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怀述编写的《隶字汇(共5册)(精)》初刻时名“隶法汇纂”,全书十卷。作者项怀述在充分研究同时代人顾霭吉《隶辨》等隶书字体考辩著作的基础上,突出其对初学隶书者的实用价值,故舍去顾书中较为繁琐的隶体字出处及引文,而注重收录同一汉字的多种隶书写法,其书总体篇幅虽然小于顾书,但所收隶体单字一万余个,远多于顾书。
本书作者杜坚毅君为新疆教育工作者,同时亦是一个红钱迷。数年来,他历尽艰辛,足迹遍及天山南北,搜罗了大量的红钱,与其夫人、女儿共同挑拣分类,辨别版式异同,几近废寝忘食,付出了大量心血,终于编成了这部内容丰富,超越前人的红钱专著,为新疆钱币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认为本书的特点,首先,从所录版式的数量来看,已达1700余种,大大超过了以往海内外各种红钱谱书所列之数,而且均有实物为证,是手资料,绝少从其它钱谱中辗转抄录。诚为洋洋大观,对红钱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次,作者从收集、研究大量的红钱实物入手,以此为基础,对照、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故本书颇多创见,对传统见解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不落前人窠臼。其中有的意见,我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但作为一家之言,是可
每次私钞发行的兴盛时期,都是战后经济拮据的之时,也正是国家财政危机之日。如,次兴盛时期正是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之时。第二次兴盛时期正是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2亿两之时。第三次兴盛正是辛亥革命、国内军阀混战、群龙无首之时。战争的失败使大量金银被掠夺一空,国家只有靠发纸币维持生机,因国家纸币发的太滥而失去信誉使地方私钞得以发展。 本书收录从乾隆元年(1736)到宣统三年(1911),历经7朝175年间发行的部分民间私帖800余种。应该说是目前国内收录清私钞多的书籍,涉及20多个省(市)及200多个县(乡、村),为研究中国清代货币史、钱币学的专家学者、收藏家提供实物资料。
本书收录了民国元年——民国三十八年24个省200多个县的商会、商号、公司、我庄、银号、当铺及当地政府发行的制钱票、铜元票、国币票、流通券、兑换券、代用券等共600余种,为民国经济史、货币史、银行史的研究提供资料。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竖版钱票,下编收录横版钱票,书中图版人部标明原物的尺寸大小,横版票均为原大原色。全部钱票均标明其稀缺度,可供收藏界的朋友们参考。
中國金石之學向發逹自北宋中葉發端,歷元、明,至清逐蔚為大觀。作為金石學重要分支的金石羲例之學,形成於元代,以潘昂霄《金石例》為標誌,其後代有其作,清代更是出現了*多封前代金石羲例學著作造行增甚或創易之作,金石羲例之學漸趨完善。可以說,金石學發展金石羲例學勃興奠定了基礎,而金石羲例學的勃興則在醴例上對金石學的完善作用力起到了重要規範作用。『學力既到,體制亦不可不知,如記、讚、銘、頌、序、跋,各有其體,不知其體,則喻人無容儀。雖有寶行,識者幾人哉?體制既熟,一篇之中,起頭結尾,繳換曲折,反復難應,關鎖血脈,其妙不可以言書。』信然。
本书是清末民国著名学者叶昌炽《日记》(1870—1917)的精华本,是王季烈从《缘督庐日记》原稿中抄录。叶氏学识渊博,无书不读,尤精于金石、版本目录,对敦煌出土史料亦有深研,本书对于了解其在金石学、版本目录学乃至敦煌学等领域的贡献有重要价值。
《金属矿藏与冶炼工业分典》是《中华大典?工业典》九个分典之一,金属矿藏分布总部:金矿分布部、银矿分布部、铜矿分布部、铁矿分布部、铅矿分布部、(汞水银)矿分布部、锡矿分布部、其他金属矿藏分布部、综合金属矿藏分布部,金属矿藏勘探总部:金矿勘探部、银矿勘探部、铜矿勘探部、铁矿勘探部、其他金属矿藏勘探部、综合金属矿藏勘探部,金属矿藏开采总部:金矿开采部、银矿开采部、铜矿开采部、铁矿开采部、铅矿开采部、(汞水银)矿开采部、锡矿开采部、锌矿开采部、锑矿开采部、其他金属矿藏开采部、综合金属矿藏开采部,金属冶炼总部:金冶炼部、银冶炼部、铜冶炼部、铁冶炼部、铅冶炼部、(汞水银)矿冶炼部、锡冶炼部、锌冶炼部、其他金属冶炼部、综合金属冶炼部。编纂时,除严格执行《中华大典》和《工业典》有关规定外,对
在中国的文字中,陶文是年代古老的一种,分刻款和印款两类。陶文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数据,也是研究古代工官制度、姓名制度、度量衡制度以及地理沿革的宝贵数据。出土陶文目前以战国陶文数量*。自清末以来,陶文的著录和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有几种印本陆续问世,其中1943年孙浔、孙鼎所编的《季木藏陶》是极负盛名的一种。知识该书为选本,不免有遗珠之恨,且印数较少,流传不广。本书由周季木先生亲嘱周绍良先生提供了经他整理的季木藏陶中有文字部分的全套拓本,李零先生进行了对重分类,并加考释,以《新编全本季木藏陶》为名,对推动陶文研究有所裨益。
本书收集清代至民国初学人之金石类著述,优选未刊稿本及抄本,兼及已刊印金石类著述之名家批校、增补本;底本选择时考虑学术性、稀缺性、抢救性诸因素,内容方面,选择先总志(金石志、金石目录)而后各专题,相关内容分辑整理出版。本书内容极为珍稀均为抢先发售披露,于学界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仅印行300套。
金石学是我国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金石学研究的对像十分广泛,举凡甲骨、金文、简牍、碑刻、墓志、造像、摩崖、铜镜、瓦当、玺印、画像石、画像砖等都属于金石学范畴。金石资料的保存和流传多有赖于我国古老的传拓技术。一幅好的金石拓本,往往能达到图像生动逼真、铭文清晰、毫发毕现的效果。还有许多传世金石名品,或毁于兵火,或流失域外,其图像铭文仅靠拓本而得以保存,尤为珍贵。 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借鉴优秀文化遗产,我们从浩如烟海的金石拓本中精选出商周金文、秦漠金文、历代铜镜、秦漠瓦当、石刻造像、漠画像砖、六朝墓志、隋唐墓志等八类金石拓本,共计一千余种,汇为一编,总名为《中国金石集萃》,献给广大读者。 本编所收均为图像形象生动、铭文清晰、字体佳好,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金石拓本。所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