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笺疏》十八卷, 附 《订讹》一卷 、《 图赞 》 一卷 , 清代 郝懿行笺疏。 《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 山海经》自成书两千余年来,研究之作可谓汗牛充栋。 《山海经笺疏》 ,以笺补注,以疏证经, 采诸家之所长,内容多有创见,可谓《山海经》注本的集大成之作。 本次整理出版的 《山海经笺疏》 , 以 《龙溪精舍丛书》 本为底本,并以《绘像山海经广注》所附诸图依文意插于相应位置,以助读者研读。 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郦道元与 水经注 新解》阐述了郦道远的自然观,以及《水经注》一书的自然科学价值、人文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也是前人几乎未涉及的方面。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古代佳作,堪称中国奇幻、魔幻文学的开山鼻祖。全书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水利、矿产等方面内容,是中国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人想象力的集中体现。 本书搜集了今人所能搜集到的几乎所有《山海经》图文版本,全面呈现这部中国上古时代集奇幻与瑰丽之大成的想象之作。深刻反映了上古时代种种神话传说,是值得珍藏的一本书。对那些爱好历史、地理,喜欢研究神秘古怪事物的读者来说,实为*。
吴江的文化底蕴深厚,是前人留给今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让全社会认识它,就必须进行开发和挖掘,使之发扬光大。 《道光吴江县志汇编》由《吴江县志续稿》、《震泽县志续稿》和《松陵见闻录》合辑而成。三志均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 1850)。吴江市档案局将三本志稿点校合刊出版,是整理旧方志的成果,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继承。
《菰中随笔》有三卷本和一卷本两种,三卷本记载顾炎武读书所得、常言俗谚、师生问答之语四百馀条,涉及历史地理、天文曆法、风俗、名物训诂、饮食养生、语言文字诸多方面;一卷本主要摘录汉书、晉书、宋书等正史中有关史料,比如历代官员的銓选、士子的选拔、职官的演变、官制的分合等,並作分析评论。 《亭林杂录》十四篇,主要是经史类和音韵方面的杂录,内容与《日知录》和《音学五书》有相类之处。 《救文格论》一卷,所论皆为史书的“书法“,以古史笔削之道为准,纠正后世史书的不合规范之处。 《惧谋录》是一部辑录《资治通鉴》经典“战例“,分类编纂而成的兵书。对战例的遴选、“六十六策“的设定以及解题、按语的撰写,反映了编撰者的军事思想。
秦汉时期的政区和边界,是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内研究历史为悠久、同时也*魅力的基本问题,曾有诸多中外优秀学者,相继做出探索,硕果累累.蔚为大观。不过,时至今日,仍有一些重大问题,没有能够梳理清楚。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诸多全新的看法,其中包括秦始皇三十六郡、两汉州制、高阙、直道、秦汉之际的西北和东南边界等内容,多有创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书的出版很有首创性和开拓性,在写作方法上,将考古与历史紧密结合,为目前我们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或拓展了新的领域。以《山海经》所记炎黄时代的史事,与仰韶文化整合,有“史”有“物”,“物”、“史”相印证,正反映了炎黄时代的文化。它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同类著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比较可信的素有原始史料丰富之称的《山海经》作铺垫,从而使我们对炎黄文化的看法并不感到那么空泛,不像在雾里看花。 此外,对炎黄文化面貌的解读,《山海经》中记载的那些奇思妙想、迷幻诡异的,诸如人面鱼身、人鱼合首、人面兽身、人面鸟嘴、三面人和·增减肢体的鸟、兽、鱼等动物形象,无枝的“建木”、树干“长无寻、大五围”的“木禾”以及“黄华赤实、其味如饴”的丹木等现实的和非现实的动植物,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