分化發展之迹』的『憑借』号地方志作為記錄一地歷史發展進程的重要載體,擔負着傳承歷史文明、保存歷史記憶的重任,為研究一地自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發展規律提供了重要依據,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地情教育、對外交流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着『资政、存史、教化』的獨特作用。
《法显传校注》是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外交通史研究大家章巽(丹枫)教授的重要着述之一,曾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该书的校注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南宋刊印的《思溪圆觉藏》本为底本,参考了多种《法显传》的最早印本及古钞本,充分汲取了19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书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故被学界誉为近年来集法显研究之大成的最有影响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