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朝(1851-1861)是我国历史上继王莽行宝货制之后,又一币制十分混乱的时期。时值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兴起,内忧外患频仍,军务繁兴,国用日益短缺。咸丰三年户部始铸大钱,以供度支。之后,各地铸局纷纷奏请设厂安炉。十余年间,币政朝令夕改,钱法纷乱复杂。钱值自小平以至当千,由于一再减重,出现轻重倒置、重量悬殊的现象。除纸币外,币材有铜质、铁质、铅质。如此种类众多的钱币,给钱币专家及爱好者们带来了收集、研究的无穷乐趣。齐宗佑先生致力于咸丰钱币研究二三十年,精于收藏,长于墨拓,所收实物达千余品之富。他在长期的观察和排比中,发现咸丰钱中同一个钱局所铸的一些不同丰值的钱币,往往有相同的片别特征,可以自成体系,遂率先提出了“版式系列”的名称。这种按版式系列来归纳不同面值的钱币的方法比以往钱
通制條格不仅是元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书,还收录了不少有关元代政治、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十分可贵。前北平图书馆於一九三零年据旧藏明初墨格为本残卷影印出版,为仅存之本。近年来,以此本为底本,有日本小林高四郎、冈本敬二两位教授主持编著的通制條格研究译注和我国黄时鉴教授的通制條格点校本行世。
本书是清末民国著名学者叶昌炽《日记》(1870—1917)的精华本,是王季烈从《缘督庐日记》原稿中抄录。叶氏学识渊博,无书不读,尤精于金石、版本目录,对敦煌出土史料亦有深研,本书对于了解其在金石学、版本目录学乃至敦煌学等领域的贡献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