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著作集成:诗考·诗地理考》介绍王应麟博学多才,著作宏富,其学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八于困学纪闻提要,称“应麟博洽多闻,在宋代罕其伦比”,实际则不仅仅是宋代,在我国学术发展史上,王应麟堪称流学者。如梁启超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即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为清代考证学先导”。
2000年,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资助,拙著《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得以出版。其后,本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兴趣益增、范围更广,八年来,又有若干成果问世,除《北齐地理志》、《隋代行政区划沿革史》、《近2000年来长江三角洲岸线变迁研究》等专著外,发表的多数是论文。今得中华书局大力协助,将二十余篇论文裒集成编,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续集)》名称出版,虽说是对前集的继承,但也有新的发展,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本书书的出版很有首创性和开拓性,在写作方法上,将考古与历史紧密结合,为目前我们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或拓展了新的领域。以《山海经》所记炎黄时代的史事,与仰韶文化整合,有“史”有“物”,“物”、“史”相印证,正反映了炎黄时代的文化。它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同类著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比较可信的素有原始史料丰富之称的《山海经》作铺垫,从而使我们对炎黄文化的看法并不感到那么空泛,不像在雾里看花。 此外,对炎黄文化面貌的解读,《山海经》中记载的那些奇思妙想、迷幻诡异的,诸如人面鱼身、人鱼合首、人面兽身、人面鸟嘴、三面人和·增减肢体的鸟、兽、鱼等动物形象,无枝的“建木”、树干“长无寻、大五围”的“木禾”以及“黄华赤实、其味如饴”的丹木等现实的和非现实的动植物,本书
《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多种资料的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古老的地理人文志,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穿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叙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禽兽、域内园林、海外仙山,还有奇珍异宝??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山海经》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除了我们所熟知的 大禹治水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以外,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内容,如祭山的仪式、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这些传说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宗教和部落之间的战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材料;书中记载各种奇思妙想、世界奇观,是后世乃至于今天的文学家、艺术家获得创作灵感的宝库。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就把阅读《山海经》当成一种精神享受,他说在春夏之交,静坐南窗下, 泛览《周
《山海经探秘》是一本解读先秦典籍《山海经》的图书。作者芦鸣根据《山海经》原文进行解析,不仅次复原了完整版《山海经》古图,也是次系统表述了《山海经》哲学思想与天人合一理念的新概念。首先,令传说中的《山海经》禹鼎图露出了真面貌,人类社会和哲学自然都可以从其完美的设计与不可思议的几何图案中找到自身源头。其次,用自证式的逻辑结构及对应地理路线图,帮助读者从新视角理解《山海经》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超凡价值。其三,将《山海经》的地理注解扩展到世界范围,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地理圈解读,为世界文化传播和考古学界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价值。
暂无内容简介。。。。。。
《山海经/国学典藏》是一部先秦古书,向来以怪诞著称。《山海经/国学典藏》的篇幅并不长,大约三万多字,但内容却是包罗万象,从山川地理、植物、医药、矿产,到神话、人物、方国、祭祀、风俗,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历史的宝库。《山海经/国学典藏》此次标点以还读楼刻本为底本,以阮氏琅嬛仙馆刻本对校,有明显差异或错误之处加以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