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历史,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并从中汲取思想精华,与新的实践结合而不断发扬光大。 有鉴于此,国家图书馆依托宏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从中华文化典籍中精选历代名贤的经典论述五百廿四条和典型事例三百一十六条,分别编辑为《为政箴言》 《为政镜鉴》二书。“箴言”汇集了先人智慧、善举与生活常识的格言、警句及谚语。 《为政箴言》《为政镜鉴》所选内容吸收了我国先秦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精髓,类为民族精神、治国理政、为官之道、道德修养和哲理规律五大部分。全书以条系目。引录之文一遵原貌,只对其中某些生僻字增加了音注;通假字、异俗体字注明其正字。注释为编者所加,旨在方便阅读。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 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 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 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 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书目答问》初刻于清光绪二年,作这本书的缘起,据张之洞本人讲,是“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为了解决“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问题,专门开列了2200种图书书目,分门别类,按时代先后予以排列。于其重要之处,加以按语评点“总期令初学者易买易读,不致迷罔眩惑而已。”《书目答问》是一部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目录图书。它在指示治学门径的同时,也清晰勾勒了清代学术的概貌。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成书以后不久,就在全国各地以多种版本流传,一时,几乎达到读书人家置一编的程度。近现代诸多学者,均直接间接地受到该书的影响。
我国古代雕版印书,发端于唐,奠基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延袤于元明清,直至近代,雕版印刷一直占据着中国印刷业的主要位置。其间,举凡官署、藩府、私宅、坊肆、儒学、书院等竞相刻书,为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弘扬了传统文化,但刷印这些典籍的版片迄今却万不一存,弥足珍贵。《册府千华珍贵古籍雕版特展图录》收录国内公私收藏的珍贵雕版上百块,是首次向国内外读者所作的珍贵雕版的大规模的集中展示。
前人藏书题跋、书志诸作,较之普通书目,着录多出於撰者目验,对图书内容及版本之揭示较马深入,因而历来受人重视。题跋与书志,虽较书目着录骂备,实则仍有差异。题跋形式不拘,内容专门,反映各书特色及撰者学养,足供後学参考,其不尽如人意处,或因篇幅有限,或则稍涉随意。书志之作,通常覆盖四部,品种繁多,其着录体例整饬,描述详备,虽不以议论见长,而实合於「述而不作」之旨。藏书志编纂盛於清末,民初流风未泯,诸家藏书虽已星散,藏书志未刊稿本犹有遗存,可供考察各书内容体例、撰者生平、抄刻先後、版本异同、存佚遁藏之助。本辑子目遴选,即以藏书题跋及藏书志为主。
梁啟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縣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述甚豐、影響極大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從一八九六年主筆《時務報》開始嶄露頭角,活躍在歷史舞臺近四十年,以其多姿多彩的形象,久領風骚。他一生鍾情於政治,早年組織“公車上書气參與戊戌變法;民國時期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出任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財政總長等職。他一生致力於“新民“在傳播西學、以新知識新思想啟迪國民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是晚清民國時期“輿論界之驕子气從創辦《中外紀聞》到《改造》停刊,一生創辦和主編了十一家報刊。他是中國古代學術的終結者和現代學術的奠基者之一,對於“新史學”的貢獻,無人能相匹敵。他寫就的《清代學術概論》、《先秦政治思想史》等著作,開拓了學術思想史、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