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 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 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 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 本书辛亥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本书作者李致忠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史研究专家。本书从书史、版本学、谥法、字号、避讳、历法、学校、刻书机构、刻书情况、鉴定方法、古书版本类型等多方面,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近500个问题。全书以问答形式组构,条理清楚,涉及面宽泛,凡引证处均考究严谨。读来好似一位专家学者在向好学的学子常人娓娓讲述古籍版本知识,不浅不俗,不深不涩,雅俗共赏。读后于版本学知识的获得、掌握与运用受益匪浅。
无
无
沈津先生浸淫版本目录之学多年,本书为其自选历年为学之所积而成,分为“古旧善本之属”(如《也说》等)、“新善本之属”(如《郭沫若本》等)、“书林逸闻”(如《王培孙与南洋中学藏书》等)、“读书偶得”(如《评》《我与的不解之缘》等)、“图书馆巡礼”(如《我所知道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我的娘家》等)、“其他”(如《古籍收藏与出版——旅美学者沈津访谈录》等)六个部分。从雷峰塔藏经到红军文献,从中国图书馆状况到美国图书馆珍藏,作者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通过对自己多年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古籍文献的神奇殿堂。本书语言古朴晓易,图文并茂,是图书馆工作者、文献学爱好者的很好的参考书。
稽自有宋一代目录专籍流传至今者,以崇文总目、尤袤辽初堂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四书为最。崇文总目及遥初堂书目皆仅著录书名,不及孜订之事,未凿让者之愿。堤、陈二害,均能穷溯图书源流,有继往开来之功,为研治目录学之规范。顾晁志宋本具见袁、衢二刻,干载后犹得窥见原文。惟陈著书阙有间,今存世最早可观者,祇元抄残书四卷而已。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所辑成之二十二卷本,以聚珍字印行流传。提要犹称〔当时编辑潦草,脱讹宏多,又原帙割裂,全失其旧〕,固非原本面目也,洎后流传之本,悉从此出。清代中叶,卢文招乃治理斯书,用力最深,辑成《新订》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今存稿本,略有骏盘,然足以纠正大典本者,盖不胜枚举焉。此外,藏家时有校录之本,拾遗正讹,亦复不少。余少嗜流略之学,每
稽自有宋一代目录专籍流传至今者,以崇文总目、尤袤辽初堂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四书为最。崇文总目及遥初堂书目皆仅著录书名,不及孜订之事,未凿让者之愿。堤、陈二害,均能穷溯图书源流,有继往开来之功,为研治目录学之规范。顾晁志宋本具见袁、衢二刻,干载后犹得窥见原文。惟陈著书阙有间,今存世最早可观者,祇元抄残书四卷而已。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所辑成之二十二卷本,以聚珍字印行流传。提要犹称〔当时编辑潦草,脱讹宏多,又原帙割裂,全失其旧〕,固非原本面目也,洎后流传之本,悉从此出。清代中叶,卢文招乃治理斯书,用力最深,辑成《新订》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今存稿本,略有骏盘,然足以纠正大典本者,盖不胜枚举焉。此外,藏家时有校录之本,拾遗正讹,亦复不少。余少嗜流略之学,每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 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 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